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潘昊:孵化器承载的新生产关系 | 创孵直播)

柴火创客空间

主讲人 | 潘昊
整理 | 韵网WIIN

4月22日,创孵直播公益讲座第十二期开播,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eeed Studio创始人、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Maker Faire Shenzhen发起人潘昊以“孵化器承载的新生产关系”为题,分享了柴火创客空间用开放科技为传统产业服务的商业化运营之路,并解析了孵化器承载的新生产关系。

 以下为直播实录

各位韵网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柴火创客空间的创始人潘昊。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梳理一下柴火这么多年做的尝试。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创客,从小开始到大学一直在不断的捣腾各种技术的产品和方案。在2008年的时候,我创立了柴火创客空间的母公司——矽递科技。2012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去做更多文化相关的事情,包括把Maker Faire引入深圳。 

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部分,第一,柴火这些年的一些尝试和收获。第二,我们如何去培育更多的科技个体户。第三,如何跟更多的孵化器,跟更多的产业、业态去构建科技生态的新生产关系。

01柴火这些年

大家知道柴火,可能是在2014年到2015年的时候。但柴火最开始是2011年8月,我们做了深圳的第一家的创客空间,当时也是中国的第二家。当时特别孤独,因为真正以开放的方式去建立科技协作这样的团体,包括在深圳也没有。我们慢慢地看到有工程师,但是我们自己,也更多的是在跟国外的创客们交流。所以说,我们就在这种孤独之下,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了创客空间之后,建立了柴火。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大家会看到,在早期非常小的柴火空间里,大家把创造、把创新这件事情当成彼此间共同的兴趣。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非常热烈的去迎接以投资为目的的创业过程。大家有很多想法,有看到很多可能性。在周末、在晚上聚集在一起,就像今天我们做直播的方式一样,去讲讲我的一些发现、我的一些思考和收获。然后,有的人就会跳出来说,我今天这个想法可以变的更大,可以让更多人受益,那就成立一家公司,有没有跟我一起做的。

所以,当时的柴火更像是大众创新的一个前期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有很多的创客,他们可能是工程师,可能是销售,可能是艺术家、设计师。他们首先跟大家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第二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揣摩,一起去尝试做原型。第三步,当他验证了商业的原型,验证了市场需求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成长为一个创业的公司。

 
在柴火的早期,尤其是2011年到2013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人去做硬件的创业。这个时候起来的公司,往往在2014年、2015年获得了比较大的资金的帮助,包括我们最开始的服务的一些团队。像Makeblock,后来也融到了几个亿的投资,变成了相对大的企业。像张浩的蓝胖子机器人Dorabot,也是最开始尝试做无人机和一些完整的人形机器人。就在这样非常简单的空间里,以社区方式的低成本的运营就开始了。

回头一看,已经过去八、九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把柴火的发展大概分成几个阶段。2011年到2014年,柴火更偏向于创新的尝试、呼吁,以及创新文化的前期准备。我们非常乐于去参与和服务这样一个社区,我们也引进了Maker Faire。柴火不光是本地的社区,也不是为了非常强烈的资本目的而去建立的空间。它变成了国内以及国外的创客来深圳的一个桥头堡,在这里尽我们所能的去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在第一个阶段也做了很多小圈子文化的沉淀和聚集。包括我们不遗余力地告诉大家,创客文化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中国的这些Maker Faire参与到创客文化会有什么样的优势。然后,开始有些媒体报道,比如2013年《福布斯》的封面。还有很多的国内、国外媒体发现,在香港的北边还有一个非常充满活力的城市,叫做深圳,在深圳聚集着很多工程师、发明家,他们在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把新的想法变成现实,而柴火承载了其中一部分的事情。 

