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经的秘密
海岛隐士的宗教艺术
创作于七世纪,著名的《林迪斯芳福音书》发现于一个海岛修道院内。翻开泛黄的扉页,映入眼帘的图绘竟如此繁复华丽,充满了绳结、漩涡、字母等抽象元素。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英格兰成了四战之地,当地传教士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爱尔兰周边偏远岛屿。荒凉的环境和对宗教的热诚使他们创作出了艺术水准极高的圣经手抄本,每篇短文以插画为始,共计有两千多幅,代表了当时海岛艺术绘画的巅峰。
这些经书存放在凯尔教堂统称为凯尔经,也是欧洲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装饰风格融合了凯尔特、撒克逊,以及的拜占庭艺术等多种流派。现代看来有点密恐的纹样,以交叠纹饰填满图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地毯页:基督教的福音书中有一些页面没有文字,完全由几何图形装饰。这些图案如华丽的波斯地毯,渗透着东方艺术的影响力。
漩涡装饰:由三到四个小漩涡组成的圆形纹饰。
擅长金属制作的撒克逊人制品 7th century.
皮克特纹:公元4世纪到6世纪爱尔兰的石制雕塑上留有明显的皮克特王国的纹饰风格。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虽然抽象交叠条纹被视为凯尔特艺术的重要特征,但罗马帝国的教堂彩绘上也充满了类似的装饰元素。有理由相信曾经散居在欧洲大陆的凯尔特部落将部分古罗马、地中海文明带到了英格兰。大量的抽象条纹不仅出现在《林迪斯芳福音书》中,也被亨利八世等人大量运用于16-17世纪的欧洲贵族服饰中,当遭遇美的形式不论上帝或凯撒也许都是难以舍弃。
亚瑟王的艺术修养
爱尔兰人于十八世纪提出“高贵蛮族”的口号,并掀起了研究和恢复古代凯尔特和德鲁伊文明的热潮。从1829年至今,后世将这股有意识强调爱尔兰民族文化的潮流归纳为“凯尔特文化复兴运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大多数爱尔兰人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是将自己归为凯尔特人的后裔。历史上,亚瑟王的传说就表现了以亚瑟和圆桌骑士为首的武力集团英勇反抗日耳曼民族侵略的故事。凯尔特人最终落败退居到了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周边的岛屿,以一个有点悲伤的结局躲进了繁茂的森林,也许现实终结之处就是童话开始的地方。
《凯尔经的秘密》是由汤姆·摩尔,诺拉·托梅执导的来自爱尔兰的充满欧洲风情地方风格的动画小片,全片只有75分钟,却在独特悠扬的配乐和简单构造却别有一番情趣的画面中讲述这个关于爱与战争与救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