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说的是(大汉系列丨谏臣司马相如的劝百讽一)

劝百讽一说的是

△即兴作赋

上期说到,东方朔妙语连珠、劝谏刘彻不要扩建上林苑的故事,其实,除了东方朔,还有一人也因为刘彻游猎一事加入了谏阻的队伍,这人便是司马相如。

说起司马相如,我们首先想到的必是华丽的汉赋和他与卓文君的爱情典故,在司马相如身上,“浪漫”一词是扯不掉的标签,然而,这个卓越的辞赋家其实还有更多为人称道的身份,比如,他也是武帝身边颇有建树的外交官和谏臣。

彼时,司马相如本是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然而,纵然司马相如再有才,偏偏景帝是个对辞赋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司马相如便一直不曾得志。后来听说梁王刘武喜结交才子游士,司马相如便投奔刘武而去,在刘武兴建的梁园里,写下了红极一时的《子虚赋》,成为汉赋的典范之作。

梁王刘武去世后,司马相如孑然一身回到家乡,过着清贫的日子。也就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卓文君,亲身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之一,不过今日我们不讲风月,而是来说说作为一名谏臣,司马相如是如何劝谏刘彻的。

刘彻倒是不同于他的父亲,对于辞赋颇为喜好。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子虚赋》,读完之后慨叹:“竟不知是哪位古人所作?如果我能与他生在同一个时代就好了!”

此时,站在刘彻身边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见刘彻竟对《子虚赋》有如此高的评价,心想:天下竟有这么巧合的事,这作者司马相如不正是我的同乡么!

杨得意便趁机讨好地说:“皇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尚在人世,还是奴才的同乡。”

“喔?此话当真?”

“此人叫司马相如,跟奴才刚好都是蜀中之人,他在我们那儿名声不小呢。”

刘彻一听,甚是惊喜,当下便召了司马相如进宫。

然而,当刘彻见到司马相如,并慷慨地表达了自己对《子虚赋》的欣赏之后,司马相如竟说:“《子虚赋》不过是写诸侯打猎的内容,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游猎的赋吧!”

刘彻自然是万分期待,忙命人呈上笔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司马相如是否当真如传言中所说,一试便知。

由此,司马相如的又一篇名作《上林赋》便诞生了。这篇《上林赋》,辞藻华丽,句式多变,层层递进,气势磅礴,仿佛将天子在上林苑游猎的奢华和声威铺陈在眼前,令刘彻震撼不已。除此之外,这《上林赋》与《子虚赋》虽不作于同一时,但其内容和构思都极其连贯,简直就像是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如此,可见司马相如的辞赋功底之深。难怪连鲁迅先生都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能与太史公并称的人,绝非一般了。而司马相如也因这《上林赋》再次入朝为官,且完全不似景帝时的样子,在皇帝那里寂寂无闻。

然而,说好的劝谏呢?这《上林赋》渲染的是上林苑的壮丽及天子射猎的盛举,如此一来刘彻岂不是更加坚定了扩建上林苑的决心,又何来劝谏一说呢?

这就要说到司马相如“劝百讽一”的行文风格。辞赋中,在极度夸张的描写和艺术感染力背后,暗含着的是鲜明的讽喻意图,代表的是他对皇室骄奢作风的不苟同,进而劝谏天子“行仁义而天下大悦”。

这倒是有些像当年楚庄王要以“大夫”之礼来葬他心爱的马,那个叫优孟的人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说:毕竟是大王心爱的马,大夫之礼怎么够呢?理应以天子之礼下葬才对。楚庄王也是这才明白自己重马而轻人的过失,便就此作罢。

二者的劝谏方式倒是很相似,这种“欲抑先扬”要达到的目的便是要当事人自己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而避免了直言相谏之后的抵触情绪,也不失为是一种劝谏良策。

除了上林苑一事,因为刘彻过分喜好游猎冒险,这让诸多朝臣是倍感不安。司马相如因此又写了一篇小作文:

皇上喜欢射猎,为臣的不敢妄言,但是如果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很少有人能安全躲开。而且,在平坦的路上尚且容易发生拉断马嚼子、滑出车钩心之类的事故,更何况是在密层层的草丛树林里呢?

这种危险的事情,皇上您千金之躯本就不应该接近。俗话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聪明的人应当在事故发生前就机智避开,这听着虽然是小事,但是也能引申到大问题上。希望皇上能留意明察。

从这几百字中,其实更能看出司马相如和东方朔在劝谏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东方朔的独特在于,他义正言辞地指出了你的毛病,还能让你没有还嘴的余地,犀利却不失滑稽;而司马相如则是表达得体、委婉含蓄,字里行间满是担心的语气,是让人不忍拒绝。

如同前面所讲《上林赋》一样,司马相如的谏言着实委婉了些。若是不加思考,很多人往往会被外表华丽的文风拦截,停留在表面的溢美之词上,难以体会其中深意。

可惜的是,虽然司马相如的“劝百讽一”在当时成为了劝谏赋颂的典型,并逐渐成为了传统,但随着后世的延续和发展,大赋体制少有创新,甚至已渐渐不再是劝谏君王的良药,更多的则是成为了粉饰太平的帷幔罢了。

楚庄王葬马的典故:春秋系列丨濒临绝境的楚国

—— ? ——

责   编   @   一       廿
编   辑   @   朱亭折扇 
手   绘   @   随       便 

【闻古知新说明】

● 原创文字,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
公号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本公号文章系列
上古  /  春秋  /  战国  /  百家  /  成语  /  楚汉 
公号导航栏可提取全系列文章

劝百讽一说的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