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康雍乾盛世哪位帝王功绩最大?
优质回答:
康乾盛世,莫非从康熙丶雍正到乾隆三朝,应该是康熙功绩最大。
康熙之前顺治皇帝不知何因放弃帝位行佛,年仅八岁康熙继位,在位六十多年,收回西藏丶大理(云南)丶蒙疆丶中亚等,清朝版图最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
康熙还完成了康熙大典,这是继明朝永乐大典之后,又一次集中华文化之大成。
康熙带头尊老,多次举办全国长寿老人百寿宴,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之风。人口就是从康熙开始,一再破亿,到乾隆时已达3亿。
康乾盛世,中国出口贸易一直顺差,GDB当时居世界第一。
康熙从小饱读四书五经,毕生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刻研究。在他文治武功下,清朝文奉孔子庙,武奉关公庙。
康熙的清朝声望远播世界,外国使团不远万里朝拜,仅藩属国就有几十个。
当时在全世界,中国天朝举世闻名,中国丝绸丶瓷器丶茶叶等是最欢迎的国际名牌,就如今天女人喜爱讲的包包丶男人喜欢说的瑞士名表一个样。
毫不疑问,康乾盛世是整个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世界巅峰。
其他网友回答
康雍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要知道谁的功绩最大,先来看看他们在位时都干了什么。
康熙
康熙继位时,还只是一个8岁孩童,由于康熙还年幼,所以朝中大权大部分还掌握在鳌拜、苏克萨哈等四位顾命大臣手中。
△康熙
1669年6月14日,15岁的康熙突然发动袭击,将正在入宫拜见的鳌拜逮捕,随后将其软禁,并宣布了鳌拜三十条大罪,诛杀了鳌拜一干党羽,同时削去与鳌拜勾结的遏必隆的爵位,夺回了朝廷大权,开始了真正的亲政生涯。
夺回朝政大权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时清朝还处“剃发易服”引发的民族矛盾余波之下,民族间还不是很团结,还处在比较尖锐的矛盾阶段。康熙的前任顺治帝在位时又没什么作为,总的来说,清朝还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
另一方面,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云南吴三桂拥兵自重多年,逐渐势大,是清朝统治的潜在隐患。所以,康熙决定削藩。收到风声后自然会收到反应,从1773年开始,先由云南吴三桂牵头,之后广西孙延龄、四川罗森、福建耿精忠、陕西王辅臣等,一呼百应,前后相继起兵反清,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对清朝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好在这些地方豪强虽然表面看似同心协力,共同反清,但是实际上却各谋利益,拧不成一股绳,这也给了清朝可乘之机,也凸显出了康熙的领导才能。
康熙采取了逐个分化的策略,对叛变者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削弱吴三桂的声势,从而达到到孤立吴三桂的战略目标。随后清军经过三年的奋战,陕西王辅臣、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都先后投降。吴三桂声势渐弱,只能暂时偏安于湖南一隅之地。
公元1678年三月,败相已露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虽然圆了皇帝梦,但吴三桂自知败亡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渐渐显得郁郁寡欢 ,积郁成疾,在登基5个月之后便病亡了,留下孙子吴世璠还困守在昆明。
吴三桂一死,剩下顽抗的各藩势力更是像失了主心骨。此后,清军先后收复了湖南、广西、四川。1681年,随着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清朝历时8年的削藩计划终于圆满成功。
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后明郑纳土海军,成功收复了台湾。
收复台湾的同时,清朝北方边防告急,沙俄军队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一带,四处烧杀抢劫,侵占清朝领土。对此,康熙坚决予以反击。1686年,清军在雅克萨大败俄军,让俄军不得不屈服于清军的威势之下,之后几年内再不敢轻易侵犯清朝边疆,并于1689年被迫和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而在西线边境地区,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一直派兵侵扰清朝统治下蒙古的科布多,新疆的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随后又侵入西藏。康熙又及时派兵进藏进行围剿,将准噶尔军队赶出了西藏。虽然准噶尔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后准噶尔也一直贼心不死,不时派兵侵犯清朝边境,延续到乾隆时期,但在康熙的领导下,清朝边境不容侵犯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可以看得出来,在对内外平乱,和对外扩张政策上,康熙一直都是锐意进取的。