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评价李斯是千古一相,那他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
优质回答:
李斯,秦国丞相!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他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可对于现在来说,他的功与过,其实是有两面性的!首先说说他的过错!
在秦始皇去逝之后,联合赵高拥立秦二世胡亥为帝!导致秦朝的最终灭亡!这个过程中,李斯肯定有自己的私心!
希望做一名权臣!可我们都知道,在权力斗争方面,他是不如赵高的,最后自己也没什么好的结局!
在秦朝灭亡这个问题上,他是有很大责任的!
但是他的功劳也有迹可询!秦始皇刚刚登基,经历了嫪毐,吕不韦之事后,对山东入秦的士子是不放心的!
甚至一度想驱逐山东士子,在这种情况下!是李斯的大胆直谏,为秦国保留了大量的人才!让秦灭六国的速度加快!
在以后的时间内,他的很多谏言都是对秦国,对天下统一有很大作用的!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劳非常大!
称为千古一相,也没什么不妥!公正的看待李斯!
除了联合赵高拥戴秦二世胡亥。在其他方面,似乎也没什么过错!在秦二世继位后,他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自保,选择沉默!
算起来,他还是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千古一相的!!!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软弱,摇摆,怎能称千古一相?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有机会成为千古一相,但有个前提:他得比秦始皇死的早。
对于他这样的人,史书中有种精准的定义:“才胜德谓之小人”。有才无德的小人,如果遇上了能够驾驭他的领导,可以做出一番了不起的功绩;反之,则会能力越大、危害越大,对所在的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李斯就是这种人的代表。在嬴政时期,他能够成为一统天下的功臣、建设新秩序的规划师;秦始皇死后,他则摇身一变,堕落成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
我们先梳理下李斯的功绩。
不得不说,李斯是个极富才华、能力卓越的人才,他为嬴政、秦国/秦朝做出的贡献可以按两个阶段予以总结:
秦国统一六国的头号功臣。嬴政之所以抓紧兼并六国的步伐,李斯的鼓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除了精神上的加油助威外,李斯还提供了具体操作手段: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拿出大量金银财宝,在东方六国决策层中寻找带路党,里应外合,削弱、整垮秦国的对手。害死赵国名将李牧的郭开就是典型;
“不肯者,利剑刺之”,对于不愿意充当秦国卧底的六国高官,则采取暗杀、定点斩首的恐怖政策。笔者怀疑,近期伊朗屡屡有高官、科学家被清楚,就是借鉴了李斯的损招……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软硬兼施、离间分化各国朝堂后,秦国的虎狼之师浩浩荡荡的开拔,各国毫无抵抗之力,如摧枯拉朽般被纳入秦帝国的统治之下。
秦国的实力与意志,决定了统一六国的大势;但行之有效的战术,则会起到极大的催化、促进作用,李斯的招数虽然阴狠,但却极富成效,称得上大功臣。
大一统制度的设计师。李斯政治才华得以全面体现,主要是在秦灭六国之后这一期间。作为丞相,李斯协助秦始皇制订并推行了一些列全新的制度,比如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明法令、定律令,对外南征北讨……
在我们如今看来,这些政策仿佛显得水到渠成、没什么新意。但咱们这是上帝视角,作为一项千古无人、没有经验可供借借鉴的全新工程,秦朝推行的政策推翻了以往数百年的传统,遭受的阻力、质疑可想而知。
以分封制为例,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建议,鉴于燕、齐、楚三国距离关中太远,不便掌控,不如分封皇子前去镇守。当时身份还是廷尉的李斯据理力争,最终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以皇权的力量保证了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其实王绾的建议并非不无道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秦朝廷想要有效控制远在千里之外、早已习惯自行其是的齐、楚,难度可想而知。后来,楚地首先爆发大起义,更是佐证了这一点;当西汉建立后,刘邦在远离关中的地区大封藩王,也正是吸取了这份教训。
但分封制的弊端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分封给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家人,最终的结果也没什么意外,后世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就是反面典型。对比之下,更显得秦始皇、李斯的先见之明实属难得。
如果李斯的政治生涯到此终结,那可以称得上接近完美了。然而,从本质上讲,李斯是个政治投机者;这就意味着,他的所作所为将受所处环境的左右。
当初他看到老鼠后发表的那番感慨,已经体现了他的这一特征。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吃些污秽之物,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会仓皇落跑;而生在粮仓里的老鼠,则是吃粟米、住大屋,更不用担惊受怕。
老鼠是这样,人也同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卑贱的地位,只能贫穷困苦、毫无尊严;反之,若身居高位,自然能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因此,李斯随后向他的老师荀子说出了心里话,自己要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注定了,他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可以不折手段,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现实主义者。
李斯这样的人,干好事极其擅长,做坏事也毫不含糊,当初他设计害死韩非子就透露了这一点。在嬴政提供的平台上,他可以建功立业、位极人臣;而当嬴政死后,他为了保住荣华富贵,更可以毫无底线、坏事做尽。
有人说,李斯之所以拥护胡亥即位,是因为对方也是法家的信徒、跟自己是同道中人。
