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当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吗?你怎么看呢 初唐四杰当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吗?你怎么看他

网友提问:

初唐四杰当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吗?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大唐初年活跃在文化圈内的著名的初唐四杰。我的观点是同意题主的说法,认为王勃的成就最高。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曾经这样评价初唐四杰,对他们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01.先看看其他人的成就。

杨炯流传下来的格律诗,都是五言律诗,他的诗有一种刻意的追求,故意廓清绮媚华靡之风。流传下来的辞赋也很精美,善于言以咏志,借物抒情。流传最多的是骈文,都是精心构思的文字,形神并茂,充分显示了其为文的高超才技。最经典的诗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他一生怀才不遇,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长安古意》即描述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又以此来表达怀才不遇,特别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成为歌颂爱情的不朽名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骆宾王年少成名,他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除此之外,代表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流传至今。其五言诗代表作为《易水送别》,借古讽今,意味深远,笔调苍凉。这首诗也概括了他一生的悲剧。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02.王勃从作品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三人。

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大多排名带有很多主观色彩,毕竟文学作品不能像数学参数那样,按照统计学规律进行准确排列。但是“初唐四杰”的排名中把王勃排在首位感觉很公允。

第一,王勃的诗作比这三位高明很多。

王勃虽然在世时间最短,但是流传下来的诗作七八十首,尤其擅长五律和五绝,最有名的诗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多少后世之人所借鉴,相慰勉励间但见意境之大气开阔,一扫很多诗词“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幽怨低沉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如此,王勃还有很多经典的诗作,《郊园即事》也是难得的佳作之一。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一个游玩的青年,看到烟霞、松竹、院舍、鸣琴、酒赋等景象,在面对迷人的满园春色时,触景生情,用诗句勾勒出了一副美得让人心醉的春日画卷,也抒发了诗酒自娱、乐于闲居郊外田园的退隐之情。

第二,王勃最大的文学成就是骈文。

王勃的骈文对仗精工、音韵谐美、用事贴切,又有清新之风和疏荡之气,一改骈文的繁缛滞涩,变得清丽流畅,好像一气呵成的天公妙笔,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一篇《滕王阁序》,可以称为不朽名篇,而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写景的千年名句;“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发出的感慨,令人感叹不已;“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最后的豪情和骄傲,更让人赞叹和欣赏。

《唐才子传》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据说唐高宗读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读到最后四韵八句诗后连声叹道:“好诗,好诗!”知道王勃已落水而亡时喟然长叹 “可惜,可惜,可惜!”

第三,王勃的才情不止如此。

王勃九岁时,写了《指瑕》十卷,纠正颜师古注《汉书》的错误;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当上了朝散郎。王勃在短短二十八年里,完成了累计远超70卷的著作,还都是扎扎实实的经注类,已足够震惊世人。并且从《滕王阁序》中所用的典故上看,王勃的大脑里储存的知识何等丰富。

同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也对他非常佩服:“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03.结语。

王勃无论从诗歌和骈文,以及学识上,都比其他三位高出很多。是当之无愧的四杰之首。如果未曾英年早逝,成就更会不可限量,后人的评价之中,有可能是“初唐三杰”,而王勃经过时间的历练和洗礼,又经过了《斗鸡檄文》的挫折和打击,将会更加出色,获得的评价绝对不会弱于“初唐四杰”之后,甚至有可能和李杜和唐宋八大家媲美。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说起唐朝诗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等等。他们固然是站在诗坛的顶尖人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成就也是时代所造就的,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初唐四杰”的贡献。

所谓“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从现在来看,普遍认为王勃的成就最高,是“初唐四杰”之首。其实在当时,四杰的排名根本不分先后,从各种史料和名人的传记来看,提及他们时,名字都是混乱排序的,这说明他们的名气都是旗鼓相当。