到2014年、2015年,前科技部长万钢、深圳市委书记许勤到访,甚至总理都开始来到柴火,开始去讲双创的事情。这些领导人把柴火作为创新的一个支撑点去介绍。2015年到2016年,我们迎来了大量的来自于国内、国际的关注。一方面,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来深圳、来柴火交流,我们就不遗余力地做了很多的分享。其实那时候,我们也非常被动。因为这样大的流量来了之后,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去更多跟大家协作。所以说,虽然柴火在当时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我们仍然在做早期的尝试。

这样的尝试一直持续到2016年底。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去思考,当双创的文化已经普及开之后,我们怎样能够让更多的双创开花结果?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新的形态。从之前非常狭小的社区形态的创作空间,搬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万科云城。把它做成一个升级版的空间x.factory,聚焦更大型的硬件设计、研发、制造支撑,成为小的创业者和大的深圳的供应链之间的一个桥梁。
 

柴火在大的概念上,依然属于一个孵化器。我们大概可以把孵化器理解成三类。第一类,是像Y Combinator、像HAX,像国内的很多孵化器,是以投资为主的孵化器。背后首先是有一个以投资为目的的基金,然后去选取相应的团队进入孵化器,给他们各种各样的资源,帮助他们去成长。第二类,是像wework,像国内的优客工场,是以租赁为主的孵化器。首先我有一个比较好位置的商业空间,我把整体租赁下来之后,以开放的办公空间、办公桌的方式,租赁给早期的,甚至中长期的小团队。第三类,就是以柴火为代表的,以服务为主的孵化器。

柴火其实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避免走前面两种模式。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并不擅长做投资,也没有一个非常大的基金在背后支撑这件事,而租赁也不是我们最擅长和最向往的事情。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把很多的技术开放出来,通过柴火聚集更多的开发者,聚集更多的maker,把技术应用到场景里去。就是说,从一开始,柴火就以服务为主。这样的模式其实很难直接复制。 
 

柴火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个模式?这跟柴火的母公司矽递科技有很大关系。因为矽递科技的核心业务是把新的技术以开源的方式提供给全球的创客,自然也通过柴火提供给很多会员以及国内的其他空间。

柴火第二块的在做的事情是,我们借用深圳、借用珠三角的整个供应链资源,去提供非常敏捷柔性的制造服务,帮很多原型在早期快速地变成一个可制造的样品,然后进入小批量,到大批量,这样的服务。在2013年到2015年,整个智能硬件风生水起,我们也服务了很多团队。但很遗憾,很多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失败,遭遇了很多困难。

柴火第三块的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技术做到更接近解决方案的方式,然后通过柴火赋能给更多的职业会员。这时候,我们的收费方式及盈利来源,更多地是通过技术的传播,让一个原型成长为一个实际的项目,柴火在中间去收取管理费。这是我们整体的商业模式。 
 

我们做了什么样的项目呢?比如说,这是Protei,一个法国的团队。他们来到香港,想做一个无人帆船的项目。这个帆船最开始是想去解决海上的漏油问题。因为这些油污在海面上漂浮,是非常难以清理的。但是海风会把这些油吹到某一个方向。通过GPS定位,通过提前的规划,这些无人的帆船就可以在海面上逆风行驶,用它们长长的尾巴去吸附油物。我们就从最开始项目所需要的硬件,提供从电子的到结构的支持。后来这个项目做完了,原型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媒体关注。但遗憾的是,整个项目完成的速度太慢,当时油污已经耗散了。最后,这个项目并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在漏油清理方面。于是,这个团队就开始转向,向海洋的一些应用提供通用平台。 
 

这是我们跟中科院大气所曾教授团队合作的一个新一代空气污染监测系统。曾教授的团队希望建立一个更密集的对空气污染监测的传感器网络。这个网络能够结合大气物理的一些算法分析污染的形成,并且定向地进行治理。以前一个城市,它的污染监测可能有十几个点。现在,我们希望把监测点覆盖到从地面到高空的每一公里。柴火帮助他们利用深圳非常高效的信息技术供应链,去完成这样一个科研项目。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初期的实验阶段。
 

