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记叙文(作文技法||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优秀的记叙文
本文是2015年10月20日在生成课堂研究团队、大雅家教论坛QQ群的讲座实录整理。

   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写出优秀的记叙文”,这个话题很大,远超我的能力,也不是几十分钟可以谈清楚的。所以只能分享其中的一些小问题。请各位多多砸砖!

如何写出优秀的记叙文,我准备和大家从下面四个方面同大家交流。
一、学生作文现状;二、记叙文的现状与前途;三、何为作文奠基;四、以点代面与巧用道具。
这个话题很沉重,16年前参与省级作文教改课题的时候做过调查,后来每一两年都会做一次调查,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成都6年了,涉足成都语文课外辅导,最火爆的时候是同时开小升初语文班3个,加一个初中语文班,2012年寒暑假我应家长邀请,到资阳开小升初语文班,现在也一直带着一些小、初、高各段的学生,对这边的学生作文状况了解比较多,结论差不多,学生作文现状令人忧思,年级越高越不重视,相应水平越低。
学生对写作文的感受大抵表现为:
1、作文厌烦情绪严重。
2、深感可写的素材少。
3、语言干瘪苍白,欠缺表现力。
4、平常无新意。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骆冬青教授的话说就是:作文中的“大路货”,往往是在概念上兜兜转转,空话多而实感少,写自己没有真切体会和感悟的东西几乎成为一种“新常态”。请大家先看一篇例文:

学生作文如此,令人痛心和深思,深究原因,我有如下思考:
1、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参与,感受、思考。
2、老师作文教学上存在问题。对学生作文缺乏有效的指导。尤其是作文系统化的教学与学生作文个性化指导很欠缺。
我曾经接受家长考验:几个同时在成都某小学名师培训班学习作文的学生的家长,把孩子作文(不同题目)前后发给我,我最后告诉他们:流水线产品,学生作文提高快,但是后遗症大。后来几个家长把孩子送我这里,我坚持小班,6-10人,名师那是40多人。
二、记叙文的现状与前途
本来小学到高中,学生学习了7年的记叙文,高中毕业,大多还停留在小学水平。这同样令人困惑与忧虑。
我比较浅表的思考是:
1、记叙文易会难好,议论文易好难会。
2、不揣冒昧地讲,我们老师中(小学到高中)有一部分老师自己写不好记叙文。
3、功利思想。议论文观点直接显现,记叙文较为含蓄,怕被判为偏题。
如果还有,就是就作文论作文,老师为作文而教作文,学生为作文而写作文
从高考作文情况看,应该是80%左右的学生写议论文,20%左右的写记叙文,但是高分段作文,记叙文数量远大于议论文。这告诉我们什么?记叙文大有作为。
三、如何为写作奠基。
我先分享我的做法。我每新接手的班级或者在外面开班,第一堂作文课必须讲的内容之一:
请学生必须回答的我几个问题:
1、你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吗?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
2、你用心观察过生活吗?你用真心感受和思考过生活吗?
3、你对你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生活做了日记吗?
4、你背诵的了多少名言名句,并理解它的意思?在作文中你有意识地用过你记得的名言名句吗?
5、你除了课本,一学期读过多少课外的优秀散文、小说、诗歌、历史和科普类文章?
6、你一年写过多少篇合格的作文?
7、除了老师布置的和考试中的作文之外,一年你还写过多少字的文章(包括日记在内)?
8、你知道有哪些作文方面的基本的一些知识或者技法?比如有哪些基本的结构?文章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描写与记叙的差别是什么?如何点题?如何审题立意?基本的文体有哪些?……
9、你会想到在作文中表现你的思想和真实情感吗?
10、你有一颗感恩的的心吗?你为你的亲人和身边的人做过些什么?你从中有何感受和思考?
11、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从不间断吗?譬如,三年之内坚持每天跑步不间断吗?
我对作文的期望:
这些问题归纳分类为:
1,是明确为了什么而作文;2-5,是作文的源泉;6-7,是训练的要求;8,作文技法;9-10,作文先做人;11,意志品质。
刚刚那篇作文,我在中间有一段评论

