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白《将进酒》这首诗中哪一句最能与你产生共鸣?
优质回答:
谢邀乐答。
《将进酒》多句诗令我倾慕。
然则我最感同身受的还是“君不见,高堂⑷明镜悲白发,朝⑸如青丝⑹暮成雪。”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题主的提问。要说《将进酒》这首诗最能与我产生共鸣的诗句,莫过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 诗人怅叹人生短促,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夸张性的浓缩在“朝”“暮”之间,把本来短暂的时间说得更短暂。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怅然及奔涌跌宕的感情。
它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是因为自己在生活的激流中,也有“对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亲身感受。本人曾有很多理想,想要做的事如愿者寥寥,大多消失在匆匆时光中。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已行将迟暮,真的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如此胆暂。短得短得一生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双鬓堆雪!
品读诗仙的诗,感觉经过的太快,领悟的太晚,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稍纵即逝的青春光阴,珍惜每一个人生际遇,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个人。即便是疫情下的今天,我们所有的相遇,相知,相携相扶,都值得好好珍惜。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分分秒秒,青丝成雪也不悲!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
其他网友回答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沙沙小观园,喜欢这一句。这开头的诗句,尽显李白豪情性格,而后面的诗句,就是为这开场白抒情而延伸的。
多么热情奔放的诗句,黄河之水,似从天上来,不停止,去融入更加广阔的海洋。真是只有李白性格和文才的诗人,才有此大手笔。
只可叹李白后期不太顺,误入歧途,而又被罚贬边远,虽逢朝庭赦免,回来的路上乘一小舟,又太动情怀,大概也饮了几杯美酒,摘江河里的星月去了。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将进酒》这首诗哪一句最能与你产生共鸣?
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看第一遍,心生羡慕;看第二遍,感叹佩服;看第三遍,自卑想哭;看第四遍,问题几处。你说,我这是不是共鸣?
李白有多少钱啊?
1、五花马、千金裘,多么名贵、值钱的物件啊!李白有钱!
——关于五花马
1979年版辞海:毛色斑驳的马。一说,剪马鬃为五簇,分成五个花纹,叫“五花”。
《唐诗三百首》:指名贵的马。唐开元、天宝时,好马的鬃毛都被剪成花瓣形,三瓣称三花,五瓣称五花。
还有人考证,唐代历史资料和现代出土文物中,三花马可见,五花马罕见。有可能是御马。
不管咋说,肯定是稀少、名贵、值钱呢。
——关于千金裘
珍贵的皮衣。史记记载:孟尝君有一件狐狸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
也可能是李白夸大其词,因为他写诗喜欢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但不管是不是夸大,肯定也是名贵值钱,否则李白不可能跟五花马写在一句诗里。
2、李白的钱哪里来的?
李白24岁离开隐居的岷山闯荡世界,游历山水,结交名仕,寻求功名,直到62岁病故长期在外不回故乡,他吃穿住行的费用哪里来的?没有充裕的来源是做不到的。
(1)对李白的家庭背景、境况,历史资料没有明确清晰的记载。从他少年即学习文化、习练剑术这一点看,家里经济状况不会差。
有人考证,说李白的父亲是做铁生意的,私贩铁而致富。他家从遥远的碎叶到四川定居,也或真不是一般人家。
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李白的两个兄弟有钱,水陆运输倒卖四川、江浙的物资,生意很大,分布在长江中游到四川一带。这是“诗仙”的主要经济来源。
(2)李白的钱有一部分是皇上给的。李白40出头进宫当了翰林,天天陪着唐玄宗作诗记事,关系不错。虽然只“上岗”一年多就不干了,但唐玄宗还是“赐金还山”给了不少的生活费——五百金。李白自己说“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云!”也只是他说的,无从考证要了还是没要。最起码,平日里,唐玄宗也不会亏待他,九牛一毛的事。
(3)有一部分生活费来自老婆家。李白有三次婚姻,两次是孤身在外结婚的,算是“倒插门”。一次娶的许氏,祖上是 开国皇帝李渊的同学、公爵;一次是娶的宗氏,已故前宰相的孙女。都是望门贵族,家底肯定厚重。
(4)也有朋友们的馈赠、接济。李白诗文才华盖世、剑术高居唐朝第二,又好广交朋友,结交了宰相张说、唐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杜甫、贺知章、王昌龄等一大批权贵、文士、乡绅,有些私交甚密,不会不管他。有记载他日子窘迫时“依友为生”,有时待很长时间。
(5)靠诗文挣钱。唐宋时期,很多文人墨客,18岁以后离开故土,去考取功名、寻求自己自己的出路和未来。我们熟悉的唐伯虎、柳永等,李白也算一个。
他们一出门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像现在这样带着钱、银行卡、手机。他们是边走边解决生活问题。一是拜访祖上的故交,故交再介绍其他的朋友,有时当当门生啥的;二是卖自己的诗文作品,或是题诗作画、写对联、题匾额,或是有求诗画的、收藏的、出版的等,那时候崇尚文人文化,通过卖文字、画作挣点“稿费”、“润笔费”,满足生活需要。有可能收入还比较客观。
总之,李白有钱,不缺钱。“金樽清酒斗十千”,不然,他连喝酒的钱都没有。
李白有多大酒量啊?