这个项目也类似。这是WWF自然保护组织和MakerBay,和柴火一起要进行的一个海洋垃圾追踪项目。因为海面上有很多漂浮的垃圾,这些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在被海洋生物吃进去之后,会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我们就呼吁、寻求治理方案。首先,怎样找到这些垃圾聚集的地方。MakerBay就发明了一种用椰子壳做的漂浮物。在里面放传感器,再把它丢在海洋里。风和洋流会把载有传感器的椰子壳吹到某一个地方,并聚集在一起。我们过半个月、几个星期之后,再定向收集。跟着这些漂浮物,我们就知道这些塑料垃圾会停留在什么地方。然后定向捕捞。这个项目在2017年的时候做了几百个样板,证明了这件事的可行性。目前,还在等待进一步扩大化的部署。 
 

这是柴火一个叫Ether. Studio的会员团队为喜茶的一个旗舰店量身订做的脉浪数据可视化装置。大家知道,喜茶有很多非常好的原料。这个旗舰店希望把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结合我们的数据传感器,Ether. Studio用一个非常大的机械结构做了一个互动的装置去呈现可视化。当喜茶的客户进到这家店的时候,他们首先看到一个动态的雕塑,然后借由雕塑看到整个喜茶原料生产的全过程数据。这其实是我们的会员用新的技术、用便捷化的数字生产,服务新零售的一个案例。
 

随着时间的演进,我们做的方案也越来越复杂。这是万科城中村改造的智慧停车场项目。之前,这里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中村停车场。改造之后,我们用300多个地磁,实现整个村可停车位置的实时感知。大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提前预约,并且灵活地控制进场和出场的车辆数。这是我们把传统的停车场用深圳的技术去部署解决问题的一个案例。
 

我们觉得农业是一个最没有被数字化的产业,就开始把深圳先进的物联网方案带到了四川的一个茶园里面。大家可能觉得,以前深圳都是在做一些消费电子的技术。但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工艺、同样的供应链,在改造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老的问题,提出新的方案。智慧产业园项目最大的价值,一是便于茶园茶叶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二是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可信的数据。比如说,我用数据证明这是一个生态的茶,给客户做一个参考。这个项目当时正好被中央9台的纪录片记录,讲怎么样用深圳的技术影响其他地方的产业升级。 
 

这个案例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到更多的农业领域,包括小麦的种子。柴火现在在河北石家庄也有了分点。我们希望在河北观察各种各样的产业机会和需求,用深圳的会员技术,服务河北当地的会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河北柴火空间联合矽递科技和北京科百,为定州黑小麦基地定制的物联网监测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11项农业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
 

回头来看,这几年柴火创客空间的得失。最开始,大家都有一些梦想。很多孵化器的定位,就是能够孵化出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大的项目。我们帮助那些伟大的想法成长起来,让他们改变世界,成为未来的一个独角兽、一个爆品。但很遗憾,柴火这么多年,像这样的产品极其稀少。很多人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最后这样的想法往往夭折。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消费者和市场其实并没有准备好去改变他们现在用的解决方案。真正有机会去带来这样改变的产品,是少之又少的。可能1000个创业团队里有一个团队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看深圳,虽然我们看到有很多新的、硬件的创业团队,物联网技术的团队,但是跑出来的也是非常少的。所以说,失败其实是一个概率上的必然。对于很多孵化器而言,这也是在预想之中的一个结果。

但柴火这几年,我们探索出来的一条反向孵化的路,是帮助全球新的信息技术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局部落地。怎么样来理解?就是在很多地方、很多产业里,过往是缺乏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当我们的创客用这样一些技术进入到这些领域的时候,他们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开始服务。因为他们往往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没有太多的负担。在我刚刚给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里,不管资金来源和项目周期怎么样,这些团队基本上都完成了一个成功的部署。然后相应的,这些会员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营收,变成了至少像一个体户一样,是能够活下来的团队。当不断地生成方案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积累,然后聚集成一些成功创业的社群。

