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
【民藝誌】翻箱倒柜系列之一
本期关注一套1959年出版的小书。
之所以“小”,主要是就开本和印张而言,仅为24开本1印张。就其时代和所含内容的体量而言,却可谓是“煌煌巨制”了。
这套“湖南民间工艺美术选集”,分《雕塑》《湘绣》《挑花》《棉织》《纺织》《花带》《剪纸》《蓝印花布》八册。每册扉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各一,图版20页。各分册收集各类民间工艺美术作品18~20件不等,绝大部分为传统图样,少部分为当时代主题创作。在反映湖南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的同时,也见证了湖南民间工艺美术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60年前,编辑这套选集的缘起,以及编辑出版过程,尚待进一步挖掘。无论如何,其编者“湖南群众艺术馆”、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是注定要载入湖南民间工艺美术出版事业史册的!
《雕塑》前言
湖南的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和应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具有湖南的地方特色。
黄杨木雕,洞口的艺人们有着几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它与浙江一带的木雕在艺术与造型上有些类似,但技巧各有不同,在古装人物面孔和衣纹雕刻上,吸收了神象的优点,保持着精巧的传统技艺。最近艺人们以新人新事为题材,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进一步丰富了木雕的内容,初步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如第一图的“下乡”就是艺人们新近的创作。
墨石,是一种很常的黑色石头,经过艺人雕琢以后,就好象色泽苍老的古铜,很美观;雕刻造型古朴,技术简练,富有概括的表现能力。象第三图的“鱼龙変化”,构图精美,活泼生动;又如第四图的“松鹤延年”,松针细长稀散,一般雕刻较难处理,但在墨石雕刻艺人的手下,却変得形象美丽逼真,富有装佈风味。
菊花石雕的石材产于浏阳县,本色是灰黑的,中间长有各式各样的天然白夹,形似菊花。艺人们就巧妙地利用这些天然的菊花基,配上叶子、枝干,雕成整株菊花,幷依石取材,雕成文具、桌屏、水池、花山、花屏等物品。整个作品是通过“云朵”“波浪”的纹理连结起来。菊基是白的,叶是灰的,周围的纹理、余石是黑(染黑)的。这样使菊花更为突出、真实。
桃源石雕,是桃源有名的特产,石材颜色变化多采,光泽如玉,在一块石材上有红绿各种不同的颜色。桃源石雕艺人就根据它的形式颜色,雕刻成各种小型应用物件或花果等装饰、鉴赏品,有些雕刻的花纹是从民族形式的图案変化来的,雕刻在器皿上,舒适美观,晶莹夺目,表现了艺人们的高度创造才能。
民间泥塑,也是值得介绍的。麻阳张秋潭的遗作“铁拐李”,造型就是一个健康、愉快、热情而又纯朴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可惜这辈艺人,生长在旧会里,受到反动派的摧残,以致他们用血汗积累的塑造技艺和宝贵经验,没法流传下来。
湖南的雕塑艺术是丰富多采的,远不止于我们这里所收集整理的这些,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推陈出新,进一步加以丰富。至于建筑木雕石雕也很多,这里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
编者
《湘绣》前言
湖南绣花,有专设工厂成批生产的和广大农村妇女业余刺绣的两种,风格大抵相同,而集中生产的,以条件良好,尤为精美。这里重点介绍的是集中生产、中外著名的“湘绣”艺术。
湘绣是以绘画为基础,其画风特别着重在写实,然后在画稿上通过细密的刺绣利用发亮的散丝或绣线,来表现色彩丰富的动植物,形态生动,耀人眼目。湘绣的针法巧妙,有三十多种,如刺绣树叶,用挤针子做正面叶脉,叶脉便好象含在叶子内面;用滚针子做反面叶脉,叶脉便好象凸出叶面;又如绣岛,随着羽毛用游针子做,就象真毛生在鸟身上一般;绣老虎则先绣一道底子,然后再绣箭毛,一眼望去,箭毛就象从茸毛中长出来似的。各种针法都是依形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変化很复杂,湘绣老艺人是掌握了高度的刺绣艺术的。
湘绣的品种分两大类:艺术欣赏品和日用品。艺术欣赏品分为中堂、屏幅、单条、插屏、册页等。内容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题材和山水、花卉、走兽、翎毛、草虫等类别;日用品分为床毯、被面、枕套、台布、靠垫、服装、衣边、鞋面、提包、帐围、帐帘。题材也有花卉、翎毛、折枝、金鱼、百蝶、图案等品种。
湘绣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还只有七十年的历史。自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内地以来,湘绣艺术逐渐走向了庸俗化,在-个时期内,许多绣品都沾有没落的资产阶级艺术的格调。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帮助,湘绣艺术逐步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并且经过艺人的努力,使湘绣又发掘、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基本上已重新获得了它的新生。现在共有绣工达三万多人,并建立了国营湘绣厂和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大部分是作为副业,在农村中分散生产。
