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咸丰皇帝为何要临幸相貌平平的慈禧?这件事带来怎样的历史后果?
优质回答:
慈禧同西汉吕后、唐朝武则天并列“中国三大女主”,但是论名声,慈禧最差,论相貌也不敢恭维,因为从她晚年的照片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有个别外国人竟然将她夸得天花乱坠,大有入选“四大美女”的趋势。比如美国传教士I.T.赫德兰曾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就毫不吝啬地说:
“她全身散发着国王般的风度,她身体的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走路的姿势也是相当的轻快,步履轻盈,体态优雅而有风韵。”
但是,就慈禧相貌而言,也有比较理性客观的描述,比如作家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曾在《中国的长寿帝国-清朝》中描写慈禧为:“身板挺直”、“面目秀丽”、“长着一双鹰眼”、具有“明显的鞑靼人特征”。
但无论怎么说,慈禧入宫后并没马上得宠是事实,想必同她的整体形象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要知道,女人的美丽就像兜子里的锥子,一不小心就露出来“扎人”,除非咸丰是一个如汉元帝那样“以画取人”一样麻木不仁的皇帝。可事实并非如此,咸丰皇帝对于美色的追求远比处理政务要勤快、要上心。
如果咸丰不去“招惹”慈禧,也不会诞生“大清女人”,中国的历史会被改写,届时将是一件幸事。然而,正是咸丰皇帝同慈禧的一次偶然邂逅,给了对方乌鸦变凤凰的机会,同时也带给了晚清中国诸多灾难。
慈禧属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1851年,16岁的她被选秀入宫,同时入宫的还有钮钴禄氏等人,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然而造物弄人,钮钴禄氏入宫仅四个月就被册立为皇后,而叶赫那拉则被“发配”到圆明园做了女工。然而,苦干年后,钮钴禄氏同叶赫那拉共同执掌大清朝政时“稀里糊涂”地死去,而叶赫那拉氏却成为大清帝国真正的主人。
(慈禧剧照)
那么,慈禧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咸丰皇帝为何要临幸慈禧?
皇宫里最稀缺的资源并不是女人,而是能给皇帝生下儿子的女人,尤其是在皇帝尚没有儿子、正盼子心切的时候,一旦有女人能让皇帝心随所愿,那么她赫炟的人生就此开启。比如,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儿子刘据不久便被册立为皇后,曾经那个“金屋藏娇”的表姐陈阿娇早被汉武帝抛到九霄云外。如今的咸丰同当年的汉武帝颇有几分相似,因为汉武帝年近30才有的第一个儿子,而咸丰的情况是同选入宫中的那堆女人混了四年也没见一个肚子有“动静”的。所以此时的“母以子贵”更成了一条迈向尊贵之门的捷径。谁能抓住这个幸运的机会呢?慈禧当仁不让。
前面已经交待过,慈禧是秀女身份入宫,之后变成了普通侍女。但慈禧是一个不甘示弱、且富有心计的女人,为了引起咸丰皇帝的注意,她故意等咸丰到圆明园游逛的时候躲进林子里唱拿手的江南小调。这招很奏效,咸丰被陶醉后,有了慈禧的第一次被临幸的经历,而且第二天一早就被赐封为贵人。不过,可能是咸丰皇帝的“应酬”太多,亦或是慈禧本就没什么特殊之处,所以咸丰皇帝打了一枪便换了地方。慈禧刚燃起的希望旋即破灭。
所幸的是,慈禧并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越挫越勇。随后,她就主动去侍奉了皇后,并随着皇后经常到皇太后那里走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增加见到咸丰皇帝的几率。守株待兔也好,守着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罢,反正慈禧在四年后等到了咸丰。
(慈禧、咸丰剧照)
一日,咸丰下朝到慈宁宫拜见皇太后恰好同慈禧相遇。四年不见,似曾相识,而咸丰皇帝眼中的慈禧又多了几分风韵,于是咸丰示意慈禧留下。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这回慈禧变得毫无保留,再加上利用四年时间已经在皇后、皇太后那里铺好了“路”。因此通过自身卖力,又加上有人背后美言,久别重逢后的慈禧深与咸丰深度融合。
没过多久,慈禧就怀上龙种,而且在他他拉氏为咸丰生下一个女儿后,慈禧当仁不让生下皇子载淳。之后,咸丰册封慈禧为懿贵妃,地位仅次皇后,母以子贵遂成现实。
综上所述,其实咸丰皇帝并没有刻意去临幸慈禧,而是慈禧一直在创造、等待着被临幸的机会。
历史后果之一,大清帝国成为一个女人的天下
由于慈禧首先生了皇子,而且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因此也注定了她将来会走上一条不平常的道路,因为咸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咸丰喜欢莺歌燕舞环绕、喜欢花天酒地、喜欢安享太平盛世,可现实是事与愿违,因为他即位时正是大清的多事之秋,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军翻江倒海。因此,“守成之君”材料的咸丰被搞的焦头烂额,以致于对连批阅奏折都产生了阴影。
然而,咸丰皇帝最不想做的事情却是慈禧最热衷的事情,所以慈禧很快就成了协助咸丰处理政务的助理。如此一来,便为慈禧由参政到干政、直到执政埋下伏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帝国穷于应对、节节败退,当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皇帝只能带着皇后、皇妃、皇子跑到避暑山庄避难。可是,才走到半路,便口吐鲜血,支撑不住。随后在女人的一片哀呜声中勉强到达承德,不久驾崩。