完成一个改变全世界产品的梦想,其实是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首先,从消费的趋势上,是否有这样大的机会出现?比如,你今天正好发明了一个非常便宜的一次性口罩,这可能是一个时机。其次,你需要地利。需要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不管它是靠近市场还是靠近供应,能够比别的竞争对手更快地聚集起这些资源,快速地完成产品。其实我们可以看大疆,如果它起源于美国湾区,是非常难快速地完成一些产品的迭代。地利保证了很多新产品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是人和。团队有做出这样一个产品的格局、意识以及能力。

所以我认为,很多孵化器的模式,想要去复制YC、复制HAX,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往后退一步,把服务很多中小型的创业者,让他们变成个体户,把全球的技术落地到局部,作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一个更高的成功概率,而且更有利于持续孵化。但仅供各位参考。
 

02培育科技个体户
 
经过多年的尝试,柴火现在更多地聚焦在培育科技个体户上面。我们把会员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柴火的注册会员。他们通过我们的网站自主注册,可以快速地报名、参加我们线上线下的社区活动,可以在我们的社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时获取一手的社区资讯与资源,包括新技术、新工业引擎的案例,包括商业化的需求等。 

第二类,是柴火驻场会员。柴火的空间其实依然不大,现在大概有1000多平米,线下大概只能供几十个会员使用。所以,我们就把一部分的空间开放出来,为那些需要在深圳短期或者长期,尤其是短期利用深圳资源,快速把想法完成原型的会员提供一个大本营。作为会员,他们可以使用我们空间内的各种专业设备,我们可以优先的为他们匹配一些资源。

第三类,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去尝试、去建立的柴火认证会员。我们会给他们更完整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且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会员的优势和需求。然后,我们让这些会员之间形成一个更灵活的组织模式。比如,今天我们过来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可能需要结构的设计、软件的开发,需要某一种算法,这个时候,我们去邀请相应的会员加入,一起来去组队完成这个项目。柴火在中间提供一个组织及相互信任背书的平台。我们把这些会员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去服务企业。我们还会给这些认证会员各种各样的福利,除了最基本的优先待遇之外,也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不断地对他们培训。 

第四类,我认为是真正重要的会员,即柴火专业会员。当大家都开始参与到信息的交流,开始习得各种技能之后,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成为真正专业的系统集成商,能够把最新的技术结合现有的需求、现有的解决方案。在专业会员里,他们很多已经从小的创新组织,发展到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我们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展示,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并且,我们把他们落地的案例,通过我们的官方渠道,推送给更多的传统产业。同时,我们会帮助他们招人,帮助他们介绍其他的技术达人,同时帮助他们做出来一些解决方案,并通过母公司矽递科技推广到全球的创造者社区。 

所以,柴火现在希望是形成这样的一个由广到深,而且专业的一个成长性的会员体系。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孵化的形态,其核心都在于孵化的主体能够习得新的技能,能够整合新的资源、新的技能,去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只有这样,孵化主体的持续发展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成功概率的,而且投入和产出应该是可期的。 
 

我们怎么去做呢?首先我们跟很多的技术原厂,包括微软、华为,包括各种硬件公司、Intel、研发科合作。我们把他们最新的技术变成开源的模块,然后有偿、无偿地提供给柴火会员,并且帮助他们对接深圳的产业链,快速地把想法变成原型。
 

这时,我们发现不光是国外的很多会员,包括国内的会员,大家还是需要很多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所以,我们开始给大家提供更多规范化、体系化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大概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硬件的开发,怎么样最快速地围绕你面临的问题,搭建出一个解决方案。第二部分,是物联网的应用实战。怎么样把深圳已经非常成熟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快速地吸收进来,然后进行适当的配置、修改,应用在实际的场景里面。第三部分,其实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我们跟不同的公司,包括中国移动、罗姆、索尼,跟他们一起去形成某一领域的垂直课程。当我们的会员吸收到最基本的技能之后,他们可以再选择深入某一个方向的培训。 