农村绣花,不论在构图、配色、针法等方面,都各有它的特点:瑶族绣花的图案,纹样成为整块,配色协调,不强求“统一”,鸟的尾巴与翅膀的用色可以完全不同,但鲜艳异常,打子针法,不象现在省湘绣厂的打法,很象牵花,有独特的风格(如5图)。苗族绣花,颜色比较单纯,花纹有変化,强调装饰味道,不求写实,但很协调(如7图)。其他地区绣花,配色复杂,有同时用几个色来做底色的,但都很调和,尤其以深色做底子,使人感到分外鲜明(如9图)。
编者
《挑花》前言
“挑花”又叫“架花”或十字绣”。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艺术形式,但花纹图案各有不同,它极受群众欢迎,因此迄今广泛地保留在民间,并不断地得到发展。
湖南的挑花有三种不同的风格。兄弟民族地区用来装饰袖口、裤脚边的一种挑花,是在深色青蓝布上挑着红色绿色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利用深色对那些鲜艳的色彩起调和、对比的作用,颜色非常美丽,它完全是民族形式的色调和构图。邵阳地区的挑花在五十年前很盛行,大人小孩的衣服和其他棉织品上,多有这种装饰。它的特色是运用黑白对比色,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使人见了感到明快有力。内容大都是“双狮滚球”、“龙凤”、“麒麟送子”、“三多”及各种花卉图案,地方色彩很强。邵阳人民喜欢吃辣椒椒,辣椒的形象又很美丽,因此辣椒也被用作了挑花的图案设计了。有一些挑花的骨法,运用反复旋纹,或与辐射旋纹并用,或将规则与不规则的图案并用,変化甚多。滨湖地区的挑花作品,因受湘绣的影响颇大,故接近绘画的风格,制作方法也与其他地区的挑花不相同。先将花纹用墨勾在白布上,作者依墨去挑,不受“数针子”挑花方法的拘束,花纹布满布面,粗犷有力,因此比邵阳挑花显得更为丰满生动。但是这种挑花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有有些近于散乱,装饰的趣味不够强,如18图19图。这三种挑花,今后如进一步加以研究,取长补短,定将使挑花产品更为精美,挑花艺术更加得到发扬。
编者
《棉织》前言
一千八百多年前,土司王彭师愚,看到一个年约七岁的土家族女孩,聪明伶俐,便收她为义女,叫她明玲公主。当时在土司城南种麻养蚕桑,也设有操场和演武厅,宫内有许多织业工人和宫女,专伺候那些贵族、官员们,明玲公主却不爱当时豪华富丽的刺绣,除学文习武外,还精心学习针线和纺织,在织业工人的帮助下,她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创造了流传到现在的“西蓝卡步”(土家族话,是一种棉织品)。当时土司王对她的作品的美丽感到惊叹,就命令军士们在跳军舞时披在身上作为战甲,来表扬她的艺术高超和聪明智慧。——这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梗概。
土家族女孩从小就学习棉织、种植桑麻、养蚕、纺纱、打“西蓝卡步”,父母也鼓励她们认真学习。
土家族聚居湘西山地,经常要和野兽作斗争,所以反映在他们的打花铺盖上也以“四笔”(土家语:“野兽”)花为最多。如猴子脚、马脚迹、虎皮花、狮子头等,寓有希望野兽捕完,境内清泰之意。此外也有用地区的产物为题材的,如岩墙花、桐子花等。回纹图案,是织物边缘经常用的材料。
打花铺盖在色彩上也是极为丰富的,大都是原色和一次间色,调子热烈。这些东西大都是年轻姑娘为自己作嫁妆而做的,是她们美满幸福的心理表现,因此,鲜艳夺目,美丽动人
在共产党、人民政府的扶植和关怀下,湖南少数民族的棉织工艺在精湛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不少以新时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本书第一图“开发山区”就是最近的作品的一例。
编者
《纺织》前言
种桑养蚕,纺纱织布,原是湖南广大农村妇女的固有技能。过去就有这么一种习惯:上屋比下屋,这家比那家,姑比嫂,看谁的花布织得最漂亮;新姑娘入门,就象开个人展览会,上下屋、上下塅的老少妇女们都来参观欣赏,看她床上铺的毯子,箱子里盛的花布;初生婴儿做三朝和逢年过节,双成为做母亲的作品评比会,小孩子都打扮得华华丽丽。现在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去看,小孩子们还穿着自己妈妈做的花布衣服。
本集除6、14两图外,都是湘南侗族妇女的作品。本省瑶族苗族原有用刺绣来装饰青布衣服的传统,近年因忙于大跃进的集体生产,没有多的空闲时间做了,同时国营纺织厂所产的布匹既价廉物美,且经常在研究设计图案时,注意吸取有着各民族独特风格的花样,因此,各族妇女们也逐渐爱上了国产机织的印染花布,再去匠心独运织染花布的人,就显得少了。
侗族花布现已实际成为湖南品质较好的一种艺术品。它的花饰内容有人的活动,如1、6、8、9图;也有动物形象,如1、8、10、13、15、17、19图;几何图案也很普遍。这些图案,美观与适用总是结合得很紧,面和底都没有长的浮纱,质地很牢固,采用传统的纺织方法,用三层经,面与底黑白花纹完仝相反,但都很美观。黑白花布的黑白分量处理得很好,如10、19、20图所示,对比强烈,风格明朗,图案大方、厚重、结实、有分量,粗中出秀,构图极其完整。
