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农村有那么多的俗语和老话呢?
优质回答:
俗语和老话都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 !而老一辈一般都居住在农村,在农村流传俗语和老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有很多的俗语和老话,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所有体会。
老话也好、俗语也好听起来都是那么朗朗上口,过口不忘,几乎听别人说一遍也就记住了。
我是南风偿,如果你也喜欢我的观点欢迎关注、转发。
这些俗语和老话是我们的祖辈们,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丰富多彩。
俗语和老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原因大概以下几个方面:
1、学问较低不会写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基本全部处于文盲时代,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读书,也没有机会认字。但是人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当然也就有了表达和传递的需求。
聪明的人们就把这些智慧编成了俗语和老话,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天长日久的积累
从古自今,祖辈们不断地总结着他们的人生经验,传递着他们继承而来的老话,同时又根据自己人生思考总结出新的俗语。
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俗语和老话的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
我经常听家里人说老话都是一套一套的,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是:“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
我还比较小的时候,喜欢赖床,冬日的早晨起床更成了我的一大难题。好不容易赶山个周末,如果不能睡到日上三竿,我是不愿意起来的。
老母亲就在院子里抱怨:“都晌午了,早上的饭还没吃,你这么睡身体能长好才怪呢……”
邻居们就会笑着说,你这有啥担心的,你们听过“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啊,这小孩子好不容易站着床,她才不理你呢 。”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说法真是妙啊,别说骑马坐轿,一顿美食都诱惑不了我啊,前辈们真当是有智慧。
3、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过去的人们生活环境个相对比较封闭,所到之处最远的距离也就十里八村,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人们也就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地方特色的见闻,总结自己的生活俗语,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俗语。
俗语和老话发展到今天,交通发达了,异地交流更方便了,俗语老话通过这中信息交换变得更丰富了;网络发达了,信息的交流也更通畅了,这些老话和俗语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递和汇总,看起来也就更多了。
俗语和老话是我们祖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时间的积累、区域的交流,变得丰富而多彩。
其他网友回答
我母亲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她的顺口溜(老话)和俗语就有很多,在这里我来说几句:好人在一家,烂草在一树(村里把稻草扎在一棵树上,没有扎好进雨水后就腐烂了)。穷人不给富人哄(骗的意思),桐籽开花就下种。种田不种路边丘,再好禾苗一半收。西边(千家峒的一个村名)好大丘,十年九无收。有心接端午中秋也不晚。千两黄金女来抵。有钱父嫁女,无钱父卖女。心底有事心底惊,心底无事水样清。有心盘死无心人。还有很多,等我下次再说。
其他网友回答
人都是有智慧的,不是地域来决定的,所谓的农村人可以用更简单的直白的方式来积累他们的生活智慧,原来农村人的比例比较大,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各种直白的智慧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文化遗产,也就是歇后语,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