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何自称京兆杜甫 杜甫是京兆杜陵人吗

网友提问:

为什么诗圣杜甫一生以京兆杜陵人自居?

优质回答:

杜甫名子叫少陵,长期在长安漂泊。对当时国情,社会敝病看的较清。看到了表面的繁荣下的危机,和官场的腐败。所认称为京兆杜陵

其他网友回答

网友已答,无须赘述

其他网友回答

小樊闲聊来回答,因为秦汉实行陵邑制度,杜陵靠近汉长安城地属京兆,杜甫祖上杜氏就居住在杜陵邑,并以居住陵邑为荣,所以杜甫也自称京兆杜陵人。

下面跟着小编来慢慢了解陵邑制度,以及汉朝以居住陵邑为荣为贵的这种风气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陵邑所处之地大都肥沃宜农, 赵过发明的“ 代田法” 也首先试行于陵邑和三辅,“ 用力少而谷多。” 故陵邑的农业很发达。 昭帝时,“ 三辅、太常谷减贱。” 这里的“ 太常” 即“ 太常郡”,也即诸陵邑。 陵邑地近京师, 利于商业贸易,再加之陵邑地小人众, 农业所容纳的劳动人手有限,故民多趋末, “ 商贾为利” 。所以陵邑的商业也十分繁荣, 汉代富商大贾多出自诸陵邑,如长陵诸田,安陵杜民,杜陵樊嘉、杜氏,茂陵挚网、焦氏、贾氏,平陵如氏、苴氏等等,皆富冠海内 。

陵邑地处全国文化中心———长安之郊,经济繁荣,官僚地主居多,故陵邑文化也很发达。 世家地主大都“ 好礼义” ,他们或聚徒授经,或拜师习经,以干仕禄,终 西汉一代,仅长陵,杜陵就出了“ 七相五公” 。擅长绘画者也大有人在, 如杜陵人毛延寿,安陵人陈敞, 都是知名画家,“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真” ;陈敞则“ 工牛马” 可见, 陵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相当发达和繁荣的。

在汉朝人们以能居住陵邑为荣,以茂陵为例:

比如:比如董仲舒 “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杜周武帝时徙茂陵”;

再如司马相如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更耐人寻味的是,直到两汉之交,籍贯出自茂陵邑的名人名臣很多,似乎在官场里面颇有以出身于茂陵邑为荣的时尚。略举数例如下:

曾经长期割据蜀中的公孙述是茂陵人,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

再看东汉开国名臣耿弇,“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

另外一位参与了东汉开国之战的将军万修也是茂陵人,“万修字君游,扶风茂陵人也。对光武帝的开国之业做出过独特贡献的马援也是茂陵人。

一度拥兵割据河西后来决策归附光武帝的窦融,其所倚重的张掖都尉史苞 (是五位 “州郡英俊”之一),也是茂陵人。

以一邑之地而同时涌现出几位一流的人才,他们都在光武帝的中兴之业中有杰出贡献,茂陵邑人才之盛,可以由此得到确认。除了上举以政治和军事功业著称的人物之外,在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批出自茂陵的名臣,以其博学多识或者刚毅正直而名垂青史。

如: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

元帝永光四年( 公元前 40 年) , 诏罢陵邑,诸陵邑分属三辅,其中霸陵、杜陵属京兆;高陵、云陵、万年陵、长陵、阳陵属左冯翊;安陵、茂陵、平陵属右扶风。杜陵属京兆,杜甫祖上出自杜陵邑杜氏,所以杜甫自称京兆杜陵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汉朝人们以居住陵邑为荣,由于统治阶级中大批有钱有势者迁到陵邑,改变了当地人口政治、经济和文化素质。汉宣帝曾把“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迁到杜陵邑。因此,西汉中、晚期,全国政治中心在三辅;三辅中心在诸陵邑;诸陵邑中心在杜陵。杜陵邑成了当时上层统治集团许多重要成员在京师长安之外的另一个政治舞台。

各陵邑许多户属豪强大族,成为当时人口最稠密的繁华都市。陵邑的人口成分构成也渐趋繁杂,达官显宦、学者文人、俳优世家、市井子弟、“五方杂厝”,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社会生活。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如果喜欢小编请点个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伟大诗人之一,由于他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写出许多批判现实的不朽诗篇。为唐代的诗歌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诗圣杜甫为何一生都以京兆杜陵人自居呢?

以下是我个人的猜想,不对的请大家指正,谢谢。

一。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点虚荣心里,他出生在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祖先多半是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在这样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里。他的初心是虚荣的,以京兆杜陵人自居,一是家居地理位置优越,二是祖上无限荣光。

二。彰显社会地位,杜甫的一生是在落魄与战乱之间游走。从家族显赫到落寞,人生的落差到达了冰点。文人的自负又给他找回自尊的一点怜悯,人前人后都以京兆杜陵人自居。

三。身份的转换,由官宦人家的子弟,一个堂堂正正的文人,竟为口食不济而东奔西走。甚至拉下脸去别人家里蹭饭,一代诗圣是这样的悲惨人生。

四。漂泊终老,一个诗人在人生的后半旅程,飘忽不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游子。此时此刻的杜甫还以特有的矜持,我是京兆杜陵人。诗圣由于多日没吃饱饭,在一位县令热情招待下,牛肉吃多了居然撑死了。

五。转变。道听途说不如身临其境,杜甫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也许生不逢时。他纵观天下沧桑,回顾自己的一生。儒家仁政思想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一颗爱人爱国的心始终不渝。一生写下一千五百多首诗歌,其中很多都是千古名篇。比如“三史”和“三别”,三史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中圣哲,笔底波澜壮阔,诗歌千古绝唱。

清风徐来的夏日里,应记得那位京兆杜陵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我是历史闲赋者,我来回答。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被后世冠以“诗圣”。

我们再来说一下京兆杜陵,京兆杜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南北朝时期,京兆杜氏成为关中郡姓之一。京兆杜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杜周本居南阳,以豪族迁于茂陵。子杜延年又迁于杜陵。京兆杜氏历朝多为官,亦名人辈出。

至于杜甫为什么以京兆杜陵人自居,那就要从西汉说起。杜甫的远祖是西汉时期的杜周,西汉南阳郡杜衍县(后来改为南阳县),出身小吏,甚有能名,因他执法严峻,奏事称旨,因而得到武帝的赏识,加以重用,同减宣更替任御史中丞十余年,这就是京兆杜氏的由来。也许大家对杜周不熟悉,但大家一定对司马迁熟悉,司马迁的宫刑就是杜周作为廷尉时施行的,廷尉就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据《杜氏家谱》记载,“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阳杜氏”。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襄阳杜氏与京兆杜氏是同宗同源的,那么襄阳杜氏是怎么来的呢?据《元和姓纂》卷6杜氏襄阳望条:? 当阳侯元凯少子耽,晋凉州刺史;生顾,西海太守;生逊。过江.随元帝南迁,居襄阳。逊官至魏 兴太守,生灵启、乾元,由此可以看出,襄阳杜氏是京兆杜氏的一支。

因此杜甫虽然是襄阳杜氏的一支,但从古代宗法制来讲,京兆杜氏为大宗,襄阳杜氏为小宗,且襄阳杜氏本就是从京兆杜氏迁出的一支,因此杜甫才以京兆杜陵人自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