简单的安利一下。比如《硬件开发入门》,我们把整个开源社区里最流行的内容,比如Arduino学习,比如怎么样去做一个外壳、怎么样去做一些结构,基于MIT的Fab Academy,就是怎么样去快速做原型的课程体系,浓缩到13课时。为想要用科技解决问题的非工程师,提供技术创业的第一步培训。从文化开始,我们怎么样去建立一个国际、国内的开源社区协作,怎么样去使用现在已有的流行开源硬件,快速完成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怎么样从开源软件、硬件开始实操并做出自己的原型。再加上通过激光切割,通过3D打印做出它的外壳。我们怎么样根据身边的一些问题,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案例,可能是污染问题,可能是医疗问题等等,提出我们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大家其实可以看到,SDG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在这次防御疫情的时候,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你会看到大家开始尝试去做3D打印的面罩,你会看到大家去发明一些避免接触的设备。我会看到有无数多的团队在尝试用身边的器件做呼吸机。SDG可以为很多技术开发者的创客找到一些共同的问题,然后协作起来去解决。 

同时我们鼓励大家去做一些工作坊,然后引导大家去根据问题,用新的想法、新的技术解决老的问题。像我们自己是工程师出身,以往我们接受的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专精的发明轮子的课程,一个专业的培训大概四年。但现在因为技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容易,对于绝大多数解决问题的人而言,他门其实是就像当年学电脑一样,我如何去习得一个新的工具,如何去使用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去解决我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就会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提供课程技术支持、团队协作和证书。
 

第二部分,《物联网应用实战》。这是我们面对全国各地软件从业者或者软件专业的学生推出的一套通用性较强的物联网课程。因为软件在过去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已经被过度解决了,这时候借助硬件的工具、借助物联网的方案,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软件能力应用到更多新兴的碎片化的场景里。这个时候能够匹配出一些我们之前没有成立、没有被实施的一些应用方案,变成新的价值。我们在现在做的一些课程准备,包括物联网基本技术的介绍,包括我们的一些方案,包括整个数据处理,从服务器的搭建到IT的控制。

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去做这样的一个事?因为除了我们母公司自己在做一些研发之外,我们跟深圳各种各样的Design House的技术团队有密切的合作,可以把他们最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停车场的、人脸识别的,比如说体温检测的,以及更多的未来的智能制造的方案,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各位。除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认证之外,我们会跟工信部一起颁发一些专项的技术证书。我们也正在跟更多的专业公司谈,把他们一些新的技术吸纳进来,包括中国移动,包括赛林斯。 

 
经过这样一些积累之后,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创客人才库。我们根据他们的国籍、擅长的技术、需求、兴趣、国际、过往的经历,匹配成一个不断在扩大的人才库。我们也欢迎来自更多地区的孵化器小伙伴,以及你们的会员。我们能够融合在一起,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柴火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去建立一个国际、国内的创客社区。我们不间断组织越来越多的分享会、工作坊及创客马拉松。接下来,我们会把更多的内容,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直播、录播,变成视频分享出来。因为现在只要你有合适网络,只要你有信任的关系,你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能够找到需求,就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输送了深圳很多新的技术方案到其他国家,和国内的河北、成都等地。当然,所有的事情不能只靠柴火来做。柴火要做的是去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让创客之间、让创业者之间形成天然、可持续的连接。 
 

对中间好的解决方案,柴火会不遗余力地把它们推广出去。它们可能是一些教育的机器人,可能是一个跨界的家具设计师的作品,可能是一个设计师的偏创意广告的作品。当我们把它们推广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传统企业关注。他们之间就可以产生互动,产生需求。比如说,智能的头盔,比如说一些蓝牙的管理,甚至把剩余食物变成肥料的项目。当然,针对于某些小众的人群,像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手表,我们也大量地帮助会员推广。这些并不是非常热门的产品,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合作,让产品能够匹配到相应的产业升级。 

