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原型(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出自哪个电影)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在1967年是哪个电影?

1、出自电影《英雄儿女》,说这句话的是志愿军王成。《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2、该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者王成不幸阵亡,在阵亡后,王成的妹妹王芳,在王文清政委的帮助下,最终与自己的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聚。其中塑造了王成,以及王芳等经典的影视形象,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影片中展现出的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更是一直都在激励着后人。

王成向我开炮完整台词?

电影原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影片《英雄儿女》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的故事。影片中的英雄王成孤胆作战,呼叫炮火向自己射击,“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喊完之后,他拧开爆破筒的后盖,冲入敌群中。当英雄毅然决定毁灭自己的时候,他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楷模。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背景故事?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在面对美军进攻时,弹尽粮绝、整个连队打到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看到周围数不清的敌人向他靠近,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步话机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最终英雄壮烈牺牲。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文艺创作,其实“王成”是电影人物,但事是真事,而且在当年的战场上还不止出现过一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

1952年,在保卫开城战斗中,志愿军19兵团65军194师攻打敌人占领的西场里北山和67高地,194师将此任务交给了582团。582团决定在9月6日和9月19日两次由一营攻打“红山包”。为迷惑敌人,582团占领阵地将敌歼灭后,又分别都主动撤了下来。

1952年10月2日黄昏,582团决定由3营7连第三次攻打“红山包”,2营5连同时攻打敌人占领的67高地。5连在我军炮火掩护下,经过勇猛顽强的战斗,全歼守敌,一举夺取了敌人占领的67高地这一战略要地。

67高地并不高,海拔67米,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但它在敌开城前线的右翼前沿,是美军在沙川河东岸的支撑点。我军占领67高地后,像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敌人的“肉里”。这是美军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美军想要夺取开城,必须保证67高地在自己手里,不然侧翼没有保证。为了拔除这颗钉子,美军陆战1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5连攻占67高地后,阵地交给了2营6连坚守。

10月3日,敌人向67高地发起了攻击。攻击前,敌人动用了坦克、飞机、大炮对该高地实施轰炸。敌人的炮火将67高地的简易工事轰平,紧接着敌人以两个排的兵力,向6连阵地冲击。

6连指战员利用敌未炸坏的战壕及弹坑与敌顽强拼搏,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指导员、副连长都负重伤抬下阵地,有的战友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鉴于敌人火力太猛,副指导员赵先有建议:阵地上少放兵力,采取逐步增援的办法,以减少敌人炮火杀伤,并要求自己负责坚守阵地的组织指挥。营团首长采纳了赵先有的建议和请战要求。

当日,重新调整部署后的6连击退了敌人七次猛烈攻击,歼敌一百余名,阵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但我军也出现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3日晚上,赵先有对坚守在阵地上的兵力重新进行了部署:他把仅剩的二十多人划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自己率领通讯员刘顺武和一个战斗小组坚守正面阵地,其余两个战斗小组坚守左右侧阵地。

10月4日凌晨,人们还在熟睡中,敌人又开始了冲锋。战士们沉着应对,很快就将敌人打了回去。赵先有估计敌人还会进攻,于是战士趁天黑把爆破筒埋在阵地前沿,用电话线做拉火线,为敌人摆下了地雷阵。

经过一天激战,6连又打退敌人七次进攻,歼敌二百余名。

连续两天受挫,敌人疯狂了。除了不断增兵外,敌人又调来了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分五路以集团冲锋的队形向67高地冲击。

战斗到最后,阵地上仅剩下五处负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刘顺武搀扶着赵先有与敌人拼杀,即当他的腿,又当他的眼,报告着对面敌人的情况。两人用冲锋枪、手榴弹和蜂拥而上的敌人拼命,但是敌人太多了。

危机时刻,赵先有命令刘顺武向团指挥所报告:“向我们阵地开炮!”

团长张振川听了极其难受,战友还在阵地上,怎么能自己炸自己人?不多时赵先有接过步话机,在步话机里用嘶哑的声音呼叫团指挥部:“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

深受震撼的张振川还在犹豫,步话机里突然传来了手榴弹的爆炸声,然后就沉寂了。张团长明白阵地上发生了什么,他红着眼咆哮着对炮兵喊道:“给我狠狠的打!”