在他的努力下,清朝政权逐渐稳定,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国家政权稳定了,才有利于平民百姓安居乐,农业经济才会发展,人口才会增加。我们都知道明朝末年灾害、战祸不断,耕田荒废,人口不断的锐减。后来清朝入关,朝政逐渐稳定,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不过到了顺治帝后期,全国耕地面积只不过2,90亿亩,全国人丁也不足两千万。而到了康熙后期,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到7,30亿亩,全国人丁为2462万。虽然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但也证明了人口总数是稳定增加的。
人无完人,康熙当然也有缺点。康熙一直以轻徭薄赋自豪,但他执政晚年吏治腐败,虽然他实施轻徭薄赋,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宗旨,但国库积粮却没有明显增加,都进了贪官污吏的仓库,也造成了清朝国库一定的财政困难,是典型的治根不治本,给继任者雍正的执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他在储君的任命上始终摇摆不定,导致了“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不过幸运的是,随着雍正的上位,该事件得到及时的止损,不至于动摇大清朝根本。
△雍正
雍正
雍正其实没什么可写的,大部分就是将康熙时期的不好的弊政加以修正。
雍正大力整顿吏治,就是针对康熙末年的吏治腐败而出台。规定凡是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配边疆充军;亏空贪污二万两以上者,视情况而定,抄家革职或处斩,用其家产赔偿亏空。另外,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制,成功解决了康熙的人口税问题,加上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整个清朝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吏治清明,贪官比较少,而且国家财库逐渐充盈起来。
另外,雍正虽然是“九子夺嫡”最终的胜利者,但他也知道这种夺位之争对政权实是有害无益,所以他实行了秘密立储制,将皇储人选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在位皇帝驾崩后,由宣诏大臣共同拆开两份传位诏书,以此确保确立新君无异,在大程度上避免了像康熙时期“九子夺嫡”惨状的发生。而秘密立储制的第一个受益者,就是乾隆帝。
毫无疑问,雍正是一个杰出的皇帝,但是可惜不长命。
据《清世宗实录》载:“雍正帝于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也就是说,雍正身体不舒服,但他照常办公,可能是觉得不是什么大病,但他突然就死了。在位时间十三年,对于历个朝代很多皇帝来说,这个时间不算短了,但雍正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这对清皇朝来说是一个损失。
关于雍正的缺点,有人说他在上位对其他八位阿哥杀心太重,其实对比其他朝代很多皇帝,比如唐太宗这个公认的明君,雍正对待他的兄弟们也算是温柔了,因为其他八位阿哥大多都是被软禁,并没有被雍正直接杀害。反过来说,如果是其他阿哥上位,雍正的下场也不见得多好。总之一句话,“九子夺嫡”是康熙立储摇摆不定的政治产物,这个不算是雍正的缺点。
雍正的缺点在于重农抑商太过,认为多了一个商人,就少了一个农民,抑制了各行业的百花齐放。雍正还严禁开矿,为防止国民掌握兵器的制造技术,导致在康熙朝不断取得突破的火炮技术止步不前。不过这也是清朝皇帝大多数的通病,待到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到了晚清时期,敌人的坚船利炮开过来,也追悔莫及了。
乾隆
有了康熙帝画的框架,雍正加以润色,到了乾隆上位的时候,执政效果就渐渐显露出来了。古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农业发展经济为主,加上当时的生育率和存活率都不比现在高,所以,封建时期要看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口增长。
乾隆元年,清朝全国人口不足一亿,乾隆六年,全国人口增到一亿四千万,到了乾隆中晚期,人口又增加到将近三亿。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朝的确实担得起“康乾盛世”这个称号。
也许由于这个状况,乾隆渐渐变得骄奢自满起来。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看过乾隆下江南的画面,江南景色如诗似画,好一个风流帝王的画风。其实真实的情况,皇帝微服出巡是劳民伤财的。乾隆六下江南,还曾经闹出了轰动一时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说的是江西千总卢鲁生与守备刘时达合谋,写了一个指责乾隆帝下江南劳民伤财的奏稿,奏稿落款写上孙嘉淦的名字。 这孙嘉淦是乾隆朝名臣,以敢于直言直谏著称,声望很高。
