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是常败将军 夏侯惇主要功绩

网友提问:

“常败”将军夏侯惇为什么能位于曹魏众臣之首呢?他有什么功绩?

优质回答:

以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成名的曹操,其多疑性格暴露无遗。因为多疑,所以很少有人能获得曹操发自心底的信任,不过,夏侯惇小老弟绝对是个例外。要说是裙带关系,夏侯惇有点委屈;要说不是裙带关系,他又没什么正经功劳。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夏侯惇得到了曹操的高度信任并使其青云直上呢?

曹操遇到夏侯惇之前,好不容易凑了那么五千来人,就在荥阳被徐荣打没了。此时的曹操是个胸有大志的光杆司令,招兵买马是最急迫的事。而现在就跟在曹操身边从零开始打天下的人,就是夏侯惇。这是赤条条追随曹老板的第一批兄弟,在资历上高了后人一头。

要说夏侯惇为什么会铁了心支持曹老板,还是因为二人有点关系,毕竟是从兄弟。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正都要出钱出人捧一个老板,干嘛不支持自家人呢。后来在曹操走南闯北打天下的过程中,夏侯惇始终在前线抗战或在后方支援,没有停止过战斗。尽管夏侯惇的军事才能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可圈可点,甚至让人无发可脱,但他对曹魏的忠心曹操是看在眼里的。

要说夏侯惇跟曹操的关系能铁到什么程度,看一个特权就知道了:夏侯惇兄弟出入曹老板的私人营帐是不需要通报的。这个特权有多厉害,想想曹操给董卓进贡七星宝刀的样子就好了。曹操到摩陂打仗时,还让夏侯惇与自己同车出行。要知道,同车出行这样的亲密关系,可是只有亲儿子才有资格享受的。可见曹操从来没有把夏侯惇当外人看。多疑如曹操,他连亲儿子都要提防三分,却对夏侯惇没有一分一毫的戒心,这样的信任足以让夏侯惇为曹操肝脑涂地了。

夏侯惇与曹丕的关系也很好,曹丕也从不怀疑他。老爹都不防备的叔辈人物,自己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再者说,夏侯惇虽然打仗一般,却是玩人心的一把好手。他在官场中礼仪得体,谦和平实,从不咄咄逼人。在朝堂上善于谋略,重情义,有事绝不含糊。加之兄弟夏侯渊的烈士传统,夏侯惇平步宦海也不是什么难事。

曹家对夏侯惇的信任能到何种程度?夏侯惇的后人共计九个都被封为关内侯。在三国时期,关内侯可是不低的职位,一门出如此多的高官,只有夏侯氏一家。夏侯惇死后,朝廷为他风光大葬,这也足以见得朝廷对夏侯惇的重视与信赖。

夏侯惇虽然是个武将,却很重视后方经济建设。他在扬州、关中和荆州等地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前线大军提供物资,充沛的物资让曹军在前线冲锋陷阵无后顾之忧。

如果说,评价武将的唯一标准是战功的话,夏侯惇的地位将一文不值。因为从军功角度看,夏侯惇的负战绩太显眼,这样的人坐第一把交椅肯定是不行的。但谁又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呢?况且名将被俘虏这种事在三国时期并不鲜见,连武艺超群的关羽都被俘虏过,有些人甚至被俘虏之后转投其他阵营,相比之下,夏侯惇就好得多了。综合看夏侯惇的贡献与人品,说他是第一大将并不为过。尽管从史书中看,夏侯惇的功绩很少显露出来,但从曹操对他的器重程度来看,他真的是个人才。所以说,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与评价应该是大致相符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看到你的问题:

因为不是ADC和中单才有战功,辅助一样有战功,会觉得夏侯惇没有战功是因为搞错了他的定位,历史上夏侯惇的定位实际是一个硬派辅助。

为什么说夏侯惇是“硬派辅助”呢?

