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修改了历史吗 李世民篡改历史的依据

网友提问:

李世民篡改过历史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唐太宗当然是篡改过国史的了,而且目前还有证据证实他真改过。

按史书的记载,李世民曾经问褚遂良要国史翻看,还让他们公允的评价李建成,说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长期以来,大家都怀疑李世民篡改了跟李建成有关的史料,从事理上看是很可能的,但没有够直接的证据。

前些年考古出土了唐初温大雅撰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该书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的功绩有很客观的描写,拿这本书对照目前流传的唐史来看,李世民在夺天下的过程中有意矮化的兄长李建成的功绩和表现,并且把父亲李渊的许多决策拿过来加在自己头上,对自己的形象有明显的拔高。

当然,即便去除这些李世民歪曲的部分,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也大过李渊和李建成,这一点不宜矫枉过正。但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应予批判,不能因为他是明君就放过。

其他网友回答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问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黄门侍郎刘洎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贞观政要》卷七)

李世民打算调阅起居注的理由是“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听上去很是冠冕堂皇,也与他在贞观时代的种种嘉言懿行颇为吻合,可是褚遂良知道——天子的动机绝非如此单纯。退一步说,就算天子的出发点真的是要“以自警戒”,褚遂良也不愿轻易放弃史官的原则。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天子的要求,说:“从没听说有哪个帝王亲自观史的。”

李世民碰了钉子,可他还是不甘心地追问了一句:“我有不善的地方,你也记吗?”这句话实际上已经很露骨了,如果换成哪个没有原则的史官,这时候估计就见风使舵,乖乖把起居注交出去了,可褚遂良却仍旧硬邦邦地说:“臣的职责就是这个,干嘛不记?”而黄门侍郎刘洎则更不客气,他说:“人君要是犯了错误,就算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

这句话的分量够重,以至于李世民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次试探虽然失败了,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弃。短短一年之后,他就再次向大臣提出要观“当代国史”。这一次,他不再找褚遂良了,而是直接找了当时的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

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

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贞观政要》卷七)

李世民这次还是那套说词,可在听到房玄龄依旧给出那个让他很不愉快的答复后,他就不再用试探和商量的口吻了,而是直接向房玄龄下了命令:“卿可撰录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房玄龄如果执意不给就等于是抗旨了。迫于无奈,房玄龄只好就范。结果不出人们所料,李世民想看的正是“六月四日事”。

看完有关玄武门之变的原始版本后,李世民显得很不满意,命房玄龄加以修改,并且对修改工作提出了上面那段“指导性意见”。这段话非常著名,被后世史家在众多著作中广为征引,同时也被普遍视为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确凿证据。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现在无法拿出证据佐证,但小编还是倾向于李世民曾经篡改过史书,为的就是给后世留下一个千古贤君的印象。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基本上都是相应朝代的史书再加上考古发现两者综合,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历史的记载与编纂是一个朝代很看重的事情。一个君王能否留名后世,首先在史书中可以表现出来。

唐帝国

李世民的最大争议,不在于他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并逼迫李渊立他为太子,而在于他违反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铁律:他自己阅读并校正了他那一时期的正史。李世民曾两次要求观史,第一次他向褚遂良提出,原因说了一大堆,但根本上也很简单:怕你们写的不实在,所以我来看看。褚遂良的耿直在太宗一朝是出了名的,他当场直接拒绝了李世民的要求。李世民也没法,只得作罢。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向主持史书编纂的房玄龄提出要阅览他们编写的史书,这次的口气也是异常地严厉,如果房玄龄不把史书呈上去,他这官也就做到头了。房玄龄顶不住压力,只得把相关的史书送给李世民查阅校正。《资治通鉴》中,李世民看完后,说史官们对玄武门事变的描写有些隐晦,要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他自己不在意。这其实没有太大的可信度。李世民对自己用非常手段登上君位一直耿耿于怀,他想给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历史形象,而如何实现呢?控制史书的编写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他登基后不久就将编写史书的相关机构搬进了禁内,以便更好地控制。他三番两次要求调阅他当政时期的史书记载,目的也是为此。李世民处心积虑做这一切,绝对不是为了让史官们将这一段历史如实写来,相反,他想给自己的历史定一个性。他知道明君圣主也有过错,但这个过错控制得越小越好。

综上,李世民有修改历史的条件,也有动机,他对这一段历史必定施加了影响。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前以及初期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失实的。但大部分,包括贞观盛世却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李世民的历史定位是功大于过,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全文完)

其他网友回答

胜者为王败者寇、虽然作为李世民的子孙、说句实话,历史从来就是胜利者的话语,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至于依据,可以根据这个基本原理自己细细查找了,不过,估计很难,年代久远,可以寄望于未来科技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现在的话只能根据所存资料,作推理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篡改过历史吗?

答案是肯定的。史书明确记载李世民曾翻看起居注。

起居注,是古代记录历史的重要资料。在起居注中记载着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所以名称叫做“起居注”。而这项工作是由吏官专门来负责,他们记录的原则就是秉公执笔,既不虚假的吹嘘帝王的功劳,也不替帝王隐瞒罪恶。吏官的这一特殊的权力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地位。而历来帝王也都默契的不过目起居注,以保证吏官没有压力地执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李世民却打破这一默契,随意的翻看了起居注,甚至下了这样的批示:

房玄龄你管理起居注的记录,不必替我遮遮掩掩,至于玄武门事变,其本来就是像“周公诛管、蔡,季友鸩叔牙”那样的义举,目的是为了“安社稷、利万民”,所以要好好的写一写。

估计大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玄武门之变到底是什么样的,当时的史官肯定清楚;李建成与李元吉到底如何,时人也有评价。这两个人虽然与你李世民有争位的事情发生,但他们是管,蔡,叔牙那样的恶人吗?你李世民真的是周公那样的好人?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李世民的那一番批示,就是在给玄武门之变定宣传的基调。告诉史官,你需要按照我的批示来写,好好的把我李世民做的事情夸一番。

那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做呢?

其实到了帝王这一步,其追求的也就是生前身后名了。如果能让史官曲笔逢迎,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那肯定要比被后人骂一通好吧。

李建成:二弟你想干什么?

李世民:不想干啥,就想弄死你 ,嘿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