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生活(告诉国人 ,美国人的生活差远了)

美国人的生活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
中国与美国,有两点是截然相反的:
中国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国有,每一张钞票都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印制;美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私有,每一张钞票都属于12家犹太部落(美联储)私人印制。
中国人搞不懂美国的根源就在于此,从小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私有制。
不懂的土地私有制,以为到人家的私人领地,就好像在自己的国土上走一遭一样。殊不知到了人家的地盘,人家就可以随意处置这个随便乱跑的人了。
不懂的印钞权私有制,以为自己有那么几个亿就可以到自由世界享受极乐了,殊不知到了人家的地盘,人家无尽的钞票可以随时将这点有数的“小钱儿”化为乌有。
在美国,只要没有自己的土地或者印钞权,那就只能是沦为奴隶……..有多少钱也白搭,最终都只能是输个精光,沦为奴隶。

您说您是富翁,在美国够吃几辈子了?呵呵,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场官司就让您输个精光。这是真的,已近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了。话题敏感,恕不列举。
您说您年轻有为,总能在发达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呵呵,方舟子知道吧,80年代的某省理科状元,生物学博士,若在国内发展那基本都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了。而他在美国,到死不落个无家可归就算他幸运。还有那个凤姐,若在中国现在肯定是个年收百万的网红。在美国,能否保命都很难说。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根源就在于地皮属于国家,而公民则是国家的一员。房奴也是如此,辛苦几年,房子终归还是自己的。
而在美国,地皮是私人的。即便你买了房产,地皮也是人家的。一个固定资产税,整来整去,最后一切固定资产都是人家的,连个毛都不剩。有人说,美国的房子,不仅地是你的,地下80米和天空80米都是你的…….嘿嘿,骗傻瓜的,谁信谁是傻瓜。

一个长期居住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如是说
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算是贫富差距比较大的一个。我住在一个相对穷的州里相对穷些的市,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大概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点($33,317/年,美国平均水平接近六万)。穷州生活水平低,穷人的生活比起富裕地区还要更惨一点。
如果你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城市,只要转一圈你们的穷区,虽然确实是不及山沟沟那么可怕(大家好歹住在房子里)但还是充满了令人绝望的气氛。就像我这小城,你想想两个大人一个人平均月工资一千多点——按购买力这可能充其量等于中国月收入两三千的水平——是多么绝望的场面吧……还别说有一半家庭连这种水平都达不到!而这等收入还要交税,养车(美国二手车与次级贷款市场之坑爹难以形容),房租水电网……好医保是基本别想了,能有谁肯卖给你就不错了。
好多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就不说出国,连自己的州都没出去过。我记得一个俄亥俄某公立高中的老师在报纸上写,“我有好多学生,他们这辈子连这个县都没走出去过”。

没图可能不太好理解这种破破烂烂的感觉……我挑几张发生过涉枪事件的地点吧。
所以中国留学生,你能上得起美国大学,付得起一年三五十万的费用,那在国内生活水平肯定是远超大学所在当地人生活水平的中位数了。以你的水平来看普通美国人民,大概率是不如你的。毕竟,留学生不凑齐学费连签证都搞不定,到了美国更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没有贷款压力可言(你在美国的时间有限,银行也不会贷给你)。
评论区有人以亲身经历提到,留学生靠打黑工在加州可以月收入接近三千,衣食无忧。这个对于普通人是否可行呢?
留学生打黑工虽然不合法,但美国对无证劳工实际需求很大,因而大家都习以为常。根据本人观察,黑工的实际风险基本等于零。但主要问题在于,剩下的大部分的其它州的情况如何:
穷州未一般都没有加州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加州人口接近四千万,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坐拥硅谷与LA,岗位需求不用说也是锈带各州。这是许多只有几百万人的农业州无法相比的。

加州是个相对较富的蓝州,最低工资($12/hr)比我州(印第安纳$7.25)高了接近一倍,黑工的收入说不定比印第安纳的合法工工资还高

回想一下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我城家庭收入中位数。理论上,加州仅靠一个人兼职黑工就能达到我市家庭人均年收入的中位线以上。

还有一点,留学生由于身份特殊,自带财力与信用保障(某种程度相当于有大学和移民局作保),很多事情的难度要比美国的穷人低。比如租房很可能不需要额外担保人或者担保金,信用记录容易积累。

在一个许多人拿不出几百刀的国家,先别说买房,光租房时候那几百刀押金都能难死人。这正是美国特色死循环之一:如果租房人的信用记录不好,这个押金说不定还要更多——问题是他们拿不出押金,信用卡压力巨大,不正是信用记录不好的原因吗?

