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得志的诗人 唐代诗人不容易

网友提问:

唐朝诗人为何在当时大多不得志,境遇坎坷?

优质回答:

我回复过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重武轻文。

其他网友回答

诗人不得志是很正常的,尤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由帝王将相都喜欢诗词,诗词成为学生的主要考题之一,唐诗在历史上成了诗的夏天。

诗成为学生研究的主要功课之一,专门研究诗也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读书的出路主要是当官。而天下之大,哪来那么多官位呢?

再说读书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认为自己优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诗人不得志历朝历代都有,只是没有去专门挖掘它,海子是诗人,海子也不得志。

其实,诗,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适当的读一诗,懂一些诗,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不能强求不爱诗词的人去研究,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实际用处。

其他网友回答

这,就是所谓的大唐盛世。

其他网友回答

根源在这。唐代以来,科举盛行,所以科举就成了读书人的唯一仕途出路,要想谋求一官半职,只有科举可行,除非科举常年落榜,读书人才会考虑进入权贵的幕僚体系,但幕僚内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十年寒窗,中举寥寥无几,读书人心中自然有苦闷,只能通过诗词化解,将郁闷转移到山川湖泊,田园风光,很少有人中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进入官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大家,他们的性格要么放浪不羁,要么忧国忧民,处处为百姓着想,想通过实干成事,在官场老油子眼里,这些诗人明显不合群,就要挤兑、排挤、刁难,你看历史,诗人全都是被贬的经历,空有一腔报国热血,难遇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但有一点,官场的不得志,才有了很多千古名句啊,比如李白因为李璘事件,差点丢了命,释放之后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真没有什么远大抱负了,能活命就成,恨不得插翅见到家人。

李商隐更是一生在官场颠沛流离,跟家人聚少离多,在一个巴蜀雨夜,因为怀念妻子,写出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不朽愁思。

你看,科举相当于一把官场的钥匙,那个时代读书人必须科举,可钥匙开启的门,就包罗万象了,再加上读书人骨子里的儒家正派和道家洒脱,怎么能凭借一己之力干出惊天大事。

不得志是悲也是喜。

悲的是诗人自己未大展宏图,喜的是流离让诗人感悟人生写出佳作,生活就是这样,有舍有得嘛,看怎么取舍了。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没有科举制度,政府公务员一般都是上级委任,还可以子承父职,並且唐朝文人特多,一个比一个奇,一个比一个傲,在肉少狼多的情况下,想谋个一官半职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诗人的毛病很多,持才自傲,会以下犯上,所以手中有权封官的人,都不愿找文采太好的,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催。最著名就是李白和杜甫,文采无人可及,却终身颠簸流离,特别是杜甫穷困潦倒一生,最后客死他乡,李白前期有些家底还好,但一生好酒,最后也是死于投靠朋友的路上,天生我才必有用,还要碰上好时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