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屈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受到两汉士子的极高推崇?
优质回答: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
屈原不是楚国小人物。简单来说,屈原的爱国精神、文学成就和人生命运引起了广大士子的共鸣。
(屈原像)
不仅仅是两汉士子,历朝历代,爱国人士都把屈原当成一个爱国的“榜样”。屈原不仅赢得了历朝历代士人、百姓的尊重,也赢得了韩国人、日本人的尊重。
日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兵变,即1936年2月26日到2月29日的“二二六兵变”。发动兵变的军官和士兵高唱一首《昭和维新之歌》,其中有两句歌词和屈原有关: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
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
(日语原文:“汨羅の淵に波騒ぎ,巫山の雲は乱れ飛ぶ”,“やめよ離騒の一悲曲,悲歌慷慨の日は去りぬ”)
(二二六兵变的影视剧照。日本青年官兵也把屈原当成爱国的典范)
日本人也把屈原当成爱国的“典范”。
我们看来来屈原的人生经历。
屈原是楚国贵族,据说和楚王算是远房亲戚。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为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地图,曾经的楚国也是强国)
虽出身于贵族,屈原却生活在底层百姓之中,因此他甚至底层百姓的生活艰辛。屈原在他那经典的著作《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反映出他对与底层百姓是同情的。
成年后的屈原,投身政治。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他提倡“美政”,即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增强国力;对外要联齐抗秦,屈原把秦国视为大敌。总之,屈原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强大。
如果屈原只是个夸夸其谈的官员,闲暇时候做做诗,他的人生就不会那么坎坷,但是为了富国强兵,屈原在其位谋其政,推行改革。
中国历朝历代的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贵族阶级和既得利益者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特权。屈原的改革也不例外。楚国的守旧贵族置国家利益不顾,处处给屈原“下套”。他们不仅处处掣肘屈原的改革,还在国王面前进谗言。楚怀王可不是秦孝公那样的雄主(他可是标准的昏君),屈原也没有商鞅那么好的运气。结果,屈原被赶出朝廷,流放地方。
国政一天天衰败,秦国却一天天强大起来。屈原心情极度忧郁,但是又无可奈何。屈原只得把自己的悲愤和不得志写在自己的诗词里。但是他一直心忧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真没救了。
(秦国越来越强大,楚国一天天衰败)
屈原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经过变法图强的秦国,势力越来越大。而楚国早已不是那个强国。秦国不断蚕食楚国的土地,最后连楚国的郢都都被攻占了。而楚王和排挤屈原的贵族们,除了跑路,还是跑路。
屈原自知楚国大势已去,积重难返,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死后,人们出于对屈原的怀念,因此产生了端午节。
广大士子和屈原产生深深的共鸣
屈原是个大诗人。文人学子对他的诗歌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屈原悲惨的遭遇也是很多士人的真实写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得志的士人对屈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屈原的悲惨经历,和后世众多士人同病相怜。屈原忧国忧民,但被奸臣排挤,郁郁不得志。历朝历代都有屡见不鲜的例子。
怀才不遇、不得志的士子,把屈原当成精神寄托。人们怀念屈原,读屈原的诗歌,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
我们仅仅说说汉朝。
汉朝有强盛的时期,也有政治黑暗腐败的时刻。如党锢之祸。
汉桓帝、灵帝时,发生两次党锢之祸。当时皇帝腐败无能,宦官为非作歹。士大夫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宦官和士大夫严重对立。桓帝、灵帝都是昏君中的战斗机,宠信宦官,狠狠打压士大夫。这些反抗宦官的士大下场被屈原悲惨多了,下狱、死亡者甚多。而国家越来越衰败,百姓生活困苦,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气息,天下即将大乱。
(士大夫被压制的典型,宦官奸臣当道,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这在中国历史上往复循环)
有志之士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是何其悲哀?这和屈原的遭遇和其相似啊。
屈原受到两汉士子的极高推崇。一方面是他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人本身就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屈原忧国忧民(爱国之情),却被奸臣排挤,郁郁不得志,和日后很多不得志的士人的同样不幸。士人推崇屈原,其实更是抒发自己心中的爱国热情和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慨。
(我是小林,一个历史领域的作者,希望我的文章您能喜欢,更希望您能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腐儒当道!
都怜屈子沉江冤,可特么张子风光六王前呀!你一楚国人还不如外国臣子说话有分量,除了你能力不足,还有什么原因?什么特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什么特么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都是政治白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