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影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鬼子来了——————
去往上海的火车上,我看了一部在手机里存了许久的电影,电影的最后一幕结束时,火车上的夜灯也恰好熄灭了,说不出的感觉在心里来回撺掇。
对铺的男人鼾声如雷,火车的空调时断时续冒出令人打颤的寒气。电影情节在脑海持续回放,我不住地清嗓子,试图吵醒对铺的打鼾大汉。
很快,这鼾声就变成了电影开篇时的《军舰进行曲》,于是,我就这么神志恍惚了一夜,几近未眠。
我不停地翻看着影评,就像是有些憋屈却不知怎么形容的感受刚好和某个不相识的言语剧烈撞击了一样,找到了一种慰藉。
这许便是文章多需“引用他人”的一个说法吧。但眼观着,却总觉得有些缺憾,若“引用”古语,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通过电影可以传达的,文字未必可以。
这是一部原本被禁的影片,如果你还未看过,并且觉得看电影耗时太久,可以通过以下剧情简介来了解(来自百度):
(注:以下涉及剧透)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
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
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
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看过其中的一个搞笑片段,就是经典的“大哥大嫂过年好”的梗(第一次看时笑到抽搐…….),虽然知道电影是黑白的,但冲着姜文的黑色幽默,便在B站上缓存下来。
电影开篇便是浮夸的日本军骑在马背上游村,伴随着荡击人心的《军舰进行曲》。
虽然同属抗战题材,但却与现在“三观极正”的抗日剧千差万别。虽然侵略者耀武扬威,但却在一些片段中表现得比国人要讲信用、有信仰,且整个悲剧的导火线也是暗指gongchandang的“我”(额,因为好怕被封号……),百姓愚昧无知、善良但又麻木自私,结局也未遵循“好人有好报”的美好套路,令人心痛不已,可能这些也是电影被禁的原因。
影片结尾姜文饰演的马大三人头落地,影片却蓦地转成了彩色。(有点血腥就不放图了…..)
看过的人都意识到,根据《鬼子来了》的故事,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姜文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
或许是看过太多玛丽苏的剧,就在马大三临死前一刻我还在执念着电影的反转,然而,现实往往比美化的世界残酷太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悲剧,便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但同时也让人醒得生疼。
电影的间隙,我开了几次弹幕,想看看他人对影片的看法。
可以想象,理解程度或人生态度等会让人的感知千差万别,就是现今这样一个教育普及的年代也会有毫无思想的评论者出现,何况在那个被诸多势力欺压的年代的农民们,在那样一个自给自足、封闭且未开化的时期里,“爱国”还是一个虚幻的理念。
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和侵略,便低下头默不吭声不愿当出头鸟。
整部电影中,只有七爷嚷嚷“我一手掐吧死俩,刨坑埋喽”这样遭他人嫌弃的话,但他是个残废,被人视为疯子(在死前七爷确实实现了自己的豪言壮志,然而这骨气,就在日本人残暴的屠刀下消亡了),唯一的清醒者是他人眼中的疯子,多么讥讽 。
起初村民计划着将鬼子和翻译处理掉,却没人敢于出面,最终通过抓豆子的方法决定。而当村民们以为马大三杀掉了那两人后,却怕受到牵连或怕给自己带来霉运,对大三儿避而远之,解释起来各有各的说法和道理,句句话似乎都是大义凌然,无知和自私赤裸裸被撕裂开来。
小镇上唱曲的在集市上宣扬着皇道乐土,教育众人中日“八百年前是一家”,村落里老百姓见了鬼子一口一个“森塞”的叫着。固执的不肯杀人的村民们为了结果被俘的鬼子,费尽周折请刀斧手,刘爷被“专车”请来,却最终因怕担责编出鬼子命不该绝的结论。
在一番极其戏谑的讨论之下,村民们最终同意了鬼子用人换粮的建议。
这部片子中着重刻画了翻译这个角色,这个懂日本话的东北人几乎没有一句是在“直译”,国人对国人的欺瞒才是最可悲的事情。而且这个翻译在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日本人不像你们中国人那样不讲信用。”这句话听来太刺耳。
这部片子的结局是挂甲台整个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国军的抗战将领又让斧劈日本战俘的马大三受戮于已经被俘的小鬼子。
“落地之头,必转九圈,眨眼三下,面向刘爷,嘴角子上翘”,所请的刀斧手吹下的牛皮,却最终被马大三残忍实现,含笑九泉,这笑,不能再讽刺。
这部片子的残忍写实反映出中国人的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被一个岛国践踏了整整八年?可以想到,很多时候,并不是敌人有多么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自私愚昧和麻木无知。马大三因为打死了日本俘虏被执行死刑,而围观的百姓却在为其他的事情笑得前仰后合,这笑声让人不堪入耳,这时候,无知就是残忍。
而说到底那个“我”是谁,马大三“知不道”,日本人也“知不道”。
想起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如此,那么这个“我”,也便是“知不道”了!
“ 初写影评,且电影看完有段日子,不能够言尽心中所想。这部电影,值得每个国人去看。我们该直面不敢直面的,铭记不该丢弃遗忘的,其中有太多深意,请君勿忘。
”PS:感谢小伙伴们这段时间对巾凡星星的不离不弃~至于没有更新的理由嘛…..偷偷告诉你呀~
第一次尝试写影评,感觉还很不足,希望大家多多指点,还有,有好看的电影也可以推荐哦~可留言,可后台!
嘿嘿,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呀!一不小心过了点!晚安啦!
巾凡星星
愿你如星那样璀璨。
欢迎关注巾凡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