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北伐总是失败 历史上北伐为什么都大多失败

网友提问:

为什么历史上北伐总是失败?

优质回答:

我国历史上较为统一的王朝,大多数都是由北方人所建立,而由南方人所建立的却甚少。许多人认为是因为北方人身材高大,较为善战的原因。其实,在历史上南方人也往往彰显出令人瞠目的战斗力。如春秋末期的吴、越之兵,秦末项羽的西楚兵,汉末孙坚的淮、泗精兵,南朝的北府兵(主要来源于江淮地区),明初朱元璋的淮西军,明戚继光的浙江义乌兵,乃至太平天国、抗战时期的广西兵等等。都能充分说明,南方人并非不堪战。

那为何历史上北方政权消灭南方政权却往往显得那般轻易?如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元灭南宋、清灭南明等等。而南方政权收复北方却显得百般艰难,除了明初北伐与近代北伐军较为成功外,而其他的北伐战役,却往往令人惆怅,如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岳飞北伐、太平军的林凤祥、李开芳北伐等等。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北方多平原、开阔地,而南方多丘陵地带。南北地形的差异,造成北方集结军队及大规模动员百姓都较为轻便。而南方多丘陵地带,以致许多边疆地区都很难有效统治,其能动员的各方面资源也相对有限,而其集结军队及大规模动员百姓的效率也会比较低。

其二,战马多产於北方,而南方产马地却较少。战马在近代以前,是极为重要的战争资源,从成语“兵强马壮”中,即可体现出战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而先秦时期,各诸侯国通常都设有“司马”一职,“司”是掌管的意思。“司马”的本意,即是掌握马匹。而“司马”一职,即是负责军事的长官。而南方缺乏战马,所以其北伐也自然会很艰难。

其三,南方的后勤补给较为困难,“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南方往北方征伐,而北方又较为寒冷,需要补给的物资也会沉重。而其补给又主要依赖於人力及小部分的畜力,太过艰辛且在途中的损耗太重。而南方政权北伐,为图中原恢复,也往往不会大规模就地征调粮草与民力。如岳飞北伐,就喊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虽会容易赢得中原的民心,但从后勤补给上,会给南方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所以,割据於江南的政权,往往不是政府不愿意北伐,而是江南的百姓不愿意北伐,以承受沉重的负担。

而北方政权南征,其后勤补给所需本身就较少,且北方的畜力又相对较多。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政权南征,通常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往往采取就地剽掠。而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更是如此,如《辽史》记载:辽初,军队出征,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强掠)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蒙古、金国、满清,也莫不如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把百姓当军粮的也不罕见。日本侵华,亦是采取“以战养战”的政策。

近代太平天国起义,满清让地方招募乡勇以拒太平军,然而却并不给军饷,让地方上自筹军饷。其实,就是受满清入关的传统影响。满清入关,招降许多农民军、明军的残部,让他们南征,虽并不给其军饷。却准其攻下一处,即可占有、剽掠一处,所以他们都很卖力。对曾国藩等也是照旧的策略,让其自筹军饷,说白了就是一种“剽掠许可证”。没有军饷的军队,通常都凶残成性,而史学家一直说湘军是通过收取商业的厘金以满足其军需开支。这显然是替湘军洗白的,湘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商业并不怎么繁茂,且处於战乱之际,极不稳定,如果依靠收取厘金的方式,早就被饿死了。

但是湘军的士兵待遇却能极其丰厚,往往能达到八旗兵、绿营兵的数倍。其实,其军需的开支都是来自於战争的剽掠。湘军在攻破九江、安庆、乃至南京等地时,都数日不封刀,任部下抢掠。所以,曾国藩在民间才获得了“曾剃头”的绰号。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八次北伐,东晋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南朝梁武帝时陈庆之北伐、宋朝岳飞北伐、张浚北伐和韩侂胄北伐、太平天国林凤翔、李开芳北伐,这些北伐都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最后都功亏一篑。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的。但综合来看,还是南方的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方造成的。

祖逖北伐的失败原因,主要是皇帝不支持,仅拨给千人口粮、三千匹布,兵器还是自己筹备,北伐取得一定战果时,还派其他军队掣肘。最后导致祖逖忧愤成疾。北伐失败。

桓温北伐失败的原因,还是君臣不是一条心。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想偏安江南,不图进取。桓温又怕在朝廷失势,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虽然取得很大战果,但最后归于失败,也是必然的。

刘裕北伐,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北伐,但就在刘裕取得重大战果时,他自己篡位称帝,又死得比较早,最后没有保住北伐成果。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是胜得快,败得也快。原因主要在于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北方少数民族待到秋高马肥时,骑兵部队反击成功。

陈庆之是一位儒将,进兵胜利也快,溃败也快,原因和刘义隆北伐差不多,主要是军事实力不如对手尔朱荣。

岳飞北伐的失败,完全是宋高宗和秦桧的求和路线造成的,为了议和,岳飞成了牺牲品,在胜利时被迫撒兵,最后还被屈遭斩,以他的生命促成了一纸和议。

张浚和韩侂胄北伐,主要是将帅不和、将相不和,军事谋略又不够,失败是必然的。

林凤翔与李开芳的失败,主要在于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在强大的满清军队反击下,北伐失败。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北伐算得上成功的,不过就是当属朱元璋北伐和国民政府组织的北伐,成功者寥寥无几,这是为何?

古时南北南北,我们都通常不得不把游牧农耕搬出来说,北方,多多少少有些游牧背景和传承,北方多骑兵;南方嘛,基本农耕,多步船。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步兵多只能成守势。而且,步兵,相较于骑兵,后勤负担更大,成本更高。上千年的北攻南收的状态应该可以从某些方面解释南军事上的劣势。

地势原因,这也是大家一直在说的原因。很多人都说,南往北,北高南低,是仰攻态势,很吃亏。

但依我看来,以上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和核心因素,北伐成败,主要决定于发起北伐的当事国和势力的内部情况和自己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举措。

祖狄北伐,失败于国内政治斗争;刘裕和周世宗柴荣北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北宋初期北伐,失败于自己政治军事失误,靖康之耻后,宗泽欲北伐,被固守派掐灭,三呼“过河”含恨而终,岳飞北伐,十几道金牌被拦下………

内部原因,自身失误,才是多数北伐失败的原因。

你看后世朱元璋北伐和国民政府北伐,可以说是成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