奏稿假冒孙嘉淦的名望,无非就是得到乾隆的重视,让他不要再南下游玩劳民伤财了。 但乾隆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所以,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乾隆帝执政晚期骄奢享乐,又宠信大贪官和珅,证明了乾隆晚年对吏治放任不管的态度,放任和珅专权,贪赃枉法。最宠信的大臣如此,那下面还不照样学样。这大大败坏了吏治,导致贪墨成风,官场乌烟瘴气。
吏治败坏自然会引起民怨,由此引发了白莲教起义死灰复燃,使大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军队去围剿,打仗自然是要钱的,清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了白银2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极盛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
总的来康熙帝是吃了亏的,相当于他接了前任顺治一个烂摊子,先是平乱反正,驱逐外来侵犯,然后重新构起了框架,使得政权比较稳定。而继任者雍正、乾隆才有更多精力去加以修正润色,最终才有了“康乾盛世”。所以,按照功劳来说,开荒牛康熙应该是最大的,雍正受限于在位时间次之,乾隆再次。
其他网友回答
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功绩都很重要,没必要去为这三位明君的功绩分出个上下高低来。
康熙
康熙的最大功绩是将清朝的统治根基打扎实了。
“虽曰守成,实同开创”,这句话用来评价康熙皇帝是在合适不过了。康熙登基伊始,清朝的统治根基并不牢固,内有权臣鳌拜、南有三藩、北有沙俄、西北准噶尔部也很不安分老实,国内的百姓对清朝的认同感还不强等等。
而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除鳌拜,巩固皇权;平定三藩,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基本确立;北逐沙俄,遏制住了沙俄的扩张趋势;亲征噶尔丹,有效打击了准噶尔部的力量;废除清初的一系列恶政,施行一系列仁政,笼络汉人知识分子,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等等等,康熙的一生可谓政绩卓著。可以说,康熙奠定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国运。
雍正
康熙作为一个高龄皇帝,晚年依稀是有一些弊端的。而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不敢有一丝懈怠,始终兢兢业业,勤于政事。
清理各省亏空、改革税制、废除贱籍、设立养廉银等等,雍正可谓是个改革狂人,而他的一系列改革基本也都收到了成效。
雍正,很好地纠正了康熙晚年依稀出现的一些弊端,使得清朝的国势继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乾隆盛世的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乾隆
虽说,乾隆的晚年遭到了大多史家的非难。但绝大多数史家也都承认,中前期的乾隆是个实打实的明君圣主。
就凭借五次普免天下钱粮赋税这一亘古未有的仁政,以及平准战役将广阔的西域纳入版图,乾隆就足以在古代明君圣主的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实际上,康熙与雍正的盛世是还不够完美的,是有瑕疵的。而乾隆在康雍的基础上进一步励精图治,真正地把清朝的国力推向了全盛,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小结:康乾盛世是康雍乾三代明君共同打造出来的,三位素质一流的皇帝很好地实现了接力,这三位皇帝缺少任何一位,康乾盛世都不会出现!
(全文完)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清楚古代盛世评价的标准,个人任务判定盛世可以从人口、税收、吏治三个纬度来看,我们姑且就以这三个纬度来看一看。
人口:康熙朝约一千九百万,雍正朝约二亿左右,乾隆朝约三亿,康熙朝承接明末动乱人口减少加上躲避战乱无法准确统计,康熙的“盛世滋丁、用不加赋”将人头稅降低,雍正的“摊丁入亩”进一步降低百姓的人头税负担,从人口的角度来看康熙和雍正的贡献大于乾隆;
税收:清朝中期税收约7000-8000万两白银,折合成现在大概为14亿人民币,国库最充实的王朝为雍正,康熙朝基本持平,乾隆超一直入不敷出(清朝捐官自乾隆朝始);
吏治:康熙朝是“前紧后松”,雍正朝“一直紧绷”,乾隆朝“一直松”,历史有记载的涉及官员的大案不少,没有读历史的看电视剧也能管中窥豹。
综上所述:康雍乾盛世是康熙打底、雍正浇水、乾隆坐享其成,而乾隆的“闭关锁国的国策及天朝上国的美梦”导致在世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世界贸易等方面让中国慢慢落后世界,乾隆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算是埋下了伏笔。
其他网友回答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治理,清朝出现了四海归一,天下太平的盛世,到了乾隆时期,最为鼎盛,也是衰落的开始。要说爷孙三人谁功劳大,我个人觉得雍正在位时间最短,起到的作用最大,功劳也是最大的。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很长,爷孙两人加起来就是120年,差不多占清朝一半的时间,为何功劳不及雍正?三人功劳排名如下:雍正>康熙>乾隆。为何这样说呢?