今天跟大家做这样的直播,是柴火不希望单打独斗,希望跟更多的孵化器,跟更多的众创空间一起合作。柴火希望跟各位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科技生态,然后搭建出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去帮助更多的创新创业小步快跑地成长起来。 

03 构建科技生态的新生产关系
 

我觉得最近最大的机会在于“新基建”。讲天时、地利、人和的话,“新基建”其实会带来一个新的风口。我们看到,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里,不管是5G,还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些都是我们创业者拥有了新技术时,可以参与的方向。比如说,当全国有了更多的5G基站了,5G上面该跑什么样的应用?它该有什么样的设备?这个时候是谁,去根据当地的需求部署这样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我们需要一波新的、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客。他们不一定是一个技术的研发者,但是他们熟悉这些技术的来源,知道怎么样去运用、部署,去推广。当各地有了这样的数据中心之后,我们怎么样去监控?怎么样去做一些去中心化的应用。人工智能就更朴实了,我们可以用AI、用机器学习取代的简单的应用。很多场景我们等不到一个大公司举全公司的利益在全国同步去铺开,然后在每个地方都有相应碎片化的机会。 
 

当50万亿的“新基建”下去的时候,我们认为遍布在各地的创客空间,包括柴火,应该更多地站在风口上面,为大家去提供合适的支撑,去探索最新的案例。并且在这样的一个协作的网络里,最快速地推广出去。

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模式?柴火和矽递科技,会在深圳吸收全球的创新力量。这个创新力量包括两块,第一块是新技术,第二块是新的案例和思路。在第二块,我们在深圳聚集这样的一些科技资源,不管是供应链也好,工程的人才也好。我们相信,在深圳,至少在可期的很多年里,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新一代物联网解决方案。但是深圳的需求是极其有限的,作为一个地级市,它的人口只有1000万。跟全国这么大的土地和人口相比,深圳主要是一个供应方,而需求方是在广阔天地里,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公园各个领域里找到新的需求。

各地的孵化器最应该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用这样的创新力量、科技资源和各个孵化器里的创业者,去寻找传统产业里的老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且去推广。 

 
柴火聚焦在三件事情,聚合人才、推广科技、对接产业。聚合人才方面,我们跟很多高校,跟很多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以及柴火网络里的认证会员一起沟通,建立一个人才库。推广方面,我们看到在线下和线上,有很多已经在实施、已经在被复制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开放可以被大家所协作的。当大家看到有相应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帮助你们非常快速的衔接。对接产业方面,过往有大量的传统产业慕名而来,我们尝试去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是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我们希望跟各位一起去找到一些成功的案例,让他们快速地通过案例找到相应的企业。这也需要各地的孵化器跟当地产业建立连接的需求。

 潘昊先生回答观众提问

1.柴火空间的国际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柴火最开始是做一个大本营,其实来柴火的国外创业团队远远多于国内的创业团队。从2012年开始,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是Maker Faire Shenzhen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每年的11月份,不管是其他国家的创业者也好,其他国家的孵化器、政府也好,都会带着团队来。至此以后,柴火就不断在接纳各个国家的来访团,包括很多MBA项目也来柴火对接。在展示完柴火的方案之后,大家首先很惊讶,因为在其他国家很难有这样的一个硬件资源快速整合的模式。所以我们就建立了非常长期的合作。

像新加坡的大学,每年会送一些学生来这边参与实习,同时建立一些跨国交流。像瑞士,已经连续5年,把他们的最好学校的学生送过来。因为这样一些非传统孵化器的行为,我们就建立了非常好的国际化社区基础。等这些团队成长起来之后,当他们想要解决当地的一些问题,就会想到深圳,就会开始跟我们重新建立起联络。然后,我们把深圳的资源,把会员的资源推广出去。

