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韩愈的《春雪》这首诗算是描写春景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谢邀!
韩愈是中唐时期的一代文宗,《春雪》便是他的佳作,全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确实是描写春景的。因为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诗人则是把早春二月里的风光,描绘的极为生动,也非常的细腻,充满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其他网友回答
韩愈的《春雪》是以雪起兴,表达了人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感悟到了春的气息。当诗人看到飞雪中初萌的春芽,那种惊讶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虽然春天姗姗来迟,但报春的绿芽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初春之际依然是一派萧然之景:春寒料峭,衰草无芽;流水残冰,枯树无花。春雪纷纷大地苍凉,忽见绿色不胜惊讶。
《春雪》,是以初春之景,寄托了人们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韩愈非常经典的一首咏雪诗,那便是他的《春雪》,这首诗一开篇便是不俗,写得清新优雅,通篇都是在描写春天的雪景,写得深入浅出,读来令人更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很是值得我们去读。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其实写过很多这方面的诗作,大多都流传了下来,而且他的这些诗作,写得非常的唯美,一读便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笔下那种唯美的画面。
这首《春雪》应当说也是韩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的头两句,便是写出了高度,也写出了深度,那么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冬天早已是过去了,新年已经来了很久,可是依旧还是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只是到了二月时分,才零零星星地看到一些小草,生长了出来,发了一些嫩芽。在这两句中,韩愈写得很是直白,近乎于白描,这也正是韩愈诗作的一大特点。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诗的最后两句,也是这首诗最为经典的两句,那么这两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在这两句中韩愈进一步地描写到了春天,而且内心里抱怨春天来得太迟了,以至于没有了鲜花,只好把雪花当成了鲜花,从这里也足以看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情怀,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纵观韩愈的这首《春雪》,写得极其的优美,读来更是朗朗上口,这也正是韩愈等人诗作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尽管看似写得很平淡,但是却依旧充满了无限的意境,写出了诗的本真,也写出了高度,同时也写出了深度。
其他网友回答
春雪【作者】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天让人联想到欣欣向荣,联想到和风细雨,联想到草木葱茏,譬如以下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着眼于明媚芬芳的景色来直接表现春天的美好,而韩愈这首春雪却独辟蹊径,别树一帜,处处称奇:
一奇为盼春,新年都未有芳华。气候日暖,时节已过,经历了一季的凛冬酷寒,人们早已满心期待着春朝的繁花似锦,但大地万物看上去还似那么萧条,枝叶枯败,黑白黄灰,唯不见色彩斑斓,徒留遗憾。
二奇为惊春,二月初惊见草芽。就在这朝朝暮暮的企盼之际,有一日忽然在某个角落发现有一丛嫩黄色的草芽冒出头来,那么柔弱不堪,却又让人欣喜异常。这是春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万灵窥视的一双眼睛,相信只要耐心等待,这小小的草芽必定会化作春草灿漫的整个山野!
三奇为怨春,白雪却嫌春色晚。等待总是需要时间的,有的人善于隐忍,有的人却未必就这么有耐心了!春之佳人迟迟不肯露面,企足翘望,柔声召唤,夜半祈祷,佳人却依然摆足了姿态。这不,连白雪都看不下去了!
四奇为化春,故穿庭树作飞花。片片雪花从天而降,穿堂绕树,宛如朵朵白色的花朵和蝴蝶般蹁跹飞舞,轻柔白洁,轻盈芬芳。花非花,雪非雪,花雪两相宜。拥入怀中,附在额头,双手轻捧,随即融化为冰凉晶莹的水珠,沁人心脾。
综上,这首诗不仅工警奇巧,而且以“盼春”“惊春”“怨春”“化春”为主题环绕衔接,相互映衬,更显得春光迟缓,犹如一位迤逦而来迟迟不肯露面的绝代佳人,自然应属于描写春景的上乘之作。
其他网友回答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韩愈在朝中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北方的春天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七言绝句《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是以轻快、拟人的笔法描写北方春景。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知微见著,灵动活泼。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立春之后,下场桃花雪,给人带来欣喜,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韩愈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清代刘公坡在《学诗百法》评价:”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可谓中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