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优质回答:
不一致。
存天理灭人欲,扭曲的儒家思想,是宋代朱熹等道学家为了压制人性,稳定社会秩序,为官方服务而虚构出来的规则法条。孔子的学说是“克己复礼”,是要人懂得自我克制,类似我们现在说得自律,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所在。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忽视人的天性之下的一刀切。同样要扼制人性,但是比孔子的程度更重,更不合理。例如对女人贞洁的无理要求,“饿死事小,失洁事大”。
无欲无求是佛教思想,佛教无欲无求的初衷也是要压制人性的欲望,强调人要清心寡欲,规避人性中的贪嗔痴。佛教的本质是万物虚无,皆由心生。因此世界万物都在你的心里,而不应该执着于外面的俗物。它是一种哲学思维,思考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的一生,与道德、为人处世关系不大。
所以前者讲的是压制人性,后者讲的是自我超脱。
前者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后者是为个人服务的。
前者要求你怎样活着,后者告诉你怎样活着。
(评论说我自相矛盾,我就修改一下,说明白点。)
其他网友回答
由宋明理学的儒学家提出。确切说是朱熹总结二程的思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口号后续引发心学学派的很多争议。一个是心学异端李贽崇尚童心真心,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另外一派是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把天理直接当作自然,支持自然欲望的自由表达,吃饭穿衣即是日用人伦。至此已完全违背二程的“天理”宗旨。后期清朝理学家戴震,也对“存天理,灭人欲”不满,提出血气心知,支持合理的欲望诉求。反对无欲无求和以理责人。希望我的解答能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不一致,这个一个是朱熹篡改了儒家本意的说法,另一个是道家的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严格来说是宋儒思想,也是程颢、程颐这“二程”与朱熹的思想。这种思想确实禁锢了很多人的思维,天理是道,人欲是人性,将道与人看成了对立二元,说明就是有很大的分别心。
无欲无为是道家思想,很多人理解为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随遇而安,不被环境所左右。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
个人认为,无欲无为有两个层面,一种是世俗里的认知与为人处事,得而不喜,失亦不忧。不追求名与利,放下欲望。第二种是修行,修行者为可为之事,做完就放下,做而无所求,不是为欲而做,而是顺应天道规律而做。做完不止是外表的放下,还要在心中放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欲无为,贵在天人合一。
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的不同。
与大家分享一下[祈祷]
@坐井观天象9
其他网友回答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无欲无为是佛道思想,但世界所有关系都是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看人怎么想。
人欲与天理的区别:
1、有度,适度是天理,过度是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2、真诚,爱是爱本身。
王阳明说:“我真的很不喜欢年轻时候的自己。因为年轻时的我只关注私欲,从未专注天理。以前做事只为了赚钱,赚钱是目的,做事是手段,就反了天理。”
3、纯粹,做好事出于好心的是天理,做好事为了好处的是人欲。
做好事本身就是目的,做好事非要让人知道,这就是人欲。
天理与人欲不能并存:
人心正了就是道心,道心歪了是人心。
分清主次:一心专注在天理
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一一不可以
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一一可以
专注:时时想它,事事为它,念念存天理。
佛讲无欲是,既不“喜欢”,又不“不喜欢”。这种状态就是不在乎。
佛讲无为是,有为法与无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讲一切皆是短暂的!无为法讲不再条件反射,摆脱因果束缚,而是自由选择,达到无条件涅槃境界。
我要幸福,只要你能做到将我和要这两个字去掉,就只剩下幸福了。因为无我无欲无为的人最幸福。
道家讲无欲无为: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以不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万物要找不同,皆有差别。
万物要找相同,皆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