2.怎么看孵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只能讲我们看到的局部。全国的孵化器,我们走访的其实也非常有限。因为各个地方的孵化器非常多,前两类,一类是资本类的,一类是租赁类的,我们看不明白,我们也看不懂。但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是服务更多的中小的企业,我们把他们叫做科技的个体户。我们帮助他们用最新的技术,去解决现有的局部的问题。我们希望至少柴火在驱动这一块的孵化,能够成长起来,能够从比如说一年有100个案例变成1000个案例。这些案例能够被复制到更多、更广泛的地方。

我们认为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各个地方的资本类的孵化器或租赁的孵化器,他有非常好的基础,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就承接这样需求。当有很大量的创新创业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独角兽,一些值得投资的企业脱颖而出。 

3.可以说一下4.0的孵化机构,下一代的孵化机构是什么样的?

我不知道1.0、2.0和3.0是什么。但我设想的下一代的孵化机构,应该是一个新的界面。它对于传统企业,是一个顾问性的、一个创新的界面。对于个体,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创新者,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开放共享的这些创客,它是一个载体。

4.孵化器可以怎么样跟柴火空间合作?

上面跟大家简单介绍了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第一个,我们做的这些,不管是认证也好、案例也好、方案也好,我们接下来会把他们尽量往线上推。然后各个地方的载体,我们不认为是柴火的分部,我们基本上不会再去做更多的柴火空间。我们而会跟各个孵化器一起协作,我们可以在会员上进行协作,我们可以在认证的体系上相互去融合,包括案例需求,应该可以形成更多的战略合作。柴火就是大家在深圳的一个资源整合方。你们拥有真正的需求和当地的创新者,我们输送最新的弹药给你们。

5.怎么样去看待产业孵化?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思路?

我们非常努力地尝试进入各个产业,发现每个产业中间都有非常独特的商业问题和技术需求。柴火无法服务所有的产业,但是我们擅长的是提供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这些技术其实只是新的工具可能在座的有些已经非常接近产业孵化器,比如说谷仓更偏向于消费品,三一重工之前也有关于大工程设备的孵化器,海尔也有针对家电的产业孵化。我相信他们已经有了特定行业里非常扎实的基础,并且大企业跟中小企业能够形成非常浓厚的机制。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更靠谱的路径。

我的建议就是,我们避免去做更多的大而全的。只是为了美好的环境,只是为了廉价的房租,这不是创业者最需要的。创业者最需要的是行业需求。如果各地的孵化器能够以产业匹配出足够多的行业需求,这是最能够帮助到创业者的,也能够让孵化器有效、持续地吸引相应的团队。

我们其实可以看柴火,它在深圳,吸引了很多做ICT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的创业团队。但是你要讲到农业,讲到生物,这其实并不是大家来深圳的理由。比如我们建在河北的北方中心,聚焦在环境科技上面。因为那边比深圳有更大的生态需求,我们可以成长起来的机会。 

6.在园区建设中,孵化基地是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园区中的孵化区是什么?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外行的看法了,因为柴火并没有进入一个园区。我认为一个孵化器跟园区需要非常长期的良性互动。孵化器其实可以成为一个导流的界面,让很多新的、有成长潜力的早期创业者,有一个界面进入到这个园区,尤其是跟园区里面已有的产业建立互动、建立认知。比如柴火今天在万科云城,周围有非常多做建筑的、做城市绿化的公司。当柴火的会员把这些项目承担起来,变大了之后,柴火会礼貌地把他们请出去,因为柴火的空间是有限的。他们就会在园区里面租赁更多的更大的创业空间。

7.柴火入孵企业最好的两点是什么?

柴火成功孵化的这些企业,无非是,第一个,柴火能否为他们对接需求。当我们有大量的符合他们特质的需求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能够聚集在一起,能够沉淀下来,能够持续的发展。第二个,能否为他们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因为很多创客有一腔的创新热情,但是他们的产品、解决方案离真实的商业化需求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行业里专业的公司整合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服务。当然,有些创客团队本身是一个专业的服务公司,也能够帮助到入孵企业。 

8.怎么样去降低技术的成本门槛、市场推广?

