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三国演义结局 三国演义严颜和黄忠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小说,为什么黄忠、严颜等老将,最后都花落蜀国?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比较精彩的故事有战长沙关羽义释老将黄汉升(黄忠),战江州张飞义释老将严颜。都为义释绝非巧合。刘备起家靠的是义字,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便以忠义为本,才广集天下贤士聚集其麾下,而成就了

大业。

老将黄忠,严颜的归降无不折服在义字之下。《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三战黄忠,首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羽使拖刀计,正欲砍杀时,黄忠马失前蹄,掀在地下,关羽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战!”三战,黄忠使用射箭绝技,本可一箭射杀关羽,却因有关羽不杀之恩而不忍下手,只象征性的射中关羽盔缨,双方己是心照不宣。而后长沙太守韓玄怀疑黄忠通敌,欲杀他。黄忠感恩关羽才投降了刘备。刘备顺利的夺得了长沙等四郡,为夺取西川打下了基础。

张飞义释严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备进攻西川,卡在严颜驻守的江洲。第六十三回描写了这一精彩过程。张飞用计抓获了严颜,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大怒欲杀之。严颜面不改色:“贼匹夫,砍头便砍头,何怒也?“张飞乃回嗔作喜,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抉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便降了。从此刘备得以顺利占领了西川,建立了蜀汉,称为昭烈帝。

带言说,士为知己者死,良禽择木而栖。黄忠,严颜等老将都花落蜀国也正说明了这个遒理。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曹操对内消灭了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征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在征讨的过程中,曹操重用了一大批谋臣武将。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为其手下六大谋臣,他们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汗马功勋。武将如云,曲韦、许诸、庞德、张辽、徐晃、夏侯惇,他们都是曹的心腹良将,为曹操立国打下不世功勋。曹操的魏国,国土最大,人口最多,曹操本人雄才大略,一般的谋士将领看不上眼的,就是诸葛亮来了都不一定得到重用,更何况黄忠严颜等老将。

孙权的东吴据有江南,地广人多,经济富裕仅次于魏国。同时谋臣武将颇多,谋士有周瑜、吕蒙、陆逊、鲁肃,名将有程普、黄忠、韩当、甘宁、凌统等。孙权亲贤贵士,纳奇录异,江表英豪皆附之,他重用的大多是东吴本地人才,鲜有东吴之外的人才。因此,黄忠严颜不会去东吴。

刘备的蜀汉在三国中最小最弱,实力有限。刘备从开始建国起,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屡遭轻视,痛感人才难得。因而一生礼贤下士,宽厚待人,以德服人,受到了各地名士的尊敬,凡一心报国的名士都受到了他的重用。如此种种,黄忠严颜花落蜀汉就不奇怪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魏、吴、蜀三国当中,以实力而论,蜀国是最弱的一国。

魏国的前身就是大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扶植汉室之名,谓为天下正统,征讨各路豪强,经过几十年战争,中原以及广袤的北方疆域尽归魏国所有。曹操作为魏国的开山鼻祖,虽然未曾称帝,但为魏国聚集了众多精英人才,谋士众多,武将云集,国力强盛,为后来的曹丕废汉开魏创造了“手到擒来”的条件。魏国立国之后,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因此,对于黄忠和严颜那样的老将,魏国还真不是太在乎。再说,这两位老将人生际遇也注定他们无法成为魏国的老将。

吴国的开山鼻祖是孙坚,虽然他一直依附在别人的手下(特别是袁术)东征西讨,但正是在这种多年的军伐混战中,孙坚的地位一路上升,在把自己的队伍壮大起来的同时,初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孙氏集团体系,后来再经过猛人小霸王孙策的壮大和发展,孙氏集团成为了独霸一方的龙头企业,到了孙权手里,孙氏集团实力已经相当雄厚,占据了江东那一大片风生水起的渔米之乡。东吴拥有江南富庶之地,也是人才济济,对于黄忠和严颜那样的老杇之将,应该也不会过于渴求的,所以,黄忠是错过了东吴,而严颜根本就没那个机会。

而蜀国的开端只是一个卖草席、草鞋的小商贩,不安于穷困潦倒的生活,总想着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幸运地结交了两个勇猛有力的壮汉,于是带着这两个兄弟,东奔西闯,打打杀杀,好不容易拉起了自己的队伍,竖起了自己的旗杆,为了发展和壮大,这样的队伍肯定是求贤若渴,广招人才了。