因为他是以武将的身份,统领着军队,做着辅助性的工作,这样的定位似乎比较难理解,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夏侯惇在网络上遭到很多人轻视的原因。

先说说夏侯惇被一些人嘲笑为“肉票将军”那事儿吧,这事儿发生于吕布偷袭兖州期间,在我看来,夏侯惇在整个吕布偷袭兖州事件中的表现堪称高光,至于绑票的事儿反而只是细枝末节。

我先上一张地图,咱们就着地图来说。

简单来说呢,因为曹操把名士边让杀全家,引起了张邈陈宫等士大夫的恐惧(对,历史上陈宫这时候还是曹操的手下),于是趁着曹操去打徐州的时候,张邈直接迎接无家可归的吕布带兵入兖州。

吕布入兖州以后,也没犹豫,直接就带兵扑向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属全在这啊,吕布估计是这么想的——

我抓了你曹操全家,给你来一出“汝妻子吾自养之”,看你服不服?

留守鄄城的荀彧察知了吕布的动向,当即要求夏侯惇前来协助防御,这时候夏侯惇的“全局意识”就展现出来了,夏侯惇对此的处置措施是——

惇轻军往赴

没错,只带着轻装部队赶往鄄城!

在夏侯惇看来,鄄城要守住,濮阳一样不能丢,所以带轻装部队一是为了加速,二是为了把辎重留给守城部队加强濮阳的防御力量。

没事,赶走吕布守住鄄城,带轻装部队,足够!

区区五个字,惇哥霸气尽显!

在路上,夏侯惇正好撞上了扑向鄄城的吕布,夏侯惇是“轻军”,战斗力有所损失(当然吕布也是要赶往鄄城的,他应该也为了加速牺牲了一定的部队战斗力),对手又是名将吕布,换成一般人估计早就吓尿了,然而惇哥却是丝毫不惧——

吕布又怎么样,在老子眼里你就是块抹布!看招!

按一些人的想法,这仗有悬念吗?夏侯惇,那不是肉票将军,废物一个吗?就这种废物还敢用轻军硬怼吕布,那不是找死?

然而抱歉,事实上结果是吕布被夏侯惇用轻军硬生生击退——

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

夏侯惇能击退吕布,个人觉得他的武力应该发挥了作用,这一战双方人数应该都不算多,在小规模战斗中,将军的个人武力具备很大影响,而夏侯惇恰恰具备极高的武力。

夏侯惇14岁时,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直接把他干死——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真可谓“人狠话不多”的典范。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能说明什么啊,没准那人就是个嘴炮呢,杀了他也不代表武力强吧。

这事儿你要这么想,夏侯惇是什么身份?

据说是刘邦的哥们儿夏侯婴的后人,而且汉末时代夏侯氏也是地方豪强级别的家族。

夏侯惇身份比较高,那夏侯惇的老师呢,也不会是简单人物吧?能侮辱夏侯惇老师的人,又会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所以“惇杀之”这么短短三个字之下,隐藏的可能是史诗级别的小屁孩和大佬的生死对决。

所以说,个人一直觉得,夏侯惇的武力应该是超级nb的,毕竟人家从小就这么猛了,对吧?

在对决吕布时,夏侯惇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凭借着强大的个人武力,亲自拼命搏杀,带动了士兵的士气,竟然用轻军就击退了同样勇冠三军的吕布,堪称奇迹。

然而接下来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夏侯惇击退了吕布,结果反而是吕布拿下了濮阳,这是怎么回事呢?

