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体诗是什么?
优质回答:
止戈为武道,衡量为文胆,上古创文字,古诗三百篇,曹娥诔辞镌,华章廊庙间,长庆炫五律,太白赋七言,兰亭予兹道,竹林称遗贤,庐山飞瀑布,饮中有八仙,惭吾列四杰,牧马大青山,宋元轶词曲,飞虹映翠烟!
其他网友回答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称谓。诗界形成共识的是指唐代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也包括后人摹拟古体所写的诗歌。古体诗只讲究音韵,没有其它格律的限制,而近体诗则有一些严格的规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此。古体诗也统称古风,主要包括四言诗、三言诗、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杂言诗、骚体诗、乐府诗、歌与歌行、古体绝句等:
1.四言诗——指每句四个字的诗歌。典型的作品是《诗经》。这种诗体有较大的局限性,到了汉代,它的生命力就已衰微。东汉时曹操写了一些四言诗(如《观沧海》),复兴了这种诗体。后世,一般只有在表达庄严内容时,如赞、铭、颂、箴等,才用四言诗。不过,赞、铭、颂、箴等,通常不塑造艺术形象,不能算是真正的诗歌。
2.三言诗——先秦已有这种诗体。汉乐府《杂曲歌》类的《春日行》就是三言诗。如南朝鲍照的《代春日行》: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音。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舮,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微风起,微波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芳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3.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五字一句,不论平仄,不要求对仗,不限句数,一般篇幅较长;押平韵或押仄韵、是否换韵都无定规。唐代以前的五言诗皆称为“五古”;唐以后摹拟古体五言的诗,也称“五古”。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等等。
4.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包括唐以前所有的七言诗及以后摹拟古体的七言篇章。七字一句,不论平仄,不要求对仗,不限句数,一般篇幅较长;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定规。现存最早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以后如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杜甫的《哀江头》、白居易的《长恨歌》等。早期的七言诗是句句押韵的,到南朝刘宋鲍照手里,才改为隔句用韵。最有名的七古则是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5.杂言诗——五七字杂言、三五七字杂言、五四字杂言等小类。不论平仄,不要求用对仗,不限句数,一般篇幅较长;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均无定规。古体杂言诗习惯上也称为“古风”。如李白的《蜀道难》是三五七字杂言诗,李颀的《古意》五七字杂言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五四七字杂言诗。
6.骚体诗——“骚体”也称“楚辞体”,他是战国末期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诗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再创制的一种诗体,因屈原的名作《离骚》而得名。骚体诗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大,句子较长,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或“些(suò)”以助语气。
两汉的辞赋是骚体诗的直接发展,后代许多离歌、挽歌、颂歌、哀歌等也用骚体。这类骚体诗,可以说是七言诗发展的过度形式。
7.乐府诗——是指朝廷专设的音乐机关(乐府)使用的歌辞。它是先有歌辞而后乐府配曲以歌唱的。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把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分为12类,即: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歌词,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为说明简便,通常把历代乐府诗分为两类:汉魏古乐府诗(包括原辞和后人的仿作);唐代新乐府诗。
古乐府诗其中的菁华是民歌。古乐府民歌体式上的特点主要是:叙事成分比较大,常用比兴手法;有五言体、四言体、也有杂言体,形式多样;语言平易无华,活泼生动;风格质朴明快。可以说,古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文学宝库里的瑰宝。
新乐府诗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王建、张籍、白居易、元稹等用新乐府以描写民生疾苦,讽喻当时弊政。这种创作作风盛极一时,称为“新乐府运动”。之所以叫“新乐府”,是由于它对旧体乐府而言的。它创新体,写时事,而形式上还具有古乐府的特点。可以说,新乐府是文学干预政治生活的范例,它的出现,促进了唐诗的新发展。
8.歌、歌行——“行”本质指乐章的进行,后来把乐曲、歌唱的遍数也叫“行”,又引申成为一种乐曲的称呼。人们又把配合“行”的这种乐曲的歌辞叫“行”,于是它就成为古诗歌的一种体裁了。如《长歌行》、《燕歌行》、《兵车行》等。
行,句数不定多少,篇幅不限大小,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杂言的都有。一般语言朴质,感情真切。曲调“行”的节拍,最早具有适合于边行走、边歌唱的特点。
“歌行”,它和“行”并无严格的区别。曹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歌行”的颇多,遂行成“歌行”一体。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四种,均属古乐府“平调曲”一类。据唐·李善《文选》注:所谓鞠(高)、放、长、短,皆指歌声,“谓歌声之高、放、长、短也”。“歌行”的特点是:音节、韵律一般较自由,或四言五言,或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9.古体绝句——指一种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也有用平韵的,均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的约束,为区别近体诗的“律绝”,称之为“古绝”。汉魏六朝出现这种诗体,唐以后的诗人也写过一些。七言古绝极少见,一般限于五言。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此中,押仄声韵,句中不论平仄。这里特别提醒读者,不能把这类古绝视为近体诗中的五言绝句,因为若按近体诗的五言绝句来衡量则是一首违律诗!
再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中唐·李绅的《悯农二首》(仿古绝):
其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等等,都属于五言古体诗。五言古绝是古体诗中的短篇。五言古绝是最易被一些初学者误认为律绝,而拿来作为格律诗也不押韵或不依循格律的说辞。这是一种无知。
以上各类古体诗的长篇,如果不能一韵到底则允许换韵。换韵时,开始换韵的一联的出句句末字应采用换韵韵部的字作为“领韵”,对句跟上韵,以下相连的各联隔句押此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