这属于以讹传讹,扶苏并不是我们误认为的文弱儒生,而是赵高亲口承认的那样:“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何况在身份上来说,他还是李斯的女婿。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斯的担心仅仅是权力变更而已。任何新君即位,都会按照自己的执政理念提拔亲信,这是稳固权位的现实需要。与蒙恬相比,在口碑、能力、战功以及与扶苏的亲密关系方面,李斯都处于下风,赵高正是敏锐抓住了这一点,说动李斯背叛秦始皇、转而支持胡亥,从而保住今后的权位。
但李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他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没有四面逢源的水平;在任人唯亲的胡亥时代,李斯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他更是把自己的利己主义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大乱,自然要问责宰辅;而面对秦二世的斥责,李斯出于“重爵禄”(看重自己的爵位俸禄)的考虑,不但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反而投秦二世所好,上书一封,洋洋洒洒、博古论今,引用、曲解法家先驱申不害、韩非子的观点,主张加强严刑峻法,来惩治、威吓那些“刁民”。
看到这封上书,胡亥确实高兴了:“书奏,二世悦”;但大秦王朝也彻底完了,“行督责益严,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连秦朝的核心地区关中也人心惶惶、离心离德。这个时候,即使有十个章邯,也挽救不了秦帝国。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这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一定情况下,伯乐往往比千里马更加重要。
“别把平台当能力”,用来形容李斯无比贴切;他的成功,源于遇到了赏识、重用他的君主;他的失败,则是在失去伯乐后,为了保住利益随波逐流,最终玩火自焚。
回到开头笔者写的那句话:假如在秦始皇驾崩之前,李斯先行因病去世,那就极有可能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美名,以“大一统王朝规划师”的光辉形象流传于世。当然,如果能死于六国贵族暗杀,那就更完美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位名传千古的历史人物,按照其功绩来说的话,确实称得上是千古一相。
其对社会进步的主要功绩有:
一、废分封
周灭商统一全国以后,分封的子弟很多,但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而且互相视为仇敌,导致经常发生战争,即便周天子也不能禁止。李斯建议秦始皇废弃分封制,改分封为郡县制。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二、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为了使政令能够迅速传达到全国各地,并使得人们能够看明白,统一后的秦朝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来改变原来各国文字不统一,形体紊乱,不但字体不同,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也都有很大差异,“文字异形”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严重障碍的情况,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统一度量衡
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功绩。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四、统一货币
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五、修驰道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技术标准了,其推行使得生产标准化,驰道的修建便于军队运动和经济往来,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其过错在于:
第一、扩大焚书事态,摧毁文化典籍;
第二、妒贤嫉能,谗杀韩非;
第三、屈从赵高,诈立胡亥,阴弑扶苏,逼死蒙恬;
第四、阿顺苟合,助纣为虐。
其功绩对于历史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人都会有错,但瑕不掩瑜,李斯应该不失为千古一相。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绝对算不上千古一相,他压根不具备荣膺千古第一的资本履历。
但李斯无疑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也干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好事。尤其是帮助秦王政承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一匡天下,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张弓而抱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可谓居功至伟,不遑多让。
但李斯的诟病也很多——有人评他帮助秦王政赢得了天下,又襄助秦二世和赵高丢了天下,一来一去,基本扯平了,功过相抵,最终流于凡俗。
按照辩证唯物论观点,李斯功是功过是过,不应混为一谈,更无法功过相抵。
李斯前期固然伟岸,但后期的利令智昏也着实可恼,甚至白白搭上了刚刚建立的大秦政权,终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多少生灵毁于战火,多少文化臻于湮灭,可谓罪孽深重,罄竹难书。
尤其是他和赵高之流一同炮制的所谓上位诏,更是直接将百二秦关拱手送予了一个野心勃勃却又眼高手低的秦二世,伙同赵高做下了伤天理灭人欲的罪恶勾当,杀他一百回都不为过。
当他被押赴市曹问斩的时候,似乎良心发现,问了儿子一句至今想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脊沟发凉的话:
吾与若复牵黄犬游上蔡,岂可得乎?
可得否?不可得矣。
李斯也让自家的一门老幼三族至亲死于酷刑,都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能怨谁呢?
这样一个有着严重污点和重大错误的人物,怎么能成为千古一相呢?
别说大秦不允许,就是人民也不允许,历史更不会允许。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