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康熙王朝》的行森?他为何鼓动顺治出家?
优质回答:
俗话说的好: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必渡你成魔!
这句话完美的阐述了行僧的心里,其实在行僧的心中已经扭曲了佛的真正意义,在他心中坐的已然是魔而不是佛,因为他违背了佛的宏愿,他渡仅仅是顺治的皮囊,而不是天下人心。
行森之太师傅玉林秀一句话道出了佛真正的含义,而行森已然执迷不悟,强词夺理,最后落得被清理佛门的下场。
玉林秀:我等普度天下生灵,为的是世人皆善成果,为他们消除灾难,祈祷平安,而不是让他们都来当和尚。玉林秀真不愧为一代高僧,然而这句振聋发聩的话,竟然没有让行森从执迷中醒来,其竟然巧舌如簧,说他花了18年心血,来度化顺治帝,为的是证明自己不畏强权,以命护法,为的是效仿古人,为的是将皇帝肉身渡到行森所在的寺庙之中,为的是让自己所在的寺庙成为天下第一寺!
佛门严禁婚嫁,如果所有人都来当和尚,那么又有谁来奉养和尚呢?长此已久下去,后果不敢设想……
第一,效仿古人的正确积极的思想没有错,但是行森错在一定要效仿古人的行为,这一点体现了行森太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而不是思想,非佛家之正行。
第二,其坚持要将皇帝渡入自己的寺门,为的是让自己寺庙成为天下第一寺,这就更扭曲佛无欲无求的思想,行森的这种行为在商业上表现为极度的商业化,爱慕虚荣,四个字来形容其之所思,不为过。
最后一点最令人痛心,其用了毕生的心血钻研佛学,最后却误入“魔道”,歪曲了佛学的思想,或许在他自己看来是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自以为他把皇帝渡入空门会给本寺带来莫大的荣耀,殊不知皇帝遁入空门实则是佛门天大的不幸。
玉林秀的领悟和佛法才是上乘:在百姓看来,皇帝远大于佛祖,因为说夸张一点,百姓的吃喝拉撒都归皇帝管,皇家握有实权,而佛祖只能是一袭青烟,超度人生,佛门仅能用精神教化尘世之人。
行森的毅力让人敬佩,其错就错在太执着于表面,六根还未清净,精神思想有待于升华,量虽足,但质欠佳!
俗话说的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悬崖勒马,不然悔之晚矣!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鼓动,完全是蛊惑,和尚的行为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阴谋。世间上那有那么多的佛渡有缘人,即便是有也要顺势而为,而不是生拉硬拽去抢。清朝为什么叫满清,因为他们在宋朝叫做金国,女真人,俗称满族,信奉的是满教。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信奉喇嘛教,因为溯本求源他们和蒙古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统联系。
从明末到清初,有一个名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始终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汤若望来中国的最初目的就是传播西方国家的天主教文化。但是汤若望在宗教方面的收获实在有些寒酸,因为满清政府根本不信所谓的天堂与地狱的那套东西。尽管孝庄皇太后将汤若望奉若上宾,还拜其为义父,但在外来宗教信仰方面还是水米不进。原因是满族人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原始信仰,对于外来文化是持排斥态度的。尤其是在刚刚踏入中原的时候,所有的满清人都自带着三分优越感,特别是在文化方面表的滴水不漏,格格不入,无缝也无针可插。
之所以后来的顺治皇帝痴迷佛教,完全是受了中原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被行森洗了脑。行森是一个披着袈裟而从事灰色勾当的投机者,其祖上为明朝官吏。清朝建立之初,反清复明的号角还吹的非常响亮,全国各地的反清势力暗流涌动。行森的目的就是利用佛教学说搞和平演变,不费一兵一卒颠覆清朝的政权。相比较后来的激进的朱三太子,手段含蓄而不失高明。
顺治皇帝具体什么时候与佛结缘,现在无从考证,但年龄肯定不大,因为在其决定遁入空门的时候才二十出头。虽然他的一生比较短暂,但也是妻妾成群,儿女满堂。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顺治把整个国家丢给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自己愁眉苦脸的甩手走人,都是不明智的,也是极不负责任。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国家,自己的人生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任性旅行。而顺治皇帝铁了心要上行森这条贼船,行森冒着天下之大不违要把顺治渡出苦海,只能说是两个都怀有不同目的人,固执地干着各自的荒唐事。
而行森的行为已经完全脱离了佛法的初衷,言行举止都流露着对功利的执迷不悟,所以面对老主持的教导,还表现的振振有词,冥顽不化,甚至在死亡面前毫无惧色。难道他的修行、悟性和佛学造诣比老主持还要高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必,因为行森从头到尾干的都是一个出家人不应该干的事情,和尚的本份应该在寺庙里朝听晨钟夕闻暮鼓,享受青灯黄卷的惬意和清静无为,而不是把香火烧到不属于佛门净土的地方。
所以,行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清朝搞乱、搞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