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昭王为什么要杀大将白起?
优质回答: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这三个人,一个人说我是“削枝固干”的主持人。一个人说我是“削枝固干”的牺牲品。中间那个人说,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
(三个男人一场大戏)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装逼失败,举鼎绝膑而死,大王之位悬而未决,他的各位兄弟立即你争我夺。
参与此次竞赛的有武王亲弟赢壮、庶兄弟赢芾、赢悝。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大票的支持者,左相甘茂、右相樗里疾,连老太后惠文后、宣太后、武王后这些千娇百媚的女子也纷纷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参与其中。
(武王举鼎)
老赢家的远房亲戚赵武灵王,此时还在代地养马,他看到这个情景,就轻轻地笑了。
不就是一张凳子吗?何必伤自家感情。你看我不就是把凳子给了儿子,跑到草原上养马来了嘛?
出于好意,于是他伸出了援手,“都别争了,让赢稷回来当大王吧!人家小小年纪就质于燕国,这种为家为国而牺牲自己的人,也要给他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嘛!”
当时的宗室重臣、秦国右相、秦惠文王异母弟的樗里疾,也觉得赵武灵王的建议有意思。
他笑骂道:“老匹夫,想利用王统之争来乱我朝堂,还说得这么好听。不过咱们骑驴看帐本——走着瞧!”
于是,他果断地迎回了赢稷,是为秦昭襄王。
福从天降,赢稷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可怜他的那些兄弟, 苦恨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秦昭襄王剧照)
宣太后看到自己的儿子当上大王,也心满意足了。就对另外的两个儿子赢芾、赢悝说,“行了,行了,打起精神来,我去跟大王要两个君侯给你们当当,都是自家兄弟,他已经吃到了螃蟹,留点汤给你们喝也是应该的。”
于是,赢芾得封高陵君,赢悝得封泾阳君。另外的一个同父异母的赢壮就不干了,“这糟老太婆坏得很,这凳子本来就是我大哥的,你们拿了过去,还在这里装什么好人?”
于是举兵造反,史称“季君之乱”。
孩子不听话,就要打屁股。魏冉为将,带兵平乱,由于在推搡的过程中,把大家的火气都打出来了。
结果,赢壮被杀死,那些不听话的兄弟,也要砍头,武王后被赶回了魏国娘家,老秦人不认你这门亲戚了,可怜的是老奶奶惠文后也因此而死。
樗里疾一看,不好,还是中了那老匹夫的计的啊。不过都杀成这样了,现在也只能死保赢稷,希望他能把这个国家安定好,眼前困难也只是暂时的,秦国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他想把“相国”之位传给了魏冉,这可是相国啊,老头子也算是一心大公无私了。
死之前,他把宣太后请了来,“老嫂子,秦国之今时今日来之不易,你要看好这个家啊!”
宣太后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如果没有樗里疾的支持,还真轮不到赢稷来坐这个位置。
宣太后便对樗里疾说道:“你别说话了行不?你看你这气喘的,放心吧!老身也豁出去了,等到上朝的时候,老身也拿块草席,带张帘子去听听,去看看。”
(宣太后临朝当政)
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由于有了宣太后,赢稷的王位坐得越来越稳。
老舅魏冉又保举了白起为大将,这家伙打仗真是杠杠的,没得说。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还真对。
老妈子宣太后,老舅魏冉,再加上个来自遥远南方的老白,大家伙同心协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
邻居的老韩家、老赵家、老魏家、老楚家被打得奄奄一息的,眼看着这一块块地皮就要到手了。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叫做张禄的人来串门。他跟昭王说,“咱们行走江湖的,保命用小号,其实我就是范雎。”
昭王好酒好肉地招待了范雎,晚上又安排范雎住下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范雎小心翼翼地跟昭王说,“老哥,承蒙招待。冒昧地问一句,这房子是谁的啊?”
昭王当然说是自己的。
(范雎和秦昭王剧照)
范雎当即表示不信。
“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这房子怎么会是你的呢?
如果这房子是你的,那怎么房间里住的怎么会全是你的老表啊?
昭王大失一惊,这泥玛还真是!本来是请老表来帮忙盖房子,这一盖完,一间间地分了出去,这里面的租客们到底是向他交租呢?还是向老太后交租?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啊!
于是便问“计将安出?” 范雎便道:“大王莫急,此事易也!齐家治国,无非军、政、财三样。先把柴米油盐钱拿下——财权;再拿下能决定什么时候开会,决定开会讨论什么内容的权力——行政权;最后拿下武装力量——军权。”
昭王一时难以决择,便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就像他们说的上、中、下三策那样的?” 范雎给昭王鼓了鼓劲。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除了果断“削干固枝”之外,别无他策!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昭王四十二年九月,宣太后病得不轻,昭王免除了魏冉的相国,不再让他来管这个家了,并且驱赶了咸阳四贵,让他们回自己封地去,别在朝堂上搞讨乱,至此,“削枝固干”运动便轰轰烈烈地爆发开来。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这是民间俗语,太俗。还是用“得陇望蜀”吧!
昭王夺回了朝堂的行政权和决策权,又开始瞄上了军队的控制权。
(昭王和白起剧照)
从魏冉罢黜,再到白起之死,相隔了八年,所以人们会有个误区,其实还是“削枝固干”运动的延续,只是这个政治布局,昭王用了八年之间才得完成。
白起好不容易打胜了长平之战,提议“趁他病,要他命”一举灭亡赵国的时候,昭王和范雎又开始嘀咕上了。
说好了,要一辈子在一起搞“削枝固干”的,你可不能半途而废啊!白起这家伙,打仗没说的,但是不能让他拿了灭赵之功啊!