康熙——打基础之人
康熙自8岁继位,未能亲政,起初由四大顾命大臣辅佐,孝庄太后掌控朝局。这时候的大清刚刚入关不久,局势不稳定,大一统尚未完成。当时有遗留下来的明朝势力,归降过来的三藩,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葛尔丹,南方的台湾等等都没有真正纳入大清的版图,这时候的康熙皇帝,更像一个打基础的人,他要把刚刚建立的大清朝大理好,治理好。所以康熙亲政后,干了平三藩,收台湾,远征葛尔丹等这些开疆拓土的大事,慢慢地把大清的江山稳定下来。康熙虽然在用武上雄才大略,可在朝廷治理上和继承人选拔上做得不是那么好,康熙朝晚期,官吏腐败,财政亏空,九子夺嫡一些列事情把康熙搞得心力交瘁,直到驾鹤西去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也是康熙的遗憾。
雍正——励精图治的铁腕皇帝
雍正能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其才华胆略那不一般人能及的。雍正别称四爷,一个在位时间短而又有所作为的人,为何这样说?
雍正上台后,为巩固自己皇帝地位,设立军机处,完善密折制度,两者合一,完美配合,加强皇权。
康熙朝留下来的官吏腐败问题,在他上台之后,就大刀阔斧的改革官吏制度,比如对官员监督实行举报制度,举报有奖,你举报他有贪污,一旦罪名坐实,举报人就会得到升迁。
雍正对财政实行审计制度,成绩会考度,专门对官府财政的省察。比如说一旦发现财政有亏空怎么办?就问责到相关的官员,不管是在任的,现任的,还是离职的,都要一一处理。这招很管用,不仅刹住了康熙朝留下来的官场腐败局势,也弥补清廷政府的财政亏空。雍正一朝出现了官员勤俭之风的好兆头,吏治清明,如果没有雍正大刀阔斧地治理吏治,就不可能有康乾盛世的局面。
雍正还有两项措施非常不错,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这两个措施让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更顺畅和扎根。
摊丁入亩其实是个减税项目,以前是人头税和土地税分开,税负固然高,现在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中,这种办法虽然减轻了税收,但是也出现一个问题,刺激人口增长,到乾隆时期,人口就已经达三亿人。
改土归流主要针对西南原有的土司制度,以前西南由土司通知,虽然名义上是归中央管,但是实际上中央的权利根本管不到,土司实行的是世袭制度,不归中央皇帝管辖,中央指令就很难到达地方,雍正实施改土归流,中央政令可以直接干涉地方人事,直接管理地方。
乾隆——最幸福的皇帝
乾隆皇帝上台后,大清的烂摊子被雍正收拾得差不多了,乾隆也就是个坐享之君。不过乾隆早期还是很有建树的,早期的乾隆年轻有为,对农民赋税大大减免,对官吏也比较严格,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平定准格尔,大小和桌的叛乱,统一西域,让大清的疆土基本定型,这是乾隆最大的贡献。乾隆后期就不行了,是大清的分水岭,大清逐步走下坡路,乾隆后期几次下江南,游山玩水,大肆挥霍,前几年存的钱被挥霍完,留给儿子嘉庆又是一个烂摊子。乾隆前段守住了盛世局面,后半生却毁了盛世。
三个帝王中,雍正最勤勉,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对康乾盛世的功劳最大,如果不是他,清王朝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康熙是打基础的人,让刚刚建立起来的清朝走向正轨,虽然他不是让清朝走向巅峰的皇帝,但是他也是巩固基础的人。乾隆是一个守成之君,前期很有建树,后期贪图享乐,让大清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