阵地仍在我军掌控之下。

据幸存者、6连5班战士关景春回忆,他们在收复阵地时看到山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山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石头末子,山上被炸的石头末子很深,有很多地方被炸翻和烧焦了。在连指挥所隐蔽部处找到了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副指导员赵先有静静地躺着已经牺牲了,他年仅24岁。通讯员刘顺武虽已经牺牲,在隐蔽部口他的身子仍靠在墙壁上,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眼睛还没闭上,仿佛在守卫着副指导员赵先有。在他们前面躺着有20多具敌人的尸体。

此战,6连坚守阵地57个小时,打退敌人17次进攻,主动反击两次,歼灭敌官兵562名。

战后,赵先有被志愿军总部批准追记为特等功臣,为6连荣记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志愿军19兵团为6连的通信员刘顺武追记一等功,为战士关景春、刘殿良荣记一等功;。部队还将副指导员赵先有烈士的遗体运送回国与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丘少云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个墓区内。

战后侦知,敌陆战一团团长因战败而被撤职,一营长自杀。

正在与美军谈判的我方代表团得知消息后,立即让65军前去汇报。军首长责成张振川团长前去汇报。负责人李克农听完汇报曾与张振川团长这样说:“你们卓越的指挥,英勇战斗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我们谈判,打击了美军谈判代表哈里逊的嚣张气焰。我代表谈判代表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你们不愧是光荣的开城保卫者。”正如谈判代表乔冠华说的:“这一仗打得好,大涨了我军的士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有力地配合了我代表团的谈判,你们打得越好,我们骂得就更有劲儿。”此战对最终达成军事分界线的协议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战争经验总结委员会将攻防67高地战斗,编入战例选集。65军回国后,将67高地防御战斗作为经典战例,供全军连排干部研究学习。

战争结束后,巴金到582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创作一篇反映我志愿军英勇无敌的小说的设想逐渐在心中形成。1961年,经过七八年的沉淀,巴金终于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发表在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学》上。在这部小说中,巴金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之一就是烈士赵先有。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什么意思?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再现了老电影《英雄儿女》主角王成、王芳等电影人的台前幕后故事。

打捞人们记忆中的英雄兄妹,挖掘在现实世界里始终以人民艺术为终生追求、德艺双磬的演员的精神世界,让英雄再次感召人们,弘扬民族传统和彰显精神文明。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战斗英雄王成冲着对讲机喊出了最后一句话:“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从此影史留名。在影片《英雄儿女》中,王成出场不过十几分钟,但这句台词却成了整部影片的灵魂。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病句经典台词?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纪典台词出自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王成所在的连队为拖住敌人,坚守无名高地,一次次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进攻,但伤亡十分惨重,最后仅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王成一面用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战情,一面阻击敌人。

最后,身背步话机的王成被敌军团团围住,王成毫无畏惧,最后向我军指挥部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冲向敌阵拉响了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大反攻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一幕,这句话,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振撼心灵的印记。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出自1946?

出自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主人公王成的台词,他是政委王文清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场战斗中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语句后壮烈牺牲,全军开展了学习他的运动。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什么电影?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时期中华儿女勇敢向前的战争片,《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又名《英雄儿女》。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了,眼看敌人又攻上来了,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王成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向战友呼于向我开炮!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原型是谁?

“在山东莱阳!‘王成’英雄原型于树昌的老家终于找到了!”10月23日,莱阳市人武部政委张玉平向记者介绍,于树昌93岁的三哥于云德虽然失忆了,但看到相片后仍能喊出弟弟的名字。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是家喻户晓的志愿军英雄形象,他那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呐喊激励着几代国人。而王成的主要原型,就是志愿军第23军步话机员于树昌。如今,于树昌的家终于找到了,就在山东莱阳。

记者了解到,莱阳市委老干局受山东省委老干局委托,安排人员到市人武部查找烈士于树昌档案,未能查到任何信息。后来,莱阳市人武部政委张玉平与当地党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杨海峰取得联系,终于在《莱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于树昌烈士,仅记载系莱阳市城厢街道办事处四真村人。

当天,78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干事高明星一行3 人,到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请求协助核实革命烈士于树昌事宜,与《莱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完全吻合,确认于树昌烈士就是部队多年来寻找的王成英雄形象的原型人物,1953年6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几十年来,烈士于树昌生前所在单位和老领导、老战友苦苦寻找他的家乡和亲人,终于水落石出,既是给英雄的告慰,也是给亲人的安慰,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张玉平介绍,当天,来到于树昌家的宣传干事高明星,带来了这些年收集到的所有证明材料。

“这是我们今年刚出的《致敬最可爱的人》,封面就是用的《英雄儿女》原著上的王成的形象。”高明星翻开第一篇说,“这就是我们的战斗英雄于树昌。”

和于树昌同村并一起参军的战友孙焕友回忆说,他们1948年8月入伍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部队在浙江沿海训练,后来就参加了抗美援朝,这也印证了于树昌的身份和经历。“当时我当舵手,他负责抛锚,我们在一个船上,因为呕吐受不了,他去当了报话机员。”孙焕友在回忆中红了眼眶。

于树昌的故事,写入了23军战史,他所在的连队被誉为“于树昌英雄连”,但因为种种原因,于树昌的原籍在哪里,他从什么地方入伍,一直是个谜。现在终于找到了。

据《英雄儿女》编剧毛峰讲,当时他看了《志愿军一日》一书上“向我开炮”一文后,“王成的形象瞬间脱颖而出”,不加任何虚构,把这段事迹搬上了银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