孩子缺乏感动,缺乏感恩
把这11个问题都解决了,作文自然就好了。我们的对策是:
1、自己要认识到:作文是自己人生的必需。
2、要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做专题训练:一个是日记。
一个是专门的作文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以前和大家分享过,简要说一下,然后给大家一个连接可以看一下
我主张“我手写我心”的真情作文。写作即是将写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和认识等转化成“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作为素材进入到文章中成为了内容;同时,这一成“文”的过程又依赖严密系统的思维活动。这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没有前者将无话可说或说假话空话;没有后者,将无法把话说清楚说透彻。鉴此,我们必须在作文训练中抓住素材积累和思维过程这两个要素下大力气。
作文素材积累与思维训练的专项训练:学生每周完成一次作文素材积累,以书面形式按如下条款格式做完成。
1、素材。写出一周中最让“你”心动(最令“你”高兴、诧异、激动、愤怒、烦恼或伤心等)的人、事、物或一句话、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件新闻等等。
这是细心观察生活的的思维品质的根。
2、触点。写出令“你”心动的那一点。
这是细心观察的思维品质的芽。
3、感受。写出“你”当时的感受、感想与情感变化。
这是真心感受生活的思维品质的枝叶。
4、思考。写出“你”对这一材料的认识、思考、评价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
这是冷静理性思考生活的思维品质的花朵。
5、联想。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出与这一材料相似、相关、相连或相反的3—4个其他素材。要求其中必须有一个名言警句等素材。
这是联想与想象的思维品质的彩虹。
6、再思。下一周做下一次素材积累时做这一步骤,通过一周左右的冷静沉淀,对上述内容进行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深化理性认识。
这是深入思考的思维品质的硕果。
这样的训练建议在活页本上完成,一般一次字数在200-600字,一次一页即可,背面空着,以后翻到这里,有思考,有感悟,有灵感,即可在背面写一点文字,或一段,或数段。
这些素材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这种训练,不仅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让学生作文的内容有保障,而且对学生作文的思维做了系统训练。每积累一次素材,都有一次思维训练:观察(客观再现)——感受(感性认识)——思考(理性认识)——联想(思维拓展)——再思考(深化认识)。
作文的时候就将素材优化,精选,然后放到文章里面,再把文章的结构优化即可。因为这个训练包含了作文呈现的内容(含细节)与主题(感情、思想),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在文章中就按照一次训练的顺序去行文,结构也是不错的。
既可以应对考试,更是真诚写作。
我们试着将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篇章拿来分解,发现一般都与本训练相符。譬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分解如下:
素材:兰亭聚会(兰亭美景、赏心的游乐聚会)。
触点:流觞曲水,极视听之娱。
感受:信可乐也——不亦悲夫。
思考:死生亦大矣。
联想:老庄生死观:齐彭殇,一死生。
再思: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
(2)作文素材积累与思维训练_翟晓周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9e2a90101ud8p.html
博客欢迎踩踩,里面更加细致。
四、以点代面与巧用道具。
2004年我靠素材积累的办法,高考班平均作文49.+,语文班均115,当时学校的第四号班级。现在的方法更加成熟了。
这个属于问题8——技法当中的一个小点——
以点代面成生动,道具对应促成长
——写人记事作文升格
试题:
时间流走,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切不能再回头,一切不能够忘怀,这就是成长。成长的过程中,有哀、有怒、有乐、有喜……温柔的清风伴随着我们成长、百鸟的鸣叫伴随着我们成长,滴滴答答的雨声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无法拒绝成长。
面对成长,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思考呢?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写真实生活,抒真诚情感。
点拨
成长是一个过程。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身体的发育是成长,知识的增加是成长,精神提升更是成长……成长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成长也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成长中有歌声有欢笑,成长中也有泪水有哭泣,成长中饱含着酸甜苦辣,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从题目看,作文可以讲成长故事,可以记成长体验,可以抒成长感慨……当然最好写自己的成长。而记叙文,要注意事件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可以加道具形成物线法;要注重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场景的描写,唯有描写才能生动,要注重真实体验和感悟思考的真诚表达。
比如语文课学过的马及时的《王几何》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是写人的典范,尤其是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的描写和对场面的描写十分精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事件的叙述的有序以及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心理的描写的具体生动,以及这些文章中作者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与真实感悟思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我们高中,课文中真正的记叙文很少,写景写物的文章更少。
学生习作:
成长,是喜是忧?
八年级XX
成长是什么,它是离开父母的双翼,再跌倒后再爬起来的过程中开始疼痛却快乐无比。成长是什么,它是看夕阳慢慢下坠,握紧自己的双手,独自准备为明天的事而努力。而它,是喜,是忧?
前段时间,母亲回来时给家中带来了一盆小小的盆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它慢慢的茁壮成长。
早晨醒来,果真父母已如昨天说的一样所离开,唯有的只是我和我的弟弟……这几天,我都看不到父母,只有当我半睡半醒之时才能听见一声开门声。
由于最近父母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照料盆景,于是本来生机勃勃的绿叶便霎时间低下了头,成长的速度也逐渐减少。
到了第一天的下午,我一直玩到了三点,却迟迟没有等到父母的督促声,突然想起,父母没有陪在我身边。正如法布尔所说“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帮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我下定了决心,拿出作业本,正准备开始学习时,突然想起了父母的嘱咐,“弟弟,该做作业了。”随着我的声音结束,楼下的电视声也结束了。
第二天,窗外一场瓢泼大雨,我不小心忘关了窗子,等我想起来关窗子的时候,走到窗子旁边,只见叶子上全是雨滴,好似留下满满的雨打的痕迹。但它也从这场大雨汲取了水分,坚强的挺起了身子。
下午,我有了空余时间,便拿出昨日穿过的衣服,丢进了盆子里,开始清洗我俩的衣物,不一会儿,便传来了肥皂的芬芳。当一件沾满污渍的衣服从我手里重新洁净,当我身上穿着的干净舒适的衬衫湿透,当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滑下,我明白了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承担,是成长后的责任。
以前,我和弟弟总是生活在父母的天空下,而就算这片天空,也会有爷爷奶奶的陪伴,而这几天我终于体会到了独自照顾生活的那番滋味。
到了第五天的中午,我开始做饭……不一会儿,香喷喷冒着轻烟的米饭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饭桌上也摆满了菜品,“弟弟,吃饭了。”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技术已经娴熟了许多。
前天中午,当我走进厨房,双手刚刚握住托盘,滚烫的汤汁溅到了我的手臂上,我下意识的惊呼了一声,而这一声却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引来了父母的关心。而我明白,这就是独自生活的日常琐事。
过了几天,父母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心中又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冲动,但很快便被我几天来的锻炼所抑制下来。那盆盆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又再次沐浴在了阳光下,生机盎然,而且还比往日更多了一分精神,一分绿意。
“年轻时没有尝过苦水的人,不能成长。”正如这话所说,年轻时没有经过风雨的磨砺,没有经过暴风的侵袭,没有尝过干渴的煎熬又如何能够成长?我想,对我而言,成长是先小忧而后大喜!
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后面会分享文件。先看完文章,我再交流相关内容。
 