唐诗无疑是既春秋战国和汉末魏晋之后,诗歌的又一巅峰,但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并没有这个苗头。因为那时候的诗歌,仍然承袭了齐梁的遗风,写得倒是细致入微,特别讲究词工。但是,一方面题材太过狭窄,另一方面没有感情,实际价值不高。更要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宫体诗,特别是上官仪的“上官体”风靡一时。看起来,唐诗仍然会继续低迷,根本没有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初唐四杰”的努力,在他们的时代,虽然没有让唐诗完全摆脱齐梁的艳俗,但却已经开始扭转这个诗凤。也就是说,瑰丽豪迈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事实证明,无论是文人还是百姓,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都是识货的。四杰的文风、诗风,无疑给唐朝带来了新的活力,如同一缕新风,让诗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因此,这四杰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家喻户晓,人所共知了。学而优则仕,这在古代是最正宗的思想。四杰也抱着“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的心态,纷纷当官。当他们还是初入仕途的时候,就曾有好事者问一位叫做裴行俭的人,这四人的前途如何。裴行俭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

他的意思是,如果要想当大官,并不是在于才艺,而是在于器量学识。王勃虽然有才华,但浮躁而没有见识,难道是享受爵位的人?杨炯稍微稳重一些,应该能做到县令级别的官员,其余二人,最后能够做到县令就不错了。

这个裴行俭是什么人,敢做出如下的判断?其实,在小珏看来,他有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唐朝名将。裴行俭是苏定方的徒弟,尽得其行军打仗的精髓,偏偏又是进士出身,可谓文武双全。他为唐朝镇守边关,多次打败突厥并擒获多位突厥首领。神奇的是,在出征的时候,他能识别天气,地理,在茫茫的荒漠上行军不迷失方向。更为神奇的是,他还有一套识人的相术。他识别人,不依赖任何工具,只是凭借一双慧眼。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他有次遇到刚中进士的王眘与咸阳尉苏味道一同逛街。裴行俭赶紧迎上去,很有礼貌地向他们说:二君他日必定为相,仆有弱息,请多多关照。后来,王眘是唐高宗的宰相,苏味道是武则天的宰相,可见裴行俭眼光之毒辣。其实,王眘就是王勃的哥哥,名气却比王勃小多了,裴行俭却不人云亦云,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勃仗着自己的才华,在王孙子弟斗鸡时,竟然写下《檄英王鸡文》,结果惹得唐高宗不快,将其驱逐。后来他又因为害怕私藏罪犯而被问罪,便将罪犯杀死。虽然因为大赦而逃过一命,却连累了父亲贬谪为交趾县令。就是他去看望父亲的路上,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也是在看望父亲的路上,他溺水而亡,年仅27岁。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学成就最高的肯定是王勃。

其他网友回答

王勃等四人,文彩惊绝,却实务差了些,惜此四人生于仍注重军功的唐代,如此大诗人们,一般虚名甚高,实际却也难混得好。

其时,由安西都护回京任吏部从事的裴行俭,如此评论四杰。曰:

?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言下之意,人要先有器识实才,然后文艺,方为士人之道。王勃等人,器识能力未具,却已才名远播,这就浮躁炫露了,岂是能享爵位厚禄之人?除了杨炯生性沉稳,尚能善终之外,余者只恐难有下场。

果然,王勃文才惊绝却少胆勇,?渡海溺了水,让人救起了,却仍因惊悸而死。就这事也能吓死,胆量果真是偏小了。

卢照邻心高气傲,然仕途不得志,因郁愤而成疾,自杀而死。人生之事,十之八九多不如意。此话,本也是诗人常感叹之,而能让不如意的人生气出一场大病,这心理承受能力,也当真让人叹息了

骆宾王志大而才疏,文章写得很好,实务却是一窍不通。参与李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却不知这行军战阵之事,与锦绣文章完全是两码事,结果,任骆宾王文章再好,也是军覆身亡,灰飞烟灭了。

唯有杨炯,虽几经浮沉,总能稳得住,最后善终在了一任县令之上。

裴行俭这眼力,真够毒!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骆宾王、杨炯和卢照邻。他们都是“年少才高、官小名大”。“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四人都是齐名的,但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王勃的成就最高,王勃是个才学兼备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学天才之一。《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