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诗人比不过古代诗人 为什么现代人写诗的少了

网友提问:

为什么古代诗人最多,现代少,我们学古代诗,却不知现代诗人诗词?

优质回答:

古诗词历经上千年流传下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人心也变得浮躁起来。不像古人那么静心研读并创作,全身心的投入。再者,不平则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生活难安,也是创作的源泉,诗词,也就成了历史的强音。想必今人,生活过于安逸了,无事不发声,撼动心灵的事少了,也过于物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很少静下来和自己的灵魂对话,有点像陀螺。[呲牙]其实也涌现出大批的诗人,也创作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只是缺少一些平台(或许这是全社会的责任),把这些珍馐美馔推送到大众的餐桌上来,不能让孩子只读床前明月光,毕竟新时代的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有所不同。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中国每个公民的荣幸!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古代交通、通讯、媒体不发达,文人传播自己的思想、感受只能靠笔墨纸砚写下来,在有限范围内得以传播,而诗词相较于小说,散文等文体,因其平仄押韵郎郎上口,短小精悍,出口成章且能谱曲成歌四处传唱,传播的范围更广更能为广大的群众百姓所接受,所以文人都爱写诗词。是历史的机缘造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大批诗人。现代人也写诗,但因现代媒体众多,且电影、电视、戏剧等载体,比之诗词更能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所以现代诗歌并非不好,只是欣赏的人已经不多。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征,时代向前发展,诗词也向前发展,现在也有写出很好的词人,诗人只是有的没发现,像方文山,林夕等人都不错。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寄情于山水,寄情于人间沧桑,感情丰富,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如:纳兰性德【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这首词以“咏史”,起名,却与历史所有咏史作品有着不同的咏叹,它抒写的不是沧桑之感,而是儿女情长,其意突出一个“梦”字,叹往事如梦,且依然希冀梦中的寻求。词的第一句:“湿云全压数峰低”,烘托出词人心情郁闷压抑的氛围。

“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几句叙述了一个朦胧虚幻的梦境。词中显然弥漫着那种情绪低落伤感的气氛十分浓厚。然后,最后三:“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这种“咏史”,为世人所不能接受,也自知自己的心情感受无人理解,把自己遭遇的情感隐语的表达为:“除梦里,没人知”咏叹,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寂寞孤独。写法非常细腻,情感表达深刻专一,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可是,今天我们的各种文化思想纷繁,对诗词的创作没有古人制心专一。所以,纷呈的诗词比古人少,对古典诗词文化了解甚少。另外,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对古诗词鉴赏兴趣不那么浓厚,甚至有些人对现代诗词诗人不那么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现代诗人并不少,是很多。比如,舒婷、戴望舒、海子、徐志摩等等,还有席慕容,这个我最喜欢。其实,还有位大名鼎鼎的,那就是毛主席啊,当然了还有更多。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能说出来的还是古代诗人的名字,因为说的人多,从小课本里就告诉我们了,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念出几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来,连带着诗人名字。

而现代诗,也有,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舒婷《致橡树》,海子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过,现代诗传诵范围并不大,所以熟知的人也就不那么多了,而且现代诗很多比较长、字句有些刻意含蓄难懂,再加上诗人本身也没有那么多社会影响力,自然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