后半部分,以文件形式分享,道具,我会在涉及到的时候谈。
评点:
以假期父母外出自己独立带弟弟生活为内容,选取了吃、穿、玩、学等方面的材料,内容较充实,主题凸显,能够使用“盆景”这一嵌入式道具,不错。问题:1、叙事较杂乱,脉络不够清晰;2、描写不够,欠缺生动。这也是记叙文常出现的问题。3、道具生硬,与事件对应不够。建议分两次升格,首次升格主要完成事件叙述的有序化,使脉络清晰,结构完整,选择好事件上的几个要点并对之精细化描写,完成以点代面;二次升格嵌入道具,让道具成为物线,与事件一一对应。
首次升格建议:1、用题记和后记将主题彰显出来。2、可以以小标题(如日记)形式完成,先不加道具,注意叙事的脉络;3、每个部分直接选点做精细化的描写,删掉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现在我把升格后连同评点一并截图。

      这是第一次修改。文章在叙事的条理性、描述点的选择、描写的细致多样和文章结构的完整圆合上有了很大提升。重点在于选择事件上个重要阶段的重要点,尽量去掉过渡和叙述,直接对点做精细描写。
这就是以点代面与精细描写。
但文章缺少味道和内蕴,除了叙事没有别的,也就显得比较“单薄”。这也是学生写记叙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文章也难以上档次。
第二次升格建议:
就一般的记叙类作文而言,有单纯的叙事、写人、状物和写景四类,如果我们能够适当组合,比如在写人叙事中加入写景或者状物,就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让文章更加丰厚,增加味道和内蕴,增加表现主题的途径,丰富结构形式,让文章变得摇曳多姿。升格建议:增加道具,注意:所加道具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写人叙事各部分均需加道具,所加道具中的物必须有象征意义,道具的发展变化与事件(或人物)的发展变化相对应。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在我看来,道具有嵌入式道具——道具可以拆下来,还有融合式道具——不能拆下来,它是事件中的一部分
鉴于时间关系,就只是谈到嵌入式道具。
二次升格佳作:

 
简评
两次升格后的文章,以嵌入式道具——物(盆景)为明线,事件的发展(爸爸妈妈离开后的几天的独自生活)细为暗线,道具与人物事件一一对应,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完美。在叙事上,选择了四个节点,形成日记体,去掉过渡语,显得干脆利落,内容包含吃、穿、学等多方面,并以片段和细节描写代替完整事件——以点代面,更显生动。加入道具,使文章内涵更丰富,更有文学意味,表现主题的手段更加多样。题记与后记,使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启示
对比升格前后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叙述故事容易描写细节和场面难,语言平淡干瘪,流于流水账,内容单薄,表现主题的手段和途径单一,结构不合理。
描写是记叙类文章的血肉与魂灵,建议尽量少一点叙述,少用事件各阶段之间的过渡语,通过选择好事件上的重要点来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可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这也能给读者以思维上的冲击和更多留白;加入道具——景或者物,让道具成为文章另一条显性的线索,与事件发展的线索构成双线,道具与事件发展各阶段一一对应,道具预示事件发展或者人物遭遇变化而具有象征意义,这既丰富了内容和内蕴,增加了表现主题的途径,也优化了文章的结构;小标题形式(如日记)可以让文章主要内容(如事件)的层次直接而清晰地展示出来,题记与后记则能够直接入题、点题甚至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精细描写长血肉,以点代面出精彩。
巧用道具促丰厚,双线并行圆结构。

  各位亲爱的朋友,读完本文后,如觉得不错,或者有建议,请留下您的文字或批评或商榷就更好了!

优秀的记叙文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