临终前,咸丰皇帝重新组阁:以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位王公贵胄辅政,由皇后钮钴禄氏同皇子生母叶赫那拉氏协助处理政务。另外,咸丰将刻有“御赏”的印颁给皇后钮枯禄氏,把刻有“同道堂”的印颁给叶赫那拉氏代管,待小皇帝亲政后归还。如此一来便形成一个朝臣、两宫太后呈三角形的互为制约执政格局,足见咸丰的良苦用心。但是,就在咸丰去世不久,慈禧便将被排斥到“八大辅政大臣”之外的恭亲王奕?秘密召到承德,叔嫂二人开始谋划除掉辅政大臣事宜。
(奕?剧照)
1861年九月底,就在咸丰皇帝下葬的前四天,慈禧火速返回京城,筹划相关事宜,一张围剿“八大臣”的大网随之张开。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何况谁都没料到时年26岁的慈禧心机如此之深、下手如此之快。因此,当肃顺等人护送咸丰梓宫行至密云时,便被逮捕入狱。两个月后,肃顺被斩,端华、载垣被赐自尽,其他人员遭贬斥,“八大辅政”大臣集团土崩瓦解,大清帝国进入两个女人垂帘听政的“同治”时代。
然而,十余年后(1683年)先是除八大臣功臣“奕?”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后又钮钴禄氏(慈安)不明不白地暴毙,由此,大清帝国成为了慈禧一个执政的“女人的大清”。
(肃顺剧照)
历史后果之二,慈禧执政几乎没有正面意义,反而将清帝国推入黑暗深渊。
首先,慈禧贪图权欲,为我独尊,只知享受权力的快感,而尸位素餐,建树平平。而为了长期占有、操控权力,她先垂帘听政,后立年幼的光绪为帝。就在光绪想大展宏图时,慈禧又棍棒相加,无情打压,以致于清帝国唯一的一丝中兴的署光被扑灭。就在慈禧临死前,她的惯性思维还在作祟,于是又别有用心地将三岁的溥仪推上皇位。
其次,慈禧只顾个人奢侈挥霍,不顾国家危机存亡,在她的眼中享受永远是第一,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能“自求多福”。最重要的是,在面对列强侵略时,慈禧毫无应对之策,只知道一味地妥协、一味地出卖国家利益、甚至不惜同洋人媾合镇压民众,来换取“皇位”的片刻苟且。
再则,无论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还是李鸿章的“北洋革新”,实际上都是实现个人野心或攫取利益的工具,北洋集团内部的疾患正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由头。而宠大的支出,只能转嫁劳苦大众,于摇摇欲坠的清帝国更是雪上加霜。不幸的是作为掌舵人的慈禧不能明察秋毫,只有浑浑噩噩,听之任之,将就一天算一天。
总结: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有假设,但大清帝国时下的恶果于当年的咸丰皇帝脱不开干系。如果咸丰当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将慈禧“雪藏”,即便没有儿子继承皇位,那么大清帝国也不会被慈禧搞的如此落败;如果咸丰临终前听从肃顺的建议,学汉武帝“杀钩弋母而立其子”的做法,或许清帝国还会有中兴的一线生机。而历史的微妙之处在于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未来,当事以至此无可换回时,便会迎来一个新的开端。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新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在慈禧才选秀入宫时,其实她并不得宠,那是咸丰皇帝知道“慈禧”是叶赫拉那拉式,他听过父皇”道光”帝说过清朝曾经搅灭了叶赫式,在叶赫首令快要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只要叶赫还活着一个人就要大清灭亡,正巧“慈禧”就是叶赫式,咸丰怕这个预言会成真,所以就算再喜欢“慈禧“也不敢亲近她,眼看着身边的妃子都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而她一直被皇帝冷落,她不甘心,在一次皇帝路过花园的时候,故意唱着歌曲,朝梅园跑去,咸丰被“慈禧”的歌声吸引了过来,他看到“慈禧”长的是眉清目秀的,很是漂亮,一直目不转睛的看着她,心里满是欢喜,之后宠爱了她,从此以后“慈禧”成了位高有权利的女人
其他网友回答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是有原因的。一是姿容超群,美貌无双。她是天生丽质,无与伦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对别人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可见有多么美了。咸丰帝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大有唐明皇爱慕杨贵妃的浪漫味道哩!二要想获得宠幸,善于揣摩皇帝的深层思想是必备的能力。那拉氏正具有这一特殊的能力。咸丰帝沉迷那拉氏,时有召幸。那拉氏终于在入宫四年时,即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了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慈禧听政期间,正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热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中国大遍土地被割、大批主权被出卖、千千万万中国人槽洋人欺凌;而慈禧则心毒手辣、固步自封、骄奢淫逸、专横残暴,慈禧嗜权如命、唯我独尊、长于权谋而短于治国,这就使得慈禧掌权越久,国人受苦受欺凌越深。庚子年同时向十一国宣战是慈禧脑残治国的集中体现!如果慈禧能象孝庄那样开明大度,比方说,能够给予奕欣更多的信任与权力,能够还政幼帝放手光绪大胆变法,虽不指望彻底改变政局,但受欺凌受压迫可能会少一些,被割的领土可能会少点了,走向覆灭是历史必然.
其他网友回答
野史记载慈禧有绝活,咸丰皇帝欲罢不能!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慈禧太后长得很好看的,很美貌的。首先大前提就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