拿了灭赵之功,他就有了一套护身符,动不了了,搞不好你昭王还得大大地封赏。
哇,功高盖主了,兔死狗烹了,就算你想这么干,但也得找其它借口。
于是这两个人在朝堂上,拿了个话筒,高唱着“你快回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你快回来。。。”
就差上宋高宗的那十二道金牌没发出去而已了。 白起愤恨不已啊,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让他是魏冉保举为将的呢?这身上贴的是楚系外戚的标签,大王不再相信你了,那你还有什么办法!
于是班师回朝,之后,范雎就笑了,“对不起啦,这灭赵的功劳,老夫笑纳了!”
史记:“任郑安平击赵”。
秦军在邯郸城下战事不利, 昭王又回想起白起的好,毕竟国家的利益为大嘛,谁打不是打!
不过白起打和范雎打,那可不一样。于是范雎又趁机搬弄是非,秦王一气之下索性免了白起官职,将他贬为寻常士卒赶出咸阳去阴密。
(昭王怒)
然后,范雎又说了,“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好一个逢纪杀田丰之计,袁绍在官渡打败仗之后,逢纪对就他说“主公,田丰听到你打败仗之后,在监狱里高兴得跳了起来了耶。”于是田丰死,白起亦死!
同年,“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现实给了这老匹夫狠狠地敲了一棍,把他打得眼冒金星。
君臣这次合作像一条喝热水的狗,被赵国打得嗷嗷直叫,让人笑话。
昭王也急了,“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范卿啊,该怎么办啊?
拿不下赵国,你拿个毛去取军队的控制权啊?这军队里都是热血男儿,你打不了胜仗,谁T。M的会听你的?你拿什么去提拔那些听你话的将领啊?
史上记载,范雎不知所出,已经拿不出办法来了嘛!
其实不难想象,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强大的基础之上,而他的“削枝固干”之计又在不断削弱秦国的根基,以至到了后来,他自己也内外交困,迟迟打不开东进的道路。
于国无功,那千古贤相的名声从而来?是他害死了白起然后所得?
然后,因为他是贤相,那白起就变成了一个不听话的臣子?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公论!
史记记载,范雎被昭王罢黜,不是的。太史公又在骗人啦,其实范雎后来是被昭王处死了。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面明确记载了:“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据此,可以判断,举荐范雎的恩人王稽因为私通敌国被诛杀,而张禄即范雎,则死于王稽连坐之罪。
总而言之,白起是死于范雎和昭王的“削枝固干”之计,本质是如果他们想要取得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必须要杀白起而代之。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其他网友回答
白起起初领兵百战百胜,因为赵国买通了秦国宰相,结果跟秦昭王产生隔阂,秦昭王多次命令白起攻打赵国未成。宰相等大臣趁机说白起有谋反的嫌疑,被秦昭王下令自杀。白起的军事想法没有得到秦昭王的理解,秦昭王的猜忌和双方的隔阂,造成白起自杀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功高镇主,奸臣陷害是杀白起的主要原因
白起是四大名将之一,鄢郢之战打的楚国迁了都,伊阙之战打的魏韩投了降,长平之战打的赵国主力军全局覆没,号称战神,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掉他呢?
当年长平之战爆发了,赵国败,四十万主力军被全部坑杀,国力大衰!秦昭襄王觉得时机到了,想灭掉赵国,派白起攻打赵国首都邯郸城, 可是白起不愿意,于是白起就给秦王写奏章说,长平之战我们赢了,但是惨赢,秦国为此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国库空虚,将士疲惫。可是秦昭襄王不同意!下令白起必须出战!
?
其实,长平之战之后秦昭襄王就已经害怕白起了,功高盖主,战后不久,秦昭襄王就夺了白起兵权,派王龁出任攻赵总司令,白起回了家,王龁上阵,可是邯郸却打不下来,于是秦昭襄王又让白起出山。当时秦国的宰相范雎向襄王打小报告说白起坏话,老是发牢骚说您不懂还爱瞎指挥,秦王一气之下就把白起一切职务全部撤掉,逐出咸阳城。
白起除了会打仗之外没有别的本事,临走前兄弟们为他送行,偏偏白起也讲义气,和兄弟们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场酒。范雎立马向秦昭襄王,报告说白起昨夜跟一群武将在一起喝酒,这明显是结党营私啊,谁知道他们后面还会干些什么?于是秦昭襄王大怒,派人带了一把剑去找白起,要白起自尽,白起其实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拿着剑冲着天空哈哈惨笑,拿起剑仰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政权
其他网友回答
多谢邀请。
道理很简单,白起越线了。
由古至今,国内国外,军队只能掌握在君王手中,文官手里。
君王和文职决定打不打、打谁和什么时候打;将领只能负责怎么打。
也就是说,军队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政治冲突更为激烈的表现。
尤其秦国素重军功,将领地位很高。
你白起说不能打,这军队就打不赢,究竟是你先见之明?还是积威太重,使得军将不肯用心,士卒不肯戮力?
只要帝王心中有这个想法了,那么就非死不可了。其他什么抗命、离间、挑唆都是浮云。
欢迎关注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