留学生的车正常思路来说都是家里支持的,但美国穷人家庭爹妈的车贷房贷都不见得还完了,哪有钱支援你?最多把开旧了的二十年破车送你。美国特色死循环之二:没有贷款就没有钱买车,没有车就没法去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法贷款……

如果家里没什么能力支持学费,自己上学的几万贷款还没还完,又背上房租车贷,一不小心再来个孩子,每月光还款的压力就进入爆炸临界状态了。
说到底,不是每个州都是加州,不是每个州都对劳工友善,许多人穷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这里是Bloomington最穷的社区,当地人称鸽子山。我在这个地方溜达了一圈,大致感觉如果被生活逼进这个地方,再想出去就真的太难了。
安全呢,大概和城市规模直接关联。越大的城市越差,越是大农村一样的地方相对越安全。因为犯罪也要考虑成本吧,你开十五分钟车只能偷一家还可能被人一枪崩了……图啥?
比如印第安纳州,一个七八十万人的城市(大印地一百多万),去年好几百起涉枪事件,死了一百多人伤了二百多。我这里五万人上下,一年大概只有十几二十几起——死几个伤十几个的水平。换成大芝加哥……涉枪事件2018年不到两个月已经三百多起了。至于没落的厉害的大城市,像圣路易斯,巴尔的摩,底特律这种……问题就已经不只是枪了。
至于基础设施,我感觉说“该有的都有,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基本就能概括了。在有无方面强于中国;在质量方面……修了5年10年的好意思跟人修了五六十年的比不?
人文环境嘛,至少针对当代艺术来说,NY和加州算是领跑世界的地方了。全世界也没几个城市比的了。但说起没啥文化的一般群众啥样……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实在不能期望太高。2020年的这次疫情一来,川粉各种令人窒息的操作让人不忍直视,想必大家即使在国内也对红脖子的下限有了新的认识,除非你只看会那些骗傻子的大片。

  
有人再次问起,我就再多说几句。美国人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什么叫日子过得紧巴巴,就是说如果要你在1小时内拿出500美元现金出来,很多人是拿不出来的。抬杠的人估计会说,信用卡随便刷都可以刷几千。但那是银行的钱,不是现金,账单很多人都是慢慢还。当然,很多美国人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一方面是因为人工费、税费、保险费等很重。

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导致的。一部iPhone,1000美元,哇好贵,买不起。24期每期42美元,哇好便宜,一个月才四十美元,买买买。信用卡账单一个月两千美元,分期这个月只用还200,以后的账单那以后再说,继续买买买。最后就是没有自己的积蓄,抵抗风险纯粹靠保险和运气。

  过得紧巴巴是客观事实。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日子其实还是挺捉襟见肘的。有孩子的话,租房就不能太随便,而且房东也会提价。车子要养吧,得修吧,要交税吧。水电网气,账单得付吧。医疗保险得交吧,孩子的用品和兴趣爱好得支持吧…哪样不花钱。

  小城市里,有孩子的家庭,年入至少得8万美元,才能过上还不错的日子。但是,这样的家庭,又能占多少个百分比呢。沃尔玛收银的,商店店员,经常能看到颤巍巍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你以为人家是真的闲不住才去工作的?其实都是生计所迫。至于那些收入在4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按照当地的消费和支出,以及教育投资情况来看,已经几乎没有可能翻身了。

  美国的税

 所有的账单最后都会再加上税。万税之国,可不是徒有其名的。个人所得的接近三分之一是要交税和保险的,买的房子每年也要交税,开的车子每年要交上百美元的税,用水用电用气要交税,去超市购物要交税,买衣服也要交税,餐厅吃饭除了交税,还得给小费。
  
