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作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有着怎样的文学成就?
优质回答: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习惯上被人们称为“江南四大才子”。在近年来的影视剧中,人们会发现这四大才子中并没有徐祯卿这个人,影视剧中有潇洒风流的唐伯虎,有四绝全才之称的文征明,有草书天下一绝的祝枝山,而四大才子的最后一个人,是长相秀美的周文宾。至于徐祯卿,虽然在历史上有着“吴中诗冠”之称,可惜却鲜为人知。这个因唐伯虎名气太大而被淹没的才子,到底有什么才能能够跟唐寅并列,称为“江南四大才子”呢?
▲徐祯卿
冠绝江南,名满天下
江南,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的地方。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才子佳人,而那众多的文人雅士,能被称为“江南才子”名号也就只有“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和徐祯卿”这四个人了。唐寅,字伯虎,又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等等。唐伯虎在四大才子中最为风流倜傥,不拘一格,自幼唐伯虎便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尤爱绘画。年少参加县试、府试、乡试,全部高中榜首,一时间可谓名气大燥,成为风云人物。无奈天佑不测风云,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会试中,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被贬往浙江为吏。唐伯虎以此为耻,不就,归家后便纵酒浇愁,傲世不羁,创造出了一大批出名的绘画作品。
而祝枝山同样也是年少成名,自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九岁便能吟诗作对,十岁已经博览群书,被称为“神童”,七岁便已是秀才,中举之后,曾经短暂地当过地方知县,判官,后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淫腐之风,遂借故辞官回到苏州。在苏州他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绘画狂写,以泄愤世之情。祝枝山是四大才子中最为全才的一个,不仅书画了得,诗词也不差。
▲江南四大才子
文征明,绘画极为了得,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虽然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但其幼时并不突出,大器晚成,直到五十四岁方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文征明擅长山水、花卉和人物,在刻画方面由粗放渐趋醇正。虽是成名最晚,也是最长寿的。
徐祯卿无疑是四大才子中最为独特的一个,他不以书画冠绝天下,而是诗文。一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被人称誉多年,诗文才华堪称一绝。
诗动海内,名满士林
“四大才子”中,以唐伯虎为代表的其他三人,都是因擅长书法绘画而留名于世,唯独徐祯卿,却是以诗歌名满天下,徐祯卿曾经写出过“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这样的绝句,从而备受人们称赞。他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因为诗歌而名满士林,不仅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更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其实在那个时代,徐祯卿的名气和才华,并不逊色于唐伯虎等人,只是影视剧对于这位风流才子的无限夸大,反而令他周边有才华的人变得黯淡无光。
这里并不是要以贬低唐伯虎,来抬高徐祯卿的地位,只是后人对于徐祯卿的肯定,是无法更改的事实。清朝有一位叫沈德潜的文人,他编写了一本《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朝时期各大诗人的名作,明朝这四大才子之中,唯一有诗人入选的便是徐祯卿和文征明二人,其中所收录的文征明的诗仅有两首,而徐真卿所收入的诗多达二十三首,这几人在文学上的造诣,由此可见一斑。徐祯卿的诗虽然不为后世所知晓,如若真是喜爱诗词之人,想必也一定对他有所耳闻。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江南四大才子
明清时期的文坛,主要以小说为主,在这个时期并没有诞生很多闻名于世的诗词大家,而徐真卿可谓是明中叶文坛上的“麟凤芝宝”,虽说他的诗词成就并没有达到唐宋两个时期文人的水平,可是对于他身处的这个时代而言,他引导了吴中诗词的风韵。
细读他的诗作,会发现他的诗词主要以描写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验为主,同时带有着鲜明的吴中地域的色彩,通过诗词向世人传达他的强烈情感色彩和内心的世界。因情而立的诗词,在自成一派的同时,也形成了属于徐祯卿自己的吴中风情。这样的风格,即便是与民众前七子相比,也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
《明史》卷二八六中称赞徐祯卿为“吴中诗人之冠”,能够得到正史的认可,绝对不是徒有虚名。徐祯卿曾撰写了一本《谈艺录》,这本书籍在中国古代的诗话史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部精品。不止在当时的朝代备受追崇,后来的学者们对于此书更是多加推崇,这其中就包括明末的大文豪钱谦益,就连现代学者钱钟书都将此书的名字用在自己的著作名字上。所以徐祯卿的才子名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徐祯卿的字
被后世遗忘,惨遭虚构人物调包
只是这样一个少精文理、诗甲海内的文人,他的仕途之路也颇为坎坷,弘治十八年年就考中进士,可是却因为相貌丑陋的原因而落选。《明史》中曾有记载:“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由此可知,原来古人在选官的时候就已经格外注重颜值,同时也能得知一个讯息,徐祯卿不仅是相貌平平,甚至有可能长得极丑。
样貌上的缺陷,不止让他的官职落选,当后世谈论四大才子之时,甚至还专门出现一位长相极为秀美的周文宾来替代徐祯卿的位置,导致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那么史书之中是否有周文宾其人呢?翻阅众多的史书,会发现并没有关于此人的一些明确记载,可是到了一些戏曲影视剧中,江南四大才子,倒是一直有他的身影出现。
而被我们熟知的周文宾其实是后人虚构,一是为了弥补徐祯卿样貌丑陋的这一缺陷,二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的需求。所以在当今社会人们所知道的江南四大才子,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周文宾而非徐祯卿。