咳咳,这事儿吧,不怪人家夏侯惇,怪曹操——

《张邈传》: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夏侯惇是考虑周全,只带轻军走,留下足够的防御力量守濮阳,谁奈何曹操用错了人,走之前让陈宫协助夏侯惇守东郡。

结果是吕布被夏侯惇击退以后,当即掉头扑向濮阳,那边陈宫看吕布来了,立马带兵投向吕布,帮吕布拿下了濮阳。

夏侯惇估计要哭了,曹操,你TM坑爹呢!带不动啊,带不动。

接下来那件所谓“肉票将军”事件发生了,吕布拿下濮阳以后,心生一计,派人诈降夏侯惇,夏侯惇这哥们儿心地比较单纯善良,就信了,结果估计这帮人趁着夏侯惇好言慰劳他们时候,突然一起扑上去把夏侯惇给挟持了——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

然而,他们最终啥也没干成,因为这帮绑匪实在是太怂了,夏侯惇麾下的韩浩知道以后,直接带人过来,也不管夏侯惇死活,直接下令攻击,吓得绑匪扔了夏侯惇直接磕头求饶,韩浩笑了,有人质我都敢打你们,没人质我还听你们废什么话啊,直接全杀了了事。

这就是著名的“夏侯惇肉票事件”,如今夏侯惇在网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笑料,用此事埋汰夏侯惇。

然而,这事儿,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夏侯惇用兵不行?被绑架跟用兵有啥关系?

说明夏侯惇武力不行?注意,吕布是“遣将伪降”,这几个诈降的人在吕布那边都是军官级别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几个军官级别的一起挟持,这不是很正常吗?当年孙策在有防备情况下还被区区两个刺客打成重伤呢——

《江表传》: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

所以这事儿,不能说明夏侯惇不行,我觉得反而说明夏侯惇比较单纯善良,容易相信别人,这也不能说是坏处嘛,挺可爱的是不是?

再一个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很多人没有发现——夏侯惇事后对韩浩的态度

韩浩处理挟持事件时,压根没管夏侯惇死活,你说如果换个别人,有没有可能记恨,想着搞韩浩呢?我觉得很可能吧。如果夏侯惇想搞韩浩,以夏侯惇的地位以及他和曹操的关系,韩浩不死也要卷铺盖回家。

然而,事后韩浩不但没受到任何报复,反而官运亨通,做到中护军的高位,足见夏侯惇深明大义,对韩浩没有丝毫报复,这个人品不值得点赞吗?

所以,我看这个事,不觉得夏侯惇是“肉票将军”,只看出这个人单纯可爱,心胸也宽广,对于历史人物,我更倾向于发掘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不是用网络上的“吹黑”风气去逮住古人一点丢人的事儿可劲去黑,这真的没意思。

夏侯惇被解救以后,当即赶到鄄城后,趁夜发起突然行动,诛杀谋叛者数十人,一举稳定了鄄城的局势——

《荀彧传》: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其后,吕布又亲自带兵前来攻打鄄城,夏侯惇又协助荀彧守住了鄄城,让吕布无功而返——

《武帝纪》: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

在整个吕布偷袭兖州的行动中,夏侯惇先是霸气无比轻军击退吕布,又趁夜诛杀谋叛者一举稳定局势,最后还协助荀彧挡住吕布猛攻守住鄄城,这个功劳简直是太大了。

所以说每次看到“肉票将军”的说法,我总觉得不值一辩,夏侯惇的能力和功劳都放在那,故意视而不见,我也没办法。

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促成了夏侯惇如今的经典造型——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曹操回师后,夏侯惇跟随曹操恶战吕布,结果被射成了独眼龙,嗯,就是意外中流矢而已,不是曹性射的,也没有演义里那么nb的“拔矢啖睛”。

对于游戏来说,一个经典形象诞生了,我们玩游戏时候可能觉得很酷很帅,但对于夏侯惇本人来说,这只是无边的痛苦——

《魏略》: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好好的眼睛,就这么没了一个,你换位思考一下,有多难受,多痛苦?然而在外人眼里,估计还觉得很酷,给起了个绰号“盲夏侯”,夏侯惇听到以后,对着镜子看了很久,越看越难受,最后气的把镜子都摔了……

然而即便如此,夏侯惇也仅仅是折磨自己,没有去找别人出气,这就是夏侯惇,遇到痛苦也只是自己埋藏在心底,不会去为难别人。

说完了“肉票将军”,咱再来说说夏侯惇的另一个绰号“常败将军”。

很多人都说,夏侯惇啊,那就是个废物,常败将军,然而夏侯惇到底败了多少次呢?答案:2次。

分别是败给高顺——

《武帝纪》: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以及败给刘备——

《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就败了2次,算个毛的“常败将军”啊?

