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博雅之约】成于三 ——听孙娟老师《三打白骨精》有感)

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

博雅之约 “博雅之约”作为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教师特色读写专栏,积极引导教师把读书、教学和写作相融合,旨在磨练文笔,促进思考,加强交流。在长期的坚持下,“博雅之约”记录了教师在教与学中的成长历程,现已成为老师们积累沉淀、实践反思与交流碰撞的有益平台。

接到通知要听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并且是有鲜明教学主张的孙老师的课,内心难免多了几分期待,很想尝试一把当学生的感受。为了使听课的收获更加丰富,我打算带着问题去听孙老师的课。对于一个很少接触语文课,常年教数学的老师来说,带着问题去听课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功夫。斟酌再三后,我打算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去听课:第一,孙老师是怎样设计课堂活动的?第二,学生课堂上是怎样交流讨论的?这些问题不仅适用于语文课,其实数学课上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些方面,希望听了孙老师的课能给我的教学带来新的灵感。

听完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舒服”!听孙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一节40分钟的课就结束了,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整个人一直沉浸在课堂的思考中,被孙老师丰富的知识底蕴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所深深的吸引,甚至连课前带的问题都没有来得及思考就下课了。课后细细品味,快笔记下了自己零乱的几点思考。孙老师的整节课我归结为:以“三”统领全课,点线面环环相扣。

1、为什么是“三”,主问题引领思考

课一开始老师就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中提炼出了“三”,并且课前预习时已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三?”(三借芭蕉扇诸葛亮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等)使大家立马被问题所吸引,同时又与文章紧密相连。  

2、“三变”“三打”,主要人物跃然纸上

在第一个学习活动中,老师提出了如下的自主学习要求:默读2-7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句,认真品味揣摩,把人物在“一打二打三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写在空白处。

课堂从静静的自主学习开始,整个课堂异常安静,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环节,老师又提出“作者是如何通过一打二打三打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中的“逐步”一词既把小组讨论的要求定格在了人物性格特点上,同时也为后面的小组汇报指明了方向。

教师的问题设计既要统领全课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要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深入的理解文章。在开放性的大问题面前,学生的精彩发言背后是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以及丰厚的底蕴和娴熟的课堂教学机智。孙老师总是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小问题,或是用词不当,或是表达不清,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发音问题总是能被老师快速的捕捉到,并且及时的进行干预。在块状的教学设计背后,需要的是更强的基本功。

课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像是上课更像是大家在一起欣赏一篇文章,学生的语言自然流淌,甚至多次出现学生“抢”了老师的话语权的情况,由此可见平时课堂上师生关系之融洽。汇报时学生们规范的语言也与老师的细致训练分不开。“我从认出这个词看出,孙悟空火眼金睛”、“我给××同学补充”,良好的语言交流系统在课堂交流时的作用非常明显。听课时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每当有同学在回答时,班里总会有几个同学也站着。观察了一会儿我才找到答案,这些站着的同学是有想法要表达的同学,他们会迅速的对之前的发言作出反应,或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开放性的课堂学会分秒必争是个重要的课题),又能更好的方便老师掌控课堂的进程。

3、“三打”与“一打”比较,感受一波三折

在分析完白骨精的“三变”与孙悟空的“三打”之后,孙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三打”与“一打”进行比较,并且明确指出从“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课堂上思维碰撞,精彩不断,老师适时地补充板书“一波三折、丰满立体”,并且及时的追问,为什么不是四折、五折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感受到三打之妙。

课的最后老师的作业设计也可谓独具匠心。阅读《三借芭蕉扇》抓住关键字、词、句,认真品味揣摩,分析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的性格特点。相信通过课上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再到课后的自主演练,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一定会有自己独到且深刻的理解。

课后与范主任交流时,她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文课与数学课不同,语文在做加法,数学在做减法!”我对这段话有着自己的理解,语文是通过一节课让学生把很多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丰满起来。数学是通过一节课把一条知识链上的某一个知识点理解的更加深入,更多的是把非本质的东西舍去,留下那些规律、定理等。我又在想,数学能不能也做一些加法呢?把一些或一类的问题放在一起,像语文一样让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让思想、方法生根、发芽,把知识也串起来。

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的“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教材不过是知识的载体。教师一旦仅仅“教书”,就容易把学生局限在“例子”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知识就成了桎梏。况且,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远超出了我们可怜的想象,时时、处处皆可学习,人人、事事皆为教育。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知识获取过程中所养成的专注、毅力、探究、合作、分享等生命体验,这些仅靠“教书”是没办法实现的。

MZLSXD ∣孩子们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少先队

三打白骨精内容概括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