1、李白好喝酒,经常喝酒。
从李白的历史资料和他的诗作,可以佐证李白好喝酒。他的存世遗作有——全唐诗录入加补录的1000多首,其中有近200首与喝酒有关。
从他的经历看,见面喝酒,离别喝酒,请客喝酒,被请喝酒,聚会喝酒,在家喝,在朝廷喝。结交的酒友也多,走哪喝哪,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知道他好喝酒,是“诗仙”也是“酒仙”。“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汪伦本来没见过李白,晚年李白旅居他叔叔家,汪伦听说了,就写信邀请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典型的投其所好,李白一听就乐了,马上到。两人见面了,汪伦告诉他,不是姓“万”的酒家,是有一万家酒店。兴奋之余连喝数日,头走汪伦还送他八匹马、十端官锦。这才走了“不及汪伦送我情”。
跟杜甫就更没得说了,两人认识就相见恨晚,惺惺惜惺惺,杜甫跟李白一样“性豪也嗜酒”,那就天天喝吧!不仅如此,还约好第二年再见面,游山玩水,谈天说地,作诗饮酒。
2、李白会喝酒,讲究喝酒。
李白喝过多种酒,喝的肯定是好酒、档次高,有身份的人呢,不会喝劣质酒,他也不可能喝。
(1)“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2)“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5)“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6)“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7)“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8)“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9)“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还有前面提到的“金樽清酒”。多少种啊,这必定是没统计全。
3、李白喜豪歌,喝大酒。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豪饮,三百杯,真的假的?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定喝到找不到北。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杯?如诗不成,打字金谷酒数。”——吟诗赌酒,金谷酒,又多了一种。
“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喝到花开不停杯。
杜甫有名的《饮中八仙歌》里,李白排老三,“李白斗酒诗百篇”。按唐代的量器,一大斗相当于现在的12斤左右,一小斗相当于现在的4斤左右。一次喝四斤,吹吧?
总之,李白好喝、善喝、能喝,但当地一次能喝多少,没有确切记载。
李白多豪气啊?
李白作为“诗仙”、“酒仙”、“剑侠”,一代大文豪,骨子里的傲气是不了少的、是天性。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也使他戒酒闲愁,抒发郁闷。他本性也直爽,喜欢广交朋友,推心置腹,把酒言欢、醉酒抒情。
在他的酒气中,有豪气、义气、怨气,更有清气、仙气和浪漫之气。在《将进酒》中彻底表现出来和释放出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这样消极、自暴自弃、任命了吗?不是。
是感叹“奔流到海不复还”、“朝如青丝暮成雪”。
是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是“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与君同销万古愁”!
抒发的是空有一身武艺、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无法施展的报国之志,是冲天的豪气和情怀。
这些,在他的其他诗作中多有抒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饯别校书叔云。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太多太多了………回到这首诗中,诗的最后,分明听见李白对他儿子说:儿子,没酒了!快速拿上我的千金裘、拉上我的五花马,去抵了钱打酒回来,速去速回!
为分明听见他豪气冲天地呐喊:苍天啊!我的豪情壮志怎样才能实现呢?
最后,用余光中对他的评价结尾: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将进酒》中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抒发了李白的伟大胸怀和抱负,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