而且看看对手都是什么人,首先败给高顺那次——

《英雄记》: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

对手不止有高顺,还有张辽,夏侯惇长途跋涉急火火跑去救援刘备,结果被以逸待劳的高顺和张辽击败,但也不是什么大败,有什么丢人的?

再有就是被刘备击败,刘备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统帅,平四郡,攻取蜀地,击败曹操取汉中都是刘备亲自指挥取得的胜利,面对这样的猛人,被打败也不丢人吧?

何况夏侯惇在中计后,能坚持死战撑到援军到来而获救,我觉得这很符合夏侯惇一贯的勇猛特征。

说完了上边这些,估计大家对夏侯惇的勇猛,性格,人品,全局意识已经有一定了解了,那下边我们就说说夏侯惇到底为啥是个“硬派辅助”吧。

其实在兖州的表现,已经体现出了夏侯惇的这个特质,他是以一个勇猛武将的身份,帮曹操守住了鄄城,保住了家人,这就是硬派辅助的最好体现。

除此之外,夏侯惇还有很多其他这样的表现,比如——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军队在夏侯惇这里不只可以用来作战,还能拿来修水利工程,协助百姓种地,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夏侯惇本人也没闲着,亲自负土,堪称劳模,《图民录》中将夏侯惇“以身先之”的壮举称赞为鼓舞民气的好办法。

在官渡之战以及曹操平河北的过程中,夏侯惇也一直在扮演一个超牛的顶级辅佐——

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emmm……怎么,就两句话,看着不咸不淡,一点都不厉害是不是?

是啊,所以很多人意识不到夏侯惇的功劳,比如还有人说官渡之战是靠郭嘉赢的呢——

好吧,原来官渡之战获胜的关键是郭嘉的“十胜十败”呀 ,厉害厉害,不愧是“正史帝”的研究成果。

那么官渡之战,夏侯惇到底是干嘛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看地图

我们研究历史,如果能学会结合地图来看历史记载,就相当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比如夏侯惇是河南尹,这句话如果你不结合地图看,没什么感想,但结合地图就完全是另一个意思了——

对,官渡战场,就在夏侯惇的河南尹境内!

换句话说,整个官渡之战就是在夏侯惇管辖境内打的,那夏侯惇具体干了什么呢?

官渡之战,曹操委任的后勤提供者是典农中郎将任峻,然而任峻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好,甚至导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曹操缺粮,然而曹操为什么缺粮呢,是因为他领土里没粮食吗,他白屯田了?

显然不是,其实呢,是史书刻意掩盖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神来之笔——

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事实上,官渡之战最早断敌粮草的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绍,袁绍一直派出特遣部队,在曹操后方断绝了曹军的粮道,效果也十分显著,曹操根本得不到粮食补给,到后来任峻拼了老命才终于运送成功一次,可是之前数次对粮道的切断使曹操十分缺粮。

甚至搞笑的是,《徐晃传》中记载徐晃“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如果不看地图好像是徐晃搞掉了袁绍的补给。

然而看了地图就发现了一个大跌眼镜的事实,故市竟在曹操的大后方,也就是说徐晃竟然是在曹操大后方烧掉了袁绍的运粮车,这不是搞笑吗?

