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后赤壁赋(《读书笔记》——苏轼《前后赤壁赋》赏析)

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赤壁赋》

此本苏轼行书临习帖,笔者曾临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今选《前后赤壁赋》帖之首页作为本期“读书笔记”之刊头。一是和大家分享此帖的优越之处,如开头的举“酒”之酒字,作为每页的“典型字”单独提出用文字加以注解,这就为我们临帖时增加了趣味性,另外也有感谢编著之周世文老师之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州人,嘉祐年间进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融会贯通后而自成一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明代的董其昌曾经写跋语称《赤壁赋》:“系东坡先生之佳作,这是楚骚之一变,也是“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苏轼书法初学王羲之,中年学颜真卿、杨凝式,结体稳密,笔势圆劲有韵,笔墨丰润沉着。前者所刊登《黄州寒食贴》和今天刊登的《前后赤壁赋》正是苏轼向“尚意”书风过渡的分水岭和转捩点。此时正可用他《前赤壁赋》中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有一种质的飞跃。笔者习临苏帖,喜欢苏体,故想与爱好书法的朋友一起阅读学习东坡居士的《前后赤壁赋》两篇文章,这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孔子曰:温故知新。能阅读翻卷必然有益。
《前后赤壁赋》
解题: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占领荆州后,利用荆州的战船借上游的有利地形,进攻东吴。东吴联合刘备,以少胜多,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在长江、汉水流域有五个同名的地方,后人一般认为是在湖北的嘉鱼县。苏轼所游的地方是在湖北的黄冈。文艺创作与史地著作不同,可以见景生情,苏轼借此怀古是容许的。
此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元丰二年苏轼的政敌由何正臣等谏官出面,摘录苏平日的诗文加以穿凿附会,讦告他诽谤朝廷,逮捕下狱。出狱后降级外放,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处所,实质上就是政治隔离。苏轼在这种“软禁”情形下,出游赤壁,怀古感今,其抑郁感愤自不待言。本篇以赋体常用之主客问答的形式,发抒观感。主客所云各有不同,其实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为青春虚度而慨叹;一是以“物与我皆无尽”的庄子观点来故作旷达。不过是苦中作乐,尽情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眼前景物,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1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2

【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筹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从着我,一路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反照在地上,昂首瞥见明月高悬。向附近看看,内心异常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彼此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惋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雪白,清风吹拂,这样柔美的夜晚,我们怎么渡过呢?”一位客人说:“本日黄昏,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外形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外,到那边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老婆磋商,老婆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好久,为了应付您溘然的必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作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大直耸;山峦很高,玉轮显得小了,水位低落,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几多日子,前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登陆,踏着险要的山岩,拨开零乱的野草;蹲在豺狼外形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随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高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识,深谷响起了反映,大风刮起,海浪澎湃。我也不觉难过悲伤,感想惊骇,认为这里使人畏惧,不行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泊到那边就在那边停泊。
这时快到三更,望望附近,认为偏僻寥寂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同党象车轮一样巨细,尾部的黑羽犹如黑裙子,身上的白羽犹如皎洁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掠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分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羽士,穿戴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垂头不答复。“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原形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颠末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羽士转头笑了起来,我也突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处所。

未完待续
璞石陈秉鈺

编后语
自2018年9月起,宁马都市圈(原微马网)开办了《读书笔记》小栏目,先后连载了陈秉鈺老先生的“读书笔记系列”,至19年11月共发布150余期,并已编辑出版——《读书笔记》第一册和第二册。目前第三册也在编辑中,不久后也将和大家见面。看到现今的成果,陈秉鈺老先生很是欣慰满意。但俗话说的好,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陈老先生表示还有一个心愿放不下,那就是他想把多年积累的书法读书笔记也一并编辑成册。不过陈老先生又有些压力,那就是对当下的舆论环境心存顾虑。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执笔而行,原因不外乎有三:一,陈老先生不为名不图利,纯粹为了心中一片热忱,所以行的磊落,心中无愧;二陈老先生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些心血不被荒废,希望能给后学者以启发和助力,所以亦有提携后辈之意;三陈老先生在耄耋之年还笔耕不辍、孜孜学习,这份学习之精神确是当下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对吾辈实有表率之功。

苏轼后赤壁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