那黄忠,本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为将,年近六旬,在那个“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六十岁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的年龄了,黄忠虽仍能在兵营为将,但不得重用是可想而知的。这把年纪,如果不是有超强的武艺和身子骨结实,谁还肯用他?早就让他退休安享晚年了。估计那时的黄忠没有退休待遇,加上一生刚直清廉,家里经济不宽裕,想趁着还干的动,多干几年,多挣些银子回家养老。

没想到想安安生生多挣些银子回家养老也是有风险的,这不,刘备就和他的好兄弟关羽领兵来取长沙了。

没办法,拿了人家的银子,就得听人差遣,老将黄忠对上了威名赫赫的关羽关云长。

结果,这不被人看好和重用的老将黄忠,本事还真是杠杠的,与年轻力盛的关云长厮杀了两场,互有输赢,也互生敬意,各饶对方一次。

关、黄二人是惺惺相惜,两边观战的主帅各有心思。韩玄是要杀了被他认为老无大用的黄忠;缺兵少将的刘备却暗中高兴:黄忠这老将尚可一用啊!

后来,老而弥坚的黄忠归顺了刘备,得到了重用,人生自此开挂,成为蜀国的五虎上将,可谓是大器晚成。

严颜也是老将,他被张飞擒住后,以张飞好杀的性恪,肯定会认为这老家伙没用了,会杀之而后快。严颜也深知这一点,心想:都到了这把年纪了,绝不能乞降,丢了自己名节,要死也死得有尊严。所以,在张飞面前表现的铁骨铮铮,大义凛然。张飞这浑小子正是被严颜所表露的气质所醒悟:我军夺取西川,两路分击,兵薄将寡,正是用人之际。俺老张还要一路前行,去取关夺寨,这后方留守是个问题呀!严颜这老小子是这里的地头蛇,素有威望,何不以诚相招,让他留守这里,谅他如此刚严之人,也不会捣鬼。

于是猛张飞变成了巧张飞,亲自给严颜解了缚,并跪在严颜面前,说了一大堆好话,终于让严颜答应背叛旧主,跟着张飞追随刘皇叔了。

黄忠、严颜在当时都是老将,他们为什么会花落蜀国,那是因为当时并未成立蜀国的刘备集团人才匮乏,急需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对军事人才求贤若渴,加上刘备礼贤下士,以仁义著称,黄忠、严颜那样的老将投其麾下,是各取所需,双方共嬴。

文丨原创丨图丨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严颜并没有投降刘备,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黄忠、严颜等老将都为刘备创建的蜀汉效力,实际上有一部分过于美化了。

黄忠确实自跟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刘备后就一直为蜀汉效力,屡立战功,成为刘备最倚重的战将之一,在小说中还混到个五虎上将的名头。

但历史上的严颜在被俘后,却没有为刘备集团效力,根据《三国志·张飞传》中的记载,严颜被张飞俘获,张飞虽然没有杀掉他,但也没有再让他掌军权:

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 “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张飞秉承刘备的战略,在入益州的过程中,是希望尽量收复益州世家为刘备所用,严颜如果真投降,不会只是个宾客,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角色。

当时的严颜在益州已经是官居巴郡太守,这样重要的人物如果归降刘备,是需要刘备亲自授予新官职的,至少也应该保持原职并继续镇守原地。

而张飞随手给了个宾客的名义,可见,严颜是没有投降的,但张飞又不敢杀掉他,能成为一郡太守的人物,至少在益州是名门望族,刘备集团要收人心,就不能乱杀,只能给个名义养着。

《三国演义》中将这一段描述为严颜被张飞感动,终于主动投降,不但继续领军,刘备还将自己曾穿戴过的盔甲赐予严颜,严老将军感动的热泪盈眶,豪言誓死为刘备效力云云。

小说中尊刘贬曹,为了美化刘备入益州的正义性,所以将史书中这一段稍加延升描述,将此后直到死也不愿意为刘备效力的严颜改编成降将。

在这段故事中隐藏的大背景就是益州世家普遍反感刘备集团,大家伙在益州生活得有滋有味,突然跑来个刘备,引着大军来抢劫,改变了益州的权力构成,本土世家当然会反感。

益州世家因为实力不如人,赶不走刘备,只能被迫承认刘备集团在益州新的主导地位,但他们却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大多数都不愿意为刘备集团出力,严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南宋文天祥在他所写的《正气歌》中,描述古代忠义之士时,就专门写有给严颜的语句“为严将军头”,严颜也正是因为不愿意投降刘备才得以被文天祥赞颂。

所以,从益州世家代表人之一的严颜针对刘备的态度上来看,《隆中对》中诸葛亮描述的美好画面,即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话语其实未必是真的,益州世家或许真的想念明君,但绝不是指的刘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