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们已经不再用文言了,那为什么学古诗多于学新诗呢?
优质回答:
第一,古诗并非文言。第二,新诗不具备古诗的美感。第三,新诗既不工整,也没有韵律,不如古诗容易记忆。
其他网友回答
不用文言文与学古诗没必然因果关系。未经调查,究竟学古诗的多还是学新诗的多不敢妄言。学什么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由别人强迫。学古诗要有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要先有些古诗知识的积累,没基础的人是难以凑效的。学新诗,就少了古诗的那些羁绊,只要有现代汉语知识,有一定的表达手法和技巧便可为之。不过,现在的新诗已步入歧途,一些污七八糟、狗屎一样的东西也叫做”诗”了,甚至还有组织、有人给其发奖!新诗何至于堕落如此,大概是钱的缘故吧?钱玷污了人们的思想,搞乱了人们的理智与认识,以致于把臭狗屎也拉进了诗歌的大雅之堂,此为中国文化的大不幸!望有识之士切莫同流合污,自觉抵制这些怪异现象,捍卫我们的中华文化吧!
其他网友回答
如今学古诗者其实是少之又少,但为什么让人感觉学得人还有量呢?是因为古诗词创作必须学习才能会。古诗得有基本功才能动手。学古诗得有古汉语基础。得有中国历史认知的积累。得有古典文学的基础水平。另外古诗词有规矩,按现代专业术语就是说有国家的行业规范。古诗词有各种分类,有相应的格式。技术上有句式规定,有韵律要求,有对仗要求。非下一番功夫难以入其门。就象汽车,您不考过驾照,白给你一辆车,你也举手无措。新白话诗歌,也就是今天的流行诗歌是另外一种模式。它没有规范,没有格式,不要求合辙压韵,无需用典,可以明白如话。只要把诗句象梳齿一样条条下排,就是现代诗歌通常的标准模样。如果再老炼者,还可将单一句再断成单词组合,使新诗有跳闪的感觉,再把常用词换成朦胧字样。所以上品新诗也难作。但写新诗没有门槛。套用进饭店的俗话:"丰简由人。″如今新诗又有原生态诗歌出现,更接地气。让诗坛就象广场舞的舞台,男女老少都能上场竞技。几乎不用学就能上手。古诗词千锤百炼,已是古典精萃,不学难以掌握。新诗是发散状,没有规范,正在普及中。就家当年超级女生的口号一一"想唱就唱!″。新诗也如此"想写就写,上手就行。″
其他网友回答
应当客观说,诗的灵魂在古诗中,诗的活力在古诗中,诗的艺术境界还是在古诗中。而新诗充其量是行尸走肉,将大白话切成片段而已!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诗有绝对的基础,也有更严格的形式升华,还有严谨的风格与境界要求!
诗的绝对基础有三:
第一诗应当有韵,每行诗最后一个字与上行或上几行要音韵相同,不能毫不相关!
第二诗应当有节律,每行三四个词组构成三四个律阶,读上去很齐整。
第三诗每段行数相同,每行字数基本相同。要短小精悍。
这三个基本条件就构成诗与其他体裁的区别,不仅是中国,外国普通诗也是这样。你不懂这三点不按这三者诗的操作规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算诗。
中国诗更美的形式升华,在于视觉结构美与听觉音乐美。
所谓视觉结构美,就是字面的动态颜色数量与词性上下对照相似,这叫中国诗的对仗,汉语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这个独特文字艺术为中国诗特有的对仗打下基础: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它的视觉形象通过对仗相当丰满而精彩。
在听觉音乐美上,就是除用韵外,中国近体诗高级形式还用平仄律,利用声律平仄让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如闻天籁,可和乐器歌唱,其平仄也上下行对照而相反,比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外,中国诗歌还善于用典,用赋比兴手法,用形象思维,揉入诗人们的创作风格,比如豪放,婉约等。
正是由于中国古诗百练钢化为绕指柔,所以中国古诗以形象精彩引人共鸣而素称于世。往往短短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精釆的意境,动人的感情,比如: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将诗人李商隐与妻子两地恋写得相当生动!
正是由于中国古诗至高的艺术境界,所以很多在文学上勇于攀登艺术高峰者,才不舍昼夜不畏艰难,学写古诗。而白话文诗那种烂大街的东西,让人们不屑一顾!只有没有水平而又懒惰者才会写那种小学生都会写的所谓诗。说白了,伊沙刘傲夫贾浅浅李少君赵丽华之流写的白话片片,根本不存在艺术性,失去艺术感染力!
其他网友回答
文言(这里特指文言文,古文)与古诗虽然同根同源,但社会功能与适用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
文言是上层社会通用的书面语言,而非口语。其功能贵在“载道”(文以载道)。古诗发端于民间口语,其功能重在“言志”(诗言志,歌咏言)。“言志”之古诗,比“载道”之文言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人的个性,因此也更具有活力,能为不同的社会型态和人民群众所传承。
如果说文言是刺,那古诗就是带刺的玫瑰。人们怕刺,但永远不会拒绝带刺的玫瑰。古诗与新诗,则如陈酒与新酒。酒,总是陈年老酒香。而今天的新诗流传千百年后,也会成为古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