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七夕节的风俗 除了七夕节还有哪些中国民俗节日

网友提问:

七夕节在中国各个省市都有什么风俗?

优质回答:

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乞巧会和乞巧对歌习俗,真是妙趣横生,余味无穷。它丰富了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的内容,使这个少女的节日同少女的性格一样,充满了天真活泼、乐观欢快的气息。

其他网友回答

每年的七夕节,不少人都会在朋友圈晒礼物、秀恩爱,处处弥漫着爱情的浪漫气息。

2006年,七夕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夕节也逐渐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的浪漫,是古老的传说,七夕节又名七巧、乞巧、双七、双星,各地说法不ー。对于七夕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古代最早对七夕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书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唐宋诗词中,七夕也被屡屡提及。《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节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七夕的浪漫,是美好的习俗

七夕节除了是情人节,还有很多历史习俗:

1、穿针乞巧 相传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着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把瓜果食品放在果盘中,最先发现喜蛛结网者大吉大利。

3、拜织女

七夕当天,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去到主办的家里。等在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希望织女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

4、为牛庆生

小孩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是老牛牺牲了自己,才得以让牛郎织女再相见。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的浪漫,是唯美的咏叹,由于七夕节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除了习俗之外,自古以来对它咏叹的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唐宋以前保留下来的诗词就有3000余首。而在这些众多的诗词歌赋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

例如:七夕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赏析:牛郎织女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这是对爱情最好的写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强调真正的爱情经得起考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他们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只能含情凝视,无法用语言交谈,描写了牛郎织女爱情的凄美。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赏析: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的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描写了七夕佳节的美好。

谁忍心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赏析: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诗人对月怀人,为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而难过,表达了对妻子的相思之情。

这些诗歌体现了古人的浪漫情怀和对爱情的美好期许,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但要说经典中的经典,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白居易在诗的前半部分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整首诗荡气回肠,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把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被后人广为传颂。

这些经典都是我们的民族瑰宝,相比于西方情人节,七夕节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更能代表我国的优秀传统习俗和文化。

了解了以上小i介绍的历史习俗和诗词歌赋,是不是感觉七夕远比你想象中的更浪漫?今年的七夕,将我们民族的这些文化瑰宝,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浪漫过七夕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七夕节快乐呀!

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_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在广州,无论贫富之家,姑娘们都会梳妆打扮,点上香烛,“先期备办种种奇巧玩品,并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等(见《广州岁时记》)。

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即称为拜“七娘妈”,七娘妈又称七星妈、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为织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连云港赣榆的,在我们家乡小时候过七夕节,大人小孩都要洗头的,都去地里采芝麻花,黄蒿,艾草,放在盆里用热水烫一下,不过味道挺好闻的,说这一天洗头好,洗去以前一些不好的东西,洗了以后不会头疼,以后还不会有疾病,小孩听了都很高兴愿意洗头,洗好了都开开心心的去耍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确实不知道,在我们家长,会有青年男女举办相亲会。特殊的日子,特殊的缘分,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