美国的网络

  美国中西部很多地区就是信号盲区。甚至连黄石公园这种热门景点 ,都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信号,里面只有几个非常有限的蜗牛级Wifi热点,连酒店都不提供网络,有线的无线的都没有。

  而且各个运营商之间的资源还存在壁垒,经常存在某个运营商的手机信号满格而同一地点另一个运营商找不到信号的情况。而且手机资费相当贵。即使看似廉价的各种套餐,起步价折合人民币也要到150元以上。有的套餐打电话很便宜甚至免费,但流量就很吝啬;有的套餐流量看似慷慨,但打电话却又昂贵。真正实惠的套餐,运营商信号却又很差。很多运营商是虚拟运营商,都是租借大的运营商的带宽,碰到网络繁忙的时候,当然是优先保障大运营商自己的客户,这时候小运营商的客户就被往后排了。

  那么有线宽带呢,网速号称100M,实际上也就20M左右,价格是每月50美元,折合人民币350元每月。有的租房公司会给你免费宽带,实际上是整栋公寓楼共享的,网速不一定有保证,还经常断网。

  而且这种宽带的本地运营商垄断现象很明显。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使用某一家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因为别无选择。你想选另一家网络公司的产品,抱歉初装费能吓死你。
 美国的电费

  美国的电费。美国的家庭用电的账单,至少包含两个部分:每月固定不变的线路费,以及按电量计价的另一部分费用。换句话来说,你即使这个月一度电都不用,可能都要交几十美元的线路费。

  所以很多美国人用电都很浪费,因为觉得用得越多,单价就越便宜。但实际上,每度电的代价折合人民币差不多要1元多。天然气费用也是这样的,每月固定有数十美元的线路费,剩余的才是按照体积计价的。

  美国房子

  美国将近一半人住的房子在中国的标准下,属于【临建】或者叫【集成房屋】,就是俗称的【板儿房】,虽然房子很大也很漂亮,但建筑成本并不高,而且也并不坚固和耐损。

  按照国内的价格来说,15-30万就能做一个二百平左右两层的大房子了,而在美国盖这样的房子也需要15-30万,只不过是美元。

  美国有2%房产税,不交,政府会收回你的房子并拍卖。

  年年交纳房产税,30年后所交的房产税将等同你当初的购房款。实际上,美国的房产私有就是笑话。等于是你买了30年的使用权,只要收房产税,房子永远是政府的。

  而在中国,你如果有宅基地,花30-50万人民币可以盖一个国标的小别墅,比美国的【板儿房】可结实耐用多了。且70年产权到期后是无条件续签的,只交数十元的手续费。

 美国的车

  关于大排气量车的问题,这个有美国文化因素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的路况是比较差的,尤其是在那些郊区居住城里上班的人来说,一辆SUV或者皮卡是必备的,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禁止皮卡上路,而SUV又不许客货混装,而美国对这方面管的比较松,所以有一些幸存者偏差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呢,并不见得是美国人多喜欢大排量车,而是大排量车在美国属于刚需。

  其实大多数美国中产的日子比较紧,好在美国食品物价比较低(如果你做饭自己吃的话),保持正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美国的人力成本很高,举个例子:比如你家里有一棵树长了一个枝丫到你家房顶上,从安全和保护房屋(美国风雨比较大,房屋大多还是木制的,所以比较容易因树木因风断裂而受损)的角度上要提前锯掉,这个锯树杈的人工成本为500美元,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干,临时叫上邻居帮忙。

  还有水、电、燃、暖等的修理都是十分昂贵的,所以美国家居建材市场特别发达,好多美国人都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我知道不少美国人会铺地毯、保养汽车以及简单修理),车库文化比较发达。

  美国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还是不错的。靠美国是最大产粮国,美农产品便宜,再靠中国提供的低物价,底层人民的物质生活还是基本有保障的。但是,就如同生活在人家特质的铁笼里的动物一样,就算是衣食无忧,似乎也没它们多少快乐。

美国就是个大号的私人庄园,除了庄园的主人,其他都是奴隶。这是真的。

长 按 上 方“识别二维码”进入点击关注即可免费订

美国人的生活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