网友提问:
古时候行军打仗战死的那么多,为什么没发现大规模尸骨?
优质回答:
那些说历史是编的说法,多为推测,作为参考就可以了。具体战争情况每个时代各不相同。总体上双方督战机制比较好的情况下,战争会较为惨烈,死亡率会比较高。反之,死亡率会比较低。这恐怕古代中国的正规军战斗力不如农民军,农民军战斗力不如游牧民族的军队,这个一般规律的原因。特别是在王朝统治的中后期,尤为明显。正规军要么是服兵役,要么是临时组织起来打仗,军队的督战机制作用不明显,很容易出现哗变的情况。农民军一般是逼上梁山,没有退路了,只能搏一把,尽管督战机制未必很好,但毕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力往往仍然比正规军强。游牧民族多为较落后的贵族统治,士兵与将军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较明显和固定,客观上造成督战机制作用明显,军队战斗力更强。我认为这也是汉朝以前的农业民族对游牧民族作战有一定优势的原因,社会等级明显,军队的督战机制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三国之后,古代中国随着土地兼并的极端化,大贵族大地主不参加战斗,小地主小贵族的数量急剧下降,一线作战的将军资源大量减少。新的王朝皇族势力又相对旧贵族比较弱,对大集团军的控制也弱化了,守边多为游牧民族的雇佣兵,农业民族的军队的战斗力就越来越弱了。这种情况直到近代工业化出现才改变。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标准化。表现在军队上,士兵之间的作战能力差别无限缩小,集中训练使得相互之间组织协调能力大为提高,远距离射杀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受冲击而溃败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衡量军队强弱的要素有了极大的变化,督战的机制和作用都大大增强了。至于尸骨的问题,在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处理的方法会比较粗糙,腐败的周期会比较短。至于军队数量,古代作战往往是倾城倾国出战,数量比较多不奇怪,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督战机制如作用,以及武器的杀伤力等原因,死亡的数量未必会很高。
其他网友回答
以前人口比现在少多了,不是少一点点!所以相比现在而言,都算地广人稀了,某个地方死一些人,如果没有收尸的,也不影响,用不了多久就腐烂完了,很快世界又清净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其他网友回答
总结了四点。
一、俗话说:大战之后必有大疫!为什么大战之后常常伴有大疫呢?
因为战争尸横遍野、无人掩埋,而尸体就是腐烂的传染源了,从而产生大疫。而古人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只要情况允许,都会进行处理,打扫战场。通常就两种做法:烧和埋!当然也有丢进水里的。
当然也有收不了尸的情况,发生了大疫,根本就没有人管,任其腐烂或被野兽叼走,随着时间流逝尸骨被掩埋,上面有人定居。就比如:有些地方发现的墓下墓,大部分不知道下面有墓了。
二、乱葬岗/坑知道不,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就被清理了,现在许多老学校等老的公共设施场地是建在乱葬岗上的。三、最后,古代打仗的人没有你想象得多,号称百万大军不是真的有百万,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了四十万,以当时赵国的生产水平(面积差不多一个中等省)男性人口估计都没七十万,一场战争不可能将所有军队拉过去,各边境都要有防守吧?老弱病残也不可能打仗吧?还有必要的农民、商贩等一系列男性社会成员也不会上战场吧?这么算下来其实没多少人!四、而且打仗的死的也没有那么多,古代普通军队只要伤亡率上了10%就很难保证不崩溃了,人的理智会让人决定偷生,古代普通军队又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军队。这样一来死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现在也就没有被发现的大规模尸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比现在人类的数量还多,我们也没见到遍地是骨头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情况允许下,打赢的军队是会打扫战场的,铠甲和武器会回收再利用,尸骨会有同乡找风水好的地方或将骨质回乡安葬(马革裹尸还),打败了的要么被团灭了,要么跑路了,遗弃在战场的骸骨也会风化掉。也会发现一种情况打赢的军队为了彰显武功会筑“京观”就是敌兵尸体或脑壳垒个塔,一般情况这种的会战都是打的比较惨的,情况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