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将军衔相当于什么官 古代的军官级别划分

网友提问:

古代什么级别的武官称的上是将军,相当于现在军队的什么级别?

优质回答:

将军,在中国古代是很复杂的称呼。

先秦不说。

汉代将军属于高级军官,不常设。同时也属政治职务,比如大将军通常是外戚担任。

汉代将军分类多,大将军相当于总参谋长。车骑将军相当于陆军总司令。骠骑将军相当于骑兵总司令。卫将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相当于战略方向总司令。东南西北四征将军相当于方面军司令。东南西北四镇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伏波将军相当于水军总司令,横江、楼船将军副之。

此下,偏将军、裨将军、牙门将(不是牙门将军)属于基础级高层领兵军官。再下,中郎将校尉则都是中级军职。

所以汉代将军地位很高。比如黄埔嵩等镇压黄巾的统帅才是中郎将,因此,校尉以上的高级军官都可以尊称将军。

当然,后面将军称号泛滥,不值钱了。

唐代之后,大将军也不值钱了。

府兵制下有八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普通大将军不过四品。

到了清代,官制改变。军官级别很高,但实际管辖军队数量很少。

地方绿营体系中,从一品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正二品总兵(省内片区警备司令+师长)。从二品副将都实际只直辖一标(团级编制)。之下则再分设有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从四品或正五品)等管军层。

绿营在各省重点城市设镇,总兵负责,相当于师。镇下设协,副将领导,相当于旅。协下设营,每营的具体编制不同,但均相当于团的级别,如守备领兵四五百,参将领兵一二千。而参将实际管不了守备,因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都是营的主官。

所以,清代守备以上可尊称将军。

此外,明清没有臣爵予将军制度。爵位中的镇国将军等均为宗室爵。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古代的将军稍有复杂,随着时代的更迭,不同朝代,不尽相同。就拿春秋时代来讲,当时,以一军之统帅为将军,但只是一种虚称,并非真正的官职。后来,到战国时期,将军成了职称,诸如前后左右将军。到了秦朝,在前后左右将军之外,又增添了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不同名称,位列分高低。很繁琐。从秦朝发展到西汉,又增添了中将军。晋朝时,更是增添了伏波、抚军、都护等职位。乃至于,到了南北朝时期,因为将军的名号太多,让人想记都记不住。

其他网友回答

将军在我们古代一般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而在不同朝代、国家将军所具体指代的也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常作为高级武官、军政官员的职位甚至是爵号;日本幕府时期,将

军是日本的最高权力者;近现代,多用于称呼军队中的将级军官。而作为高级军事统帅,“将军”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

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又置前后左右将军。

秦朝同样是如此汉初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次之,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情结束后就会被罢去。将军之下还会设有偏、裨将军。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其中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见《晋书·职官志》。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等。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军。辽朝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金朝宫中置宿置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金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还而罢。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如驻守云南的总兵称征南将军,驻守两广的总兵称征蛮将军,驻守辽东的称征虏前将军,驻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驻守甘肃的称平羌将军,驻守宁夏的称征西将军,驻守交趾的是副将军,驻守延绥的称镇西将军等。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明朝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征虏将军、讨贼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事毕纳印。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授以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清朝还把将军作为宗室爵号之一使用。清朝宗室封爵共分十二等,清制规定第九至十二等分别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此外,太平天国军中职官在指挥以下按炎、水、木、金、土名将军军衔,分正副,如炎正将军、炎副将军、水正将军、水副将军等。出征时总制以下皆听调遣,初期定员一百人。定都天京后,又增加从一至十的排序,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炎二正将军、炎二副将军等,依次类推。还设有提船将军、巡守将军(十八员)、恩赏将军、职同将军(无定员)等。

而在近现代将军是军队中最高级阶层。

军衔,再细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乃至大将等将级军官之统称。一个时期内出现很多将军的地方,如享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美誉的红安县。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可惜我历史都还给老师了,记得以前听过公开课讲过这个问题,清代能称将军的人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军分区司令员,不知道记错没有,请雅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