柴火的诞生其实跟开源硬件相关。如果我们稍微了解开源软件,开源硬件也是类似的逻辑。我们不要把技术当成一个封闭的事情,它是可以通过相互的促进,共同去解决问题的。比如我们现在用到的Linux,我们用的安卓,这些其实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开放平台。我们在软件上面有大量这样的开放技术。大概十几年前,开始更多的去进入到硬件。

我们现在做一个物联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比10年前要轻松太多。当你了解到创客的圈子,当你了解到开源硬件的时候,技术门槛已经低到非常低了。然后通过我们刚刚讲的这些认证的课程、培训的课程、我们也希望让更多的非工程师能够快速地使用这些技术方案。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非工程师?因为,往往对某个行业有深度的人,比如我对农业比较熟悉,我对园林比较熟悉,我对城市规划比较熟悉,他们并不是学信息技术的。这样自然而然,当他了解需求之后,他就是跨行业从业者。当他通过众创空间、通过孵化器能获得新的技术的时候,他就能想到新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把它做出来。所以说,除了柴火的对接之外,更多的是希望会员自己能够扎在某一个特定的行业里,带来需求。 

9.今年还会有Maker Faire吗?

因为从2012年开始,每年大湾区创客峰会,不管刮风、下雨、台风,我们都会继续办。但今年疫情的影响,涉及到大家的生命安全。如果到8月份这整个疫情还没有缓解,我们就不会在线下举办,可能会以线上的形式办。如果8月份整个进程非常理想,大家都完全恢复了自由的差旅,那么今年的Maker Faire就会继续举办。 

10.如何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认知到核心技术储备比短暂的市场销售增长值更重要?

我觉得还是要看什么样的企业。在柴火服务和孵化的企业,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做核心技术的,比如说,我就做某一种新材料,我就做某一个核心算法。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它往往有相应的背景,在这个方向已经钻研了很多年,这个时候,它其实是一个原材料的供应商。很多跨行业的解决方案,很多的创客,其实是第二种。他是用技术整合方案解决问题的人。这个时候,他对市场的了解,服务的性质,他的诚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这个问题,我首先否定一下,这不是唯一的。有的公司应该非常注重技术的积累,但另外一些公司,甚至大部分的公司,应该面向市场,以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提供服务。 

11.国外的孵化器可以跟柴火合作吗?有没有特别的案例?

我们与国外的孵化器,已经有了大量的合作。如果说,他需要信息技术的合作,柴火已经能非常好地帮助到他们。但是我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把海外的孵化器推广给中国巨大的市场。比如,我今天有一个某方面的新方案,深圳的产业往往是有限的,但整个中国的产业是巨大的。这需要跟各位一起更密切地合作。

扫描二维码 回看往期课程

END

韵网WIIN
www.wiin-wiin.com

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WIIN,World Intelligent Incubation Network),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一百多家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和人士,于2018年1月发起成立。

韵网是创业孵化行业的全球性网络。旨在以遍布世界主要城市的创业孵化机构为主要节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大公司、投资机构、服务机构、创业企业、创业孵化机构、孵化者的广泛便捷交流和智能精准融合,完善全球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创业生态系统,为创业加速,为孵化赋能,创建新时代“人类创新创业共同体”。

韵网是创业孵化行业服务商。
为中国以及海外的创业孵化机构开展行业研究与信息、咨询、培训、中介等服务,与国内和其它国家的孵化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国际性和区域性的行业组织如国际科学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欧洲孵化器网络(EBN)、美国孵化器协会(InBIA)、欧盟中小企业中心(EU SME Center)、全球大学孵化器网络(UBI Global)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聚集了一批中国以及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孵化器研究者、经营管理人员,拥有大量的国内外创业孵化导师资源。

点击“在看”,为孵化赋能!

柴火创客空间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