可见袁军当时竟然已经堂而皇之到夺取了曹操的粮食后装入粮车大摇大摆在曹操后方晃悠的地步,徐晃虽然击败了袁军,但最终烧掉的却是被袁军夺取的曹操自己的军粮。

既然任峻的事儿没办好,那曹操为什么还能坚持撑到最后翻盘呢?我想大概率是身处曹操后方的夏侯惇想办法运了一些粮食给曹操,才能让曹操勉强坚持到翻盘。

在平河北的过程,夏侯惇“为大将军后拒”,自然也是担负各种后勤工作,功不可没。

夏侯惇在官渡之战和平河北过程中功勋卓著,因此被曹操任命为伏波将军,而且拥有可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的特殊待遇。

除此之外,在曹操平河北的过程中,夏侯惇还作为一路统帅参与了平定叛乱——

《杜畿传》: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馀党与皆赦之。

河东之战是一场被很多人忽略的战役,事实上此战规模非常大,是钟繇,夏侯惇,马腾等关中诸将联军与张晟,卫固张琰,高干联军在河东郡进行的一场大战。

双方参战兵力之和估计达到了数万人,这样规模的战役在汉末已经堪称超级大战,夏侯惇统领万人以上军队作为联军主帅之一参与了作战,最终钟繇,夏侯惇,马腾等关中诸将联军大获全胜,平定了叛乱,夏侯惇在此战中也是功不可没。

汉中之战后,夏侯惇被曹操委以重任——

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二十六军,那就是10多万军队,有了这个任命,夏侯惇就是曹操军负责东线对孙权作战的总司令。

此时的局势对夏侯惇那是相当不利,这也要“归功”于曹操——

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之前曹操想要强行迁民,结果导致10多万户百姓直接跑去投奔孙权了,淮南郡几乎废掉了,而在此后皖也被孙权带兵夺取,此时夏侯惇带着10万多人屯于居巢,看似威风,实则处境艰难,能形成照应的只有屯于合肥的张辽。

面对这样的局势,夏侯惇和张辽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双重防御体系,夏侯惇在居巢的10多万军队孙权显然不敢碰,如果孙权想去打合肥,就得走水路,运粮也得依靠水路,然而孙权大军越过巢湖以后,后方粮道就暴露给了夏侯惇,这个布置可以说让孙权无计可施。

孙权也试着想突破这个防御体系——

《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结果被曹操军的温恢嘲讽为“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在温恢眼里关羽才是威胁,孙权的进攻则是理都不用理,结果孙权也确实无功而返,对孙权防御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夏侯惇和张辽的完美配合。

总的来说,夏侯惇的军事才能比较特殊,由于人格魅力,内政能力,后勤能力,以及出色的全局意识,夏侯惇提供后勤以及镇守一方很厉害,由于个人的勇猛,夏侯惇打小规模战斗也很厉害,但是中等规模以上战斗的指挥能力,夏侯惇确实比较一般,而且因为性格单纯,智谋也有点不足。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呢,夏侯惇其实就是一个顶级的“硬派辅助”,他作为武将,统领着军队,可以守住城池,可以保护主公家人,可以搞好内政工作,可以搞好关键后勤,可以领军平定叛乱,可以搞好防御体系让敌人无功而返。

夏侯惇负责的工作,虽然不如开疆扩土,冲锋陷阵那样耀眼,但论起功劳却是相当巨大,以至于司马炎认为夏侯惇是“魏之元功”,注意,夏侯惇的后人并没有什么很强的地位和势力,司马炎没必要吹捧他,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出于真心。

然而呢,正是由于辅助性质的工作不够耀眼,导致很多人并不能轻易理解并体会出夏侯惇的功绩,最终导致夏侯惇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遭到了很多人的轻视乃至于嘲讽。

总的来说呢,夏侯惇这哥们儿有能力,人狠话不多,踏实稳重,心胸宽广,重感情,忠义,善待百姓,而且谦逊好学,清廉俭朴——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夏侯惇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东方古典魅力的男人,也是个好人,好人不应该受到侮辱,希望这篇文能够改变一下大家对夏侯惇的看法吧。

在此,我也对一直在游戏竞技中打辅助位的玩家和选手们,以及一直负责幕后工作默默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作者们,致以真诚的敬意,他们的努力和功劳不应该被忽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