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的“贞节牌坊”是什么时候出现并流行的?
优质回答:
贞节牌坊是封建时代统治者表彰终生守寡或为了贞洁殉夫的女性,为她们的道德事迹建立的牌坊建筑。贞节牌坊一直随着古代人们贞洁观念的转变一直随着时代不同而改变着。那么最早的贞节牌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据文字记载,广义上最早的贞洁牌坊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巴邑有一个名叫清的妇人早年守寡,然后凭借自己的商业手腕成就了一番事业,并且还巨资资助过秦始皇修长城,秦始皇为了表彰其贞节,就为她建筑了怀清台。“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虽然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出现了贞节牌坊,但是在秦汉时期,女性伦理之中的贞节观念,并没有被当时的政权统治者大力倡导,女性再婚是在平常不过的事。
到了唐朝,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社会风气十分开放的朝代,有记载唐朝的公主改嫁过的共有23人,甚至其中还有三婚的,连皇室贵族都对改嫁稀疏平常不以为意,更遑论民间了。当时的社会男女自由交往十分普遍,大诗人白居易还写过《妇人苦》,他认为要妇人守节是不公平的。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各界人士对于物欲的追求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社会各界名人雅士都养妾狎妓、纵情声色犬马,柳永这类文人更是整日流连青楼。放纵的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她们也变得非常“开放”。许多人家都不以自己的女儿当侍妾、歌女为耻,颇有“笑贫不笑娼”的味道。
凡事物极必反,到了宋朝中期,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对无止尽的私欲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有人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改嫁吗?”程颐回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
到了元朝,虽然统治阶层淫奢无度,广扩后宫佳丽,但是对于民间则极力宣扬妇女贞洁观念,男女授受不亲观念也被重视,至于妇人不能接触除了丈夫以外的异性,以及寡妇为丈夫守节则更是被认为天经地义。
明清时期,妇人的贞操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贞节牌坊真正大兴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对守节寡妇本家免除差役的法令。在那种环境下,守贞已经不只是统治者倡导那么简单,倘若违反三纲五常,轻则被逐出族门,重则被浸猪笼甚至凌迟。据《古令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加至267人,到了明朝则暴增至36000多人,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多达2200人。
明清贞节牌坊雨后春笋般的林立,伴随的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妇女们被压抑和泯灭的自我。当时的女子规劝书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宣扬贞节的内容。如康熙、乾隆年间蓝鼎元的《女学》、陈宏谟的《教女遗规》、李晚芳著的《女学言行录》、王相的《女范捷录》等等,流传甚广。成千上万的妇女在当时的环境下以身殉夫,有自愿也有被迫。
所幸的是,到了新世纪的文明时代,当时的封建糟粕已经被如今的我们抛弃,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应该继续提倡男女平等,向着文明进步的新时代社会迈进。前不久温州的“女德班”的死灰复燃仍需要我们警惕,如今贞节牌坊已无再立丰碑的可能,但是我们需要提防的是人们心中“贞节牌坊”的重新树立。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贞节牌坊】因时代的不同而重视度不同。
最早的贞节牌坊雏形在秦朝。
巴邑有一个名叫清的妇人早年守寡,不愿再嫁,一心经营丈夫留下来的丹砂矿,后来因巨资资助过秦始皇修长城,以及修皇陵捐出一座但砂矿。秦始皇为了表彰其贞节和功绩,就为她建筑了怀清台。
这个可以看作最早的贞洁牌坊雏形,但主要还是表彰支持修长城修皇陵的功绩,如果单单只是不再嫁,基本是不可能给立怀清台的。
汉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都只是表扬。
这些朝代,要么就是民风开放,要么就是动乱时期,对于贞节牌坊,偶尔也有。
官方的角度,只是支持,但基本没有明确的的推崇提倡。比较有名的几座也是又有守节行为,又有贡献表现。
宋朝随着儒家程朱理学的发展,开始极其强调贞洁观念。
这个时期贞洁观念变得十分的狭隘和偏执。整个社会对妇女守贞洁的要求,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而各地官府也把贞洁烈女事迹的多少、贞节牌坊立的多少当成一种政绩。
包括很多地方盛行“验红”,新婚之夜房间里备上一个白绸绢。次日,夫家会用银盘托着白绸绢示众。若有血迹,大家都会来道贺。男方甚至派人送写有“闺门有训,淑女可钦”的大红喜帖给女方娘家表示感谢。若没有血迹,男方可以当众休妻。
辽金元少数民族政权再次开放。
少数民族地区,更注重生育能力,更注重种族繁衍。
所以这几个朝代,和汉唐的时候一样,基本没立几座贞节牌坊,只有元朝稍微多一些。
明清对贞操观念达到极限的疯狂。
明朝重新拾起儒家程朱理学的这些倡议,经过发展,到了清朝达到巅峰。
大的家族也把获得贞节牌坊当成整个家族的荣誉。以安徽歙县为例:整个宋朝获得贞节烈女称号的有5人,到明代达到了710人,到清朝7098人。所以,在明清时期,对女人贞操的要求,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女人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个时候,贞节牌坊成了一个大事。要由家族上报朝廷层层审批层层核实,再由朝廷下拨款项,有地方官府安排修建。(清朝规定标准是三十两“坊银”)
最后的清朝以政府行为对妇女的残酷严苛到了巅峰。
《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历朝历代所谓“贞洁烈女”的统计:
周至五代 92 人
宋代 152 人
元代359 人
明代27141 人
清代100 万人
这个数据还只是有名有姓有事迹,由朝廷认定旌表过的。
其他网友回答
贞节牌坊是指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贞节牌坊是秦始皇为巴寡妇清建立的“怀清台”。贞节牌坊几乎伴随了整个封建时代,是封建统制者对女性的一种统制手段。尤其在程朱理学得到推崇后,立贞节牌坊这一风气盛行,很多人以自己的家人被立贞节牌坊而感到荣光无限,以明清时期最甚。其实这是一样吃人的封建压迫,里面包含了多少女性的血泪和青春啊!立贞节牌坊、裹脚,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和摧残。而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夫为妻纲”,更是从思想和灵魂上对女性进行压迫。这些都是封建糟粕,要秉弃。
其他网友回答
贞洁牌坊应该出自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