▲唐伯虎的画
性格迥然,同才不同路
从明朝开始流传下来的小说、戏曲中,这四大才子性格鲜明,以风流为代表的唐伯虎,憨厚又不失可爱的文征明,有几分聪明狡猾的祝枝山,还有长相格外俊美的周文宾,构成了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的“男子天团”,一直流传至今。前三人与史书中的出入并不大,可唯独这最后一人,却偏离了史实。按理说,以徐祯卿的才华和成就,绝对符合四大才子的特征,可是唯独他偏偏被驱逐出了才子之列,就是因为他的样貌丑陋。
考中进士却不能被重用,只能在朝堂上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文人,没有了风流韵事缠身,人们对他的关注度自然就降低了。而且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还有一点非常不同,其他三人都没有在朝堂任职的经历,唯独徐祯卿中了进士之后,即便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仍然选择了留京任职,就这样他的文学理念与其他三人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向当时的主流文人靠近,而其他三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吴中文人的叛逆,此后他与其他三人分道扬镳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人生理念的不同,很有可能是他没有入选才子之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征明的字
单论成就与才华,徐祯卿入选江南才子之列,并无太大争议。可是如果将这四大才子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铺展开来,会发现唐伯虎等人,不单单是一个会写诗的文人,他们在书画上颇有成就,甚至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诗文对于他们三人而言,皆不是谋生存、留名天下的主职,反而成了他们若有可无的一些才艺,所以前三人的成就主要在艺术领域。徐祯卿则与他们相反,他其实更像一个纯粹的文学家,热爱诗词、精通诗文,这样的个性与其他三人相比没有那么出彩,加之他相貌丑陋,更是显得有几分黯淡无光。所以当后人塑造了“周文宾”这样一个男扮女装也格外出彩的人物之时,默默无闻的徐祯卿便被后人抛弃了。
▲祝枝山的字
徐祯卿也是这四人之中是逝世最早的一位,他因为样貌丑陋,没有进入翰林院,本来就心中郁结;明正德五年获罪被贬官,此后徐祯卿心中十分抑郁,去世时仅有三十三岁,不得不令人惋惜。这样的一位才子,纵然一生取得了较高的诗学成就,却被历史长河的巨浪拍打的无影无踪。纵观他的一生,如若有几分唐伯虎的风流倜傥,倒不至于落一个戚戚无名的下场。
藤树先生说:
徐祯卿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 高岑,引古博今;在文章上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 仍然奉如圭壁。可见其文采出众,当真是对得起“江南才子”之名称也。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加文献:
《明史》
《江南四大才子》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其他网友回答
徐祯卿,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相比大名鼎鼎的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徴明,徐要“低调”太多,甚至在后来一些影视中被“周文斌”替代。但徐桢卿既列吴门四子,必有几把刷子。
徐桢卿,吴门四子唯一的进士,后信奉道教
先看为何徐桢卿名声远逊唐、祝、文
1.博士之所长,大明之所短。国人皆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古代各文学形式的的巅峰期,而书画在历朝则一直盛行。
然而,徐桢卿不擅书画,擅诗文。这好比今日之文学之于影视,冷门领域,流量远远不够。另外三人皆擅书画,且各有绝技,都是热门。
2.据说徐桢卿颜值不堪。打个比方,大明三大才子好比顶级实力派,不靠颜值;明江南四大才子只能算当红小生,颜值太低怎么混?
3.徐桢卿(1479-1511年),英年早逝。他可以逆袭的时间太少……
可见,徐桢卿所长为大明“冷门领域”、其貌不扬、英年早逝,都是他名声不及另外三人的原因。
徐桢卿文学成就
徐桢卿历史定位为:明代文学家。徐年少聪慧,擅文理,不及弱冠即成名,曾以“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句蜚声江南。
1.徐桢卿“文雄”之誉。
16岁著《新倩集》,后作《叹叹集》;22岁作《江行记》;24岁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26岁作长诗《榆台行》。另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榆台高以临匈奴,匈奴之罪当夷。战不利,师被围。 师被围,士无粮,渴无浆。拔剑仰天诀,壮士饿死亡。 弃尸不保,蹂藉道傍。嗟尔从军之人,行不来归。奈之何,心伤悲。
2.“前七子”之一,排位第三。
徐桢卿26岁中进士,后,名列“前七子”,即“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
前七子皆为进士,提倡复古之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明朝达到成熟,八股文之风糜烂。“前七子”之主张诗歌复兴,文学变革,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尽管复古运动有些“刻意”之嫌,但徐桢卿的观点多有精辟、独到之处。
3.徐桢卿之《谈艺录》
《谈艺录》为复古之论作,提倡“重情贵实”、“因情立格”,被誉为大明诗话史之精品。著作中的观点,在前七子运动中更具创新思维。
清初诗坛盟主、探花郎钱谦益,向来对复古冷眼相待,看看他对《谈艺录》怎么花式吹的:
“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钱钟书先生,有部中国古代诗文论艺专著《谈艺录》,书名就是借用徐桢卿的《谈艺录》。
4.后人评价
《明诗综》评“徐桢卿诗情深”。徐桢卿诗格高雅,颇有汉唐之风。尽管徐桢卿观点尚古,但诗风仍流溢吴中之风流……
《明史》:徐桢卿“吴中诗人之冠”,“熔炼精警”,长七言,精绝句,风清逸,情隽永。
《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选),录徐祯卿诗达23首之多。作为更负盛名的另外三才子,只有文徴明2首被收录。可见,清人眼里,徐桢卿文学成就,远非另三人合力可及……
小编观点
有句话,人生,机遇也。徐桢卿只擅在大明已没落的诗文,不擅书画;貌相与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相背;英年早逝。影响力不比另外三人。
还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论书画,我徐桢卿是不行,论文学成就,我徐桢卿32岁的成绩,够你们仨赶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