侗族习俗为了夺重作者的创造劳动,常用作者的名字,作为图案的名称,如第20图的花布叫做“A零长妈”(侗语),“A零长”即作者名字。
这些花纹如改用于机制的宽幅,或斟换式样增加色彩,则将更为丰富而多采,更能发扬光大国的艺术遗产。
编者
《花带》前言
我省黔阳、郴县专区和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带的花带,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系腰、扎袜子、背小孩等的必需品,现在还经常生产。
这些花带的纹样取材很广泛,如虫、鱼、鸟、兽、花草、人的活动以及一般几何图案花纹等。形象概括而又生动,构图也变化多样,一条长约三尺的带子,足有一、二十个节的変化,每个节的花样也有完全不同的,看去却调和而有整体感,如10、11、15、16等图。
带子的色彩也是多样的,各族都有不同的色调。单就苗族的一种来说,极其丰富,年轻妇女多用鲜艳色彩,中年稍素,老年与男人用的多用青白二色。他们为了便于从事劳动和作不同用途的装饰,带子有粗细和棉丝的分别。棉织的粗犷有力,(如18图第2、3根)黑白对比强烈;丝织的细致动人,(如第二图)色彩富丽。年轻女孩几岁就学习织制,织得最好的用它来作定情礼物或嫁妆。江华瑶族纯用鱼兰、大红色彩,其他侗族、汉族、土家族用色稍素,花纹也不及苗族的复杂,式样也较少,都为连续的几何图案。以上这些图案,如用作轻工业产品的带形图样,一定能获得群众的热忱爱好。
编者
《剪纸》前言
剪纸是妇女们用作绣花的底稿、喜庆礼品和门、窗装饰的手工艺品;作者只用一把小剪刀或小凿子,以简炼而概括的手法,来刻划人物、动植物的形象和各种几何图案。在艺术效果上,往往能变化无穷,栩栩如生。
如这本集子中的第一、二幅所示,这些农民作者在运用着熟练的剪、刻技法,反映了现实生活题材,特别是人民公社成立后的新气象,表明他在选择主题上的富有创造性。
第九、十幅泸溪龚氏的作品,描绘活动在亭台楼阁间和花从中的人物,布局虚实间隔、很有节奏,手法既夸张叉洗炼,几条剪刀口就能充分地表现出行坐立卧的生动形态。第四、五幅黄靠天的花卉图案,装饰性特别浓厚,如白蝴蝶身上的斑点配上多式多样的散点花纹,对比强烈,秀丽细致,生动地发挥了刀、纸的特点。
其他如凤凰、花垣等地的花草剪纸,花粗大而不感觉呆笨,梗纤细而遒劲有力;由于作者对自然形象的敏感,善于观察幷掌握形象的特征,运用了简括的手法,所以在构图造形方面,生动活泼,给人真实、明快的感觉。
此外,保靖地方的作品又较其他地区的显得粗壮有力,气魄豪放,特具一种风格。而嘉禾、洪江、安江等地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一种纯朴、浑厚而坚实的气氛。
以上提出的各地风格不同的剪纸,都是农民群众的精心创作,具有强烈的阶级感情和民族特点。
今后,我们应该在学习剪纸的剪刻技法与掌握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丰富它的题材与思想内容,并扩大它的的实用范围。
编者
《蓝印花布》前言
蓝印花布是我省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不仅题材丰富多采,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流传很广。如邵阳、常德、湘潭专区和湘西一带,目前还在流行,为广大农民所热爱。
印花的图案,有许多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经过许多艺人们不断整理、不断修改,于是成为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品。
但蓝印花布在旧过会,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人们,却认为它乡气、粗糙,不屑服用,因此帝国主义文化侵路的影响,还没有能深入波及到它,在艺术方面,它没有被市侩气薰染以致庸俗化,仍然保持着它优美的艺术传统。
解放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蓝印花布深受重视,一跃而登“大雅之堂”,代表中国文化出国展览,博得国外观众的赞赏。这说明它有着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很高的艺术价値。
蓝印花布所采用的图案题材,有龙凤、牡丹、麒麟、人物等,装饰的花边有许多是用麦穗组织成的。这些题材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他们善良的愿望。例如“三多图”,用佛手象征多福,桃子象征多寿,石榴象征多子。这些吉祥而美丽的蓝印花布图案花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它的构图変化多样,有蓝底白花的,也有白底蓝花的,花纹鲜明,线条粗犷有力。有些花样据说还是明朝遗留下来的。蓝印花布的印染方法,在今天来说,虽然是落后了,但是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染织花纹和优美的民族艺术传统,如果改进了印制工具的话,对我们今日美化人民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和贡献。
编者
后台回复“60年湖南民艺志”,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