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在鼎盛时期有多少部队参战 北洋军在鼎盛时期有多少部队编制

网友提问:

北洋军在鼎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优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一下北洋军的范围。一般来说,我们把在晚清的北洋六镇基础上衍生出来军队和此后陆续被他们收编、控制的部队统称为北洋军。而那些一度服从北洋政府,但是事实上一只没有接受北洋政府控制的则不在此列。

以这个标准算,那么北洋军的鼎盛时期,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总兵力达到了大约87万之众。具体分布如下:

一、曹锟的直系

直系是这一时期国内最大的一个军事集团,其直接控制的省份有直隶、河南、山东、湖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四个省、三个特别区,部队共计33万人,另有游击队、巡防营等2万多人。

二、张作霖的奉系

张作霖在北洋军阀中并非嫡系出身,属于旁系。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张作霖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其手下部队有60个步兵团、24个骑兵团、4个炮兵团、2个骑兵游击队,加上各师旅直属部队,合计有17万人。

三、陕西

陕西当时的督军是刘镇华,他手下的镇嵩军有5.3万人。此外陕西还有吴新田中央第7师的1万人和原陕西靖国军改编陕军各部1.6万人。因此陕西各部总数有7.9万人。

四、山西

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他本来是革命党出身,不属于北洋军序列。不过在民国成立以后,他先后投靠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因此也算北洋军阀之列。阎锡山在山西共有2个师12个旅,总兵力有7万多人。

五、江苏

江苏督军是齐燮元,他手下的江苏军队各部有5师6旅,大约6万多人。

六、浙江

浙江督军卢永祥也是北洋军老人,他手下有中央第4、10师、第6旅和浙军第1、2师,总兵力大约4万多人。

七、安徽

安徽在北洋时期军队实力一向不强,当时共有3个混成旅,大约有1.8万人。

八、江西

二次革命北洋军进入江西以后,江西就一直是北洋军的控制范围。江西军队共计有4.6万人。此外在三南有林虎所部驻扎,不过林虎打得是广东革命政府旗号,因此他的部队不能算在内。

九、福建

福建是南北军阀交战区之一,这里有属于北洋军阀的部队,也有服从广东争渡政府的部队,还有在两者之间倒来倒去的杂牌军。其中属于北洋军序列的部队,加上海军陆战队,大约有3万多人。此外依附北洋军,并且没有叛变过的福建地方部队大约有6千,合计大约3.6万人。

以上部队都是以当时在册统计数字为准,其中可能存在吃空饷或者隐瞒实力的情况,因此和实际数字会有一定差异,权作一个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末年,因清政府腐败,先后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遭受失败,为了挽救积贫积弱的现状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再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开始了著名的洋务运动,以图能立于世界之林。

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斥巨资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

经此惨败以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开始学习列强的军队编制,并在这一中心思想指导下,开始新军的组建。由于新军主要由北洋大臣负责训练和组建,因此清朝的新军也被称为“北洋军”。

至1901年,“北洋军”逐步建立起来,不过在组建的过程中,北洋军的编制最为复杂,因为与传统的古代军队编制不同,又与现代军队编制也不一样,同时又与西方列强的军队编制不同,而是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改革后的军队编制。

采用“禛、协、标、营、队、排、棚”的编制,“镇”为最高级编制、“棚”为最低级编制。其中一个镇下辖2个步兵协、一个步兵协下辖2个步兵标与1个独立骑兵标、一个标下辖3个营、一个营下辖4个队、一个队下辖3个排、一个排下辖3个棚。

其中一个棚有14名官兵,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班”。如此算下来,北洋军一个镇的总兵力约为12000多人,那么北洋军总共有六镇,也就是说其总兵力为7万多人。

在这里说明下,“北洋军”与“北洋军阀”是两个概念,本文主要讲的是“北洋军”并非“北洋军阀”。

随着北洋军的建成,并于河南彰德会操中出色表现,清政府对新军非常满意,并计划未来将在全国建立54镇新军,总计六十多万的新军。毫不夸张的说届时,清朝的江山将千秋万代。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袁世凯的投降,清朝覆灭,这一宏伟的计划也随之宣告破产。彼时,北洋军与南洋军总计10多万人,其余的皆为旧式军队,仅做番号的更改,战斗力不高,最强的只有新军。

到了军阀混战期间,北洋军四分五裂,各个军阀之间的编制又出现了很大的的差别。其最鼎盛的时期北洋军阀大概有五十五个师合计兵力约120万。但那个时期也是社会最动荡,物价腾涌,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

直到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军、师、旅等常见的编制开始出现,不过由于各地的军阀基本上各自为政,还出现了集团军这样的比较特殊的编制。

其他网友回答

北洋军兵力最多时有120万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的建成,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也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头子的基础。1898年,新建陆军改编为拱卫京师的“武卫右军”。1902年扩编为“北洋常备军”。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1913年袁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见讨袁战争)。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见白朗起义)。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北洋军在鼎盛时期总兵力达到120万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为嫡系部队。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洋军的形成、发展、鼎盛和覆灭。

形成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建成,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也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头子的基础。1898年,新建陆军改编为拱卫京师的“武卫右军”。1902年扩编为“北洋常备军”。1905年2月,袁再次提议统一全国军队番号,将原有常备军各镇一律改称陆军各镇。5月,以北洋常备军、京旗常备军和原武卫右军、自强军一部为基础,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

凤山、王英楷、段棋瑞、吴凤岭、吴长纯、王士珍依次任第1镇至第6镇统制,共7万多人。袁还为新军培植骨干兴办各种军事学堂。

发展

1902~1906年间,先后设立北洋行营将弁、陆军师范、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学堂和北洋军官、宪兵、陆军速成学堂及陆军讲武堂、电信号学队等,促进了北洋军的近代化建设。1907年8月,清政府决定仿北洋六镇之制,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限2~5年内完成。同年,袁的亲信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率陆军第3镇(该镇约1个混成协兵力,于1905年由保定调驻锦州)及第2、第4、第5、第6镇各一部(约2个混成协)出关,并以此为基础扩建东北新军。至1910年(宣统二年),在奉天(今沈阳)、吉林分别编成陆军第20、第23镇,奉天、黑龙江各1个混成协。从此,北洋军扩大到东三省。慈禧死后,1909年,袁因权重被清廷开缺还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陆军部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因袁暗中控制而指挥不灵。清廷被迫起用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凭借控制的北洋军,既要挟革命党,又逼清帝退位,取得了政权。至1911年,全国共编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1个禁卫军。

鼎盛时期

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1913年袁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勋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

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随着北洋军实力急剧膨胀,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高级将领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前往滇、川、湘、桂镇压护国军的北洋军被击败,袁被迫取消帝制。

覆灭

1926年7月,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开始。在国民革命军与国民军联军南北进攻下,至11月吴佩孚军大部被歼,五省联军在赣、闽等省战败。为挽回败局,直奉两系再度联合,12月在天津成立安国军,以抗击北伐军。在北伐军打击下,至次年3月五省联军大部被歼,6月奉军由郑州、开封败退冀、鲁。1928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第二期北伐,直鲁联军由济南溃退滦河东岸,一部被南京政府白崇禧部歼灭,一部被张学良部缴械。五省联军残部被南京政府收编。奉军败退关外,张作霖被日军炸死。12月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为东北军。至此,北洋军的历史结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