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的俗语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谚语

网友提问:

农村老话:“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节与气指24节气,初一,十五指阴历的初一,十五。话的意思是,每月的节气,在阴历看,节在前不会超于十五,气在后不会超过月尾落在下月初一上。这句话在正常之下是对的,但凡事有例外,并不那么绝对。

24节气是:正月立春节,雨水气;二月惊蛰节,春分气;三月清明节,谷雨气;四月立夏节,小满气;五月芒种节,夏至气;六月小暑节,大暑气;七月立秋节,处暑气;八月白露节,秋分气;九月寒露节,霜降气;十月立冬节,小雪气;十一月大雪节,冬至气,十二月小寒节,大寒气。一月一节一气,节前气后,正常之下是节不超于十五,多在初一到十五之间;气在十六至三十之间。但因为24节气是按阳历太阳回归年来制定的,阴历的月是以月亮圆缺朔望来制定的,阳历月大31天,月小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阴历大月3O天,小月29天,阳历月,阴历月一年误差约11天。节气在阳历月较固定,只差一两天,而在阴历月就差大了,但大,节不过十五,气不越初一,多是在这范围内,且也有例外的,因为阴历三年要置一闰月,十九年就要置七闰,在置闰月前后就会有特殊,特别是置闰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因为夏至前后节气用时比冬至前后节气用时差不多有一日之差,冬至前后节气用时不满15天,夏至前后节气超过15天,最多有超八九个时辰的,所以,在闰月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了。比如,2017年闰六月,闰月最大特点,是无中气,闰月是只见节无气的,这年闰六月,立秋节就落在闰六月的十六日上,超于十五了,处暑气落在七月初二上,又超初一了。正常之下,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对,在闰月后一两月内就有例外了,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节与气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用干支纪月时,以是节论而不以气论,即纪月干支要交了节才算。纪年干支要交立春了才算,纪日以交子为准。有人对历法,对干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常常就会弄错有误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老话说得对。

因为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十二气。如“立春”为节,雨水为气?凡是“节”都在阴历初一到十五之间;而“气”都在阴历十六到三十曰之间。

如“节”有立春、惊蛰、清明;气有雨水、春分、谷雨?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老话“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有很多古话,这些古话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俗语,能够给予我们生活非常切实的指导。二十四节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我国古代用来计算时令变化的标志性日期,从命名方式来分,它们有按照气候的具体情况来命名的,比如大寒和小寒,也有按照四时变化来命名的,比如立春和冬至,有按照农作物的变化来命名的,比如芒种、谷雨。除了以上这种分类方法,还有一种是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去分的,有两类,“节气”和“中气”。第一类,指的是节气,它们的时间大多是在阳历的1日至10日期间,农历的月底到10日期间,它们包括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所以就有了这句“节不过十五”。第二类,指的是中气,它们的具体时间的话,农历时间大概在19-24日,阳历的时间在十五到二十七,所以就有这句“气不过初一”的俗语。以前在古代的时候,节气和中气一般都是分开来计算的,但是后面就有了混合计算的说法,统一称为“二十四节气”。我国有很多非常有趣的俗语,这些俗语来自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影响也十分的大,就拿二十四节气来说,人们通过二十四节气又演化了很多的俗语出来,大多也是去预测天气的变化情况的,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节不过十一,气不过十五”,在以前的生活中很多人知道,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少人了解这些了,你是如何看待这句俗语的?

其他网友回答

“节不过初一,节不过十五”,说的不准确。

二十四节气,整数。二十四节气按太阳年划分,太阳年约三百六五又四分之一天,不是整数。太阳历的年,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十六天,整数。如此,二十四节气在太阳历上也有一两天之差。

农历为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三天。如此,节气的日子更不固定,节气落在初一,十五的机率很少。机率很少不等于没有。如:

1999年己卯年,寒露,九月初一。

2003年癸未年,立冬,九月十五。

2009年己丑年,小暑,闰五月十五。

2010年庚寅年,白露,八月初一。

2013年癸已年,大暑,六月十五。

2014年甲午年,冬至,十一月初一。

2018年戊戌年,小雪,十月十五。

2019年己亥年,春分,二月十五。

2020年庚子年,夏至,五月初一。

其他网友回答

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节与气指24节气,初一,十五指阴历的初一,十五。话的意思是,每月的节气,在阴历看,节在前不会超于十五,气在后不会超过月尾落在下月初一上。这句话在正常之下是对的,但凡事有例外,并不那么绝对。

24节气是:正月立春节,雨水气;二月惊蛰节,春分气;三月清明节,谷雨气;四月立夏节,小满气;五月芒种节,夏至气;六月小暑节,大暑气;七月立秋节,处暑气;八月白露节,秋分气;九月寒露节,霜降气;十月立冬节,小雪气;十一月大雪节,冬至气,十二月小寒节,大寒气。一月一节一气,节前气后,正常之下是节不超于十五,多在初一到十五之间;气在十六至三十之间。但因为24节气是按阳历太阳回归年来制定的,阴历的月是以月亮圆缺朔望来制定的,阳历月大31天,月小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阴历大月3O天,小月29天,阳历月,阴历月一年误差约11天。节气在阳历月较固定,只差一两天,而在阴历月就差大了,但大,节不过十五,气不越初一,多是在这范围内,但也有例外的,因为阴历三年要置一闰月,十九年就要置七闰,在置闰月前后就会有特殊,特别是置闰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因为夏至前后节气用时比冬至前后节气用时差不多有一日之差,冬至前后节气用对不15天,夏至前后节气超过15天,最多有超八九个时辰的,所以,在闰月五六七这三个月时,就会有例外了。比如,2017年闰六月,闰月最大特点,是无中气,闰月是只见节无气的,这年闰六月,立秋节就落在闰六月的十六日上,超于十五了,处暑气落在七月初二上,又超初一了。正常之下,节不过十五,气不过初一是对,在闰月后就一两月内就有例外了,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节与气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干支纪月时,以是节论而不以气论,即纪月干支要交了节才算。纪年干支要变立春了才算,纪日以交子为准。有人对历法,对干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常常就会弄错有误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