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崔颢的《黄鹤楼》被称唐人七律之首?
优质回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凭吊古迹 抒发乡愁
《黄鹤楼》虚实结合,情寓景中,意中有象,富于意境美;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充满画意,富于绘画美。
一、作品原文:
黄鹤楼 唐·催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作者档案: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诗人。其早期的诗歌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代表作品为《催颢诗集》。
这首诗是吊古怀伤之佳作。诗人登临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
三、诗文欣赏:
首联: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追溯神话传说,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又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此处“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黄鹤楼看上去空空荡荡的,这个“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颔联:黄鹤离去再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这一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这个“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颈联: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茂盛。
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乡愁做铺垫。
尾联:时至黄昏不知道何处是我的家乡?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点明题旨,抒发了诗人无限的乡愁。
前两联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属于虚写;后两联则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特色品鉴: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和感受,通过凭吊古迹,抒发诗人思乡之情。
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从传说着笔,一、三句虚写,二、四句实写,接下来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最后两句抒情。虚实结合,情寓景中,意中有象,富于意境美。
2、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中,交错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白云、晴川小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五、心灵感悟:
对于古诗词的赏析,我通常采用“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通读全诗或全词,明确诗或词的重要内容;第二步是仔细研读要赏析的名句,找出该句的赏析点,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字精妙等;第三步是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名武汉人,南宫寻欢对黄鹤楼情有独钟。千百年来,黄鹤楼早已成了武汉的城市名片。
然而,黄鹤楼能有如今的名气,我们都得感谢唐朝诗人崔颢(hào),感谢他留下的这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蹴而就,给人一种高远、空阔、飘逸又伤怀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自然对诗词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解读。
我在武汉呆了二十多年,遗憾的是却从没有登过黄鹤楼。而今漂泊在外,每次读到这首《黄鹤楼》时,都会内心起伏,心潮澎湃。
黄鹤楼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那就是故乡在我内心的感受。
那个少年满怀豪情的离开故乡,从此故乡独自浮云变幻、空空悠悠。晴川历历星月不改,芳草萋萋流水不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每次读到最后这一句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红了双眼。
这么多年来,我读诗、写诗,对“诗”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七律,是古诗词创作中要求最苛刻的,从平仄、对仗到韵律,无不束缚着诗人们的发挥。崔颢的这首《黄鹤楼》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敢于打破常规,用意境与顺畅赢回自我。
《黄鹤楼》全诗虽然不在意平仄,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天成。另外,对仗上也巧夺天工,例如颈联对仗重在对意而不对形,彰显气势恢宏。
意境与韵律是具备普遍性的,也是很容易理会与感受的。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不管谁读,那种顺畅与开阔的意境都能了然于心。
《黄鹤楼》让天下诗人们知道,原来诗词还可以这么写。尊它为七律之首,无可厚非。
就像太白仙人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矫情、不造作、不雕琢,随情所起,一挥而就。
什么是好诗?这就是好诗。
其他网友回答
此诗虽然平仄方面不是严格的七律,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确认其为唐诗中的精品:
1,意境深厚。“白云千载空悠悠”,穿越时空,思接千年,令人浮想联翩。
2,视野开阔。“汉阳树”“鹦鹉洲”、远方的落日、浩渺的长江,诗人眼光如炬,胸襟阔达。
3,色彩鲜明。“白云”“芳草”“日暮”“烟波”“黄鹤”,五彩斑斓。
4,词语叠韵。“悠悠”“历历”“萋萋”运用极妙。
其他网友回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依稀记得,黄鹤楼的得名是由于一名仙人貌似叫“子安”的曾经乘黄鹤出没,故得名。崔颢的这首诗之所以显名,在于情真意切,在于让李白退却。个人认为,在唐代崔颢名声虽不显,但是这首诗却有种磅礴的寂寞感。
开篇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点明地点。
第二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笔锋一转呈现了时空的无情与在弘大。在这里,随着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登高极目的沧桑。其视线是远的。
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目光由远及近,从远处的白云到眼下的汉阳树和芳草,由上到下,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同时带有一种深沉的寂寞感。
第四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点题,也是整首诗的诗眼。诗人的乡愁随着白云苍狗,随着芳草萋萋,随着夕阳下的故乡的城关,跃然纸上。
你看过烟波浩淼的江水么?阴天,烟波,浩淼的江水,举目远望的夕阳,还有一个异乡人。
这是我一些粗浅的看法,大家轻喷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黄鹤楼品牌打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