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唐太宗为何没有滥杀一个功臣?
优质回答:
李世民没有滥杀功臣源于他的自信和气度。唐朝的天下,大部分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手下的那些功臣跟着他南征北战,早就见识了李世民的勇猛和智慧,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连李建成手下的魏征都愿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所以李世民不用担心任何人会对他构成威胁。李世民是少有的明君,不管谁说的话,不管有多难听,只要是正确的,他都能采纳。他有这气度,自然不会学刘邦滥杀功臣。也不会学曹操玩弄阴谋诡计。他相信自己的文治武功能降服群臣,他也相信自己的仁德恩泽能深入人心。事实证明,贤明的君主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是靠杀戮,而是去征服人心。
其他网友回答
他已经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侄儿侄女睡了自己的嫂子弟媳。再杀功臣历史还怎么写?再说当时大唐刚建立。吐蕃、新罗等少数民族对大唐虎视眈眈,杀了功臣谁给他挡阵杀敌。
其他网友回答
在历史上可说是个明君。满朝文武附合他,唯独魏征来直的,多方面顶撞,他乃说魏征是一面镜子,时常可以照一下自己。本来李世明是个能人,这些人都是跟他出生入的战友兄弟,那个人是什么德行他都了如指掌。总之,李世明是个明君。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唐太宗滥杀功臣,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了,究其原因,共有两点,包容别人,功臣给力。
包容
除了能掰手指数的过来的几个皇帝,其他大多数皇帝心眼是非常小而且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他们的性格和心胸导致文武大臣每日都以自保为职责,什么做谏臣的梦想跟生命比起来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更别提朝中有些别有用心的官员,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利,借皇帝之手铲除异己,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唐太宗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包容。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儿,我一定好好考虑,哪怕你说话难听点,但是我忍一忍也能接受!所以你们就尽管来,放开了说,说错了我也不杀你!
魏征,唐朝著名喷子,不过这个喷子很特殊,他喷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帝,而且他把皇帝喷的服服帖帖,还通过喷皇帝把国家治理成太平盛世。魏征是非常清高却又很有才华的一个大臣。
在唐太宗成为皇帝之前,他辅佐的是唐太宗的竞争对手李建成。李建成失败之后,唐太宗来到魏征的住处,唐太宗此时已经决定不杀魏征,甚至想请他辅佐自己,他说到:“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教唆李建成刺死我?”魏征丝毫不畏惧,还说道“如果当时太子听我的话,他就不会死!”唐太知道魏征的才学非同一般,不但没有记恨魏征,反而委以重任。这再别人看来无疑是在身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呀,不一定哪天就炸了!
魏征不负众望,在朝堂上一点面子都不给唐太宗,魏征没炸,李世民反而炸了。多次气得“要杀了魏征”,但经旁人一劝,立马克制住自己。据说,魏征每天上朝之前都要与妻子拥抱告别,因为不一定哪天他的直言纳谏惹怒了皇帝,就丢了自己的小命。
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对于有才学的人,不分国籍,只要能对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有利,全部委以重任。
若他没有如此包容的心态,能容纳贤臣,能接纳逆耳忠言,又何谈后来国富民强,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之治。
功臣给力
除王君廓和张亮这种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侯君集这种忍不住诱惑且自私贪婪的,其他忠臣基本都比较本分,没有做过太出格的事情,他们大多都富贵一生。心胸开阔的唐太宗也没有因为几颗老鼠屎的出现,将开国功臣赶紧杀绝。
之所以很少有其他皇帝可以做到这样,也许就是因为他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看了诸位答案,有的观点靠谱,有的不太靠谱。历史上杀功臣有名的有两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这两人有特殊性,刘邦杀功臣是不得已,汉朝的建立,实际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延续,但分封制延续了近千年,一些功臣坚持分封制,对抗中央政府,刘邦坐在火山上,后半辈子都在平叛。当然,不排除有误杀的,但几个大的都有谋反现行才杀的。朱元璋杀功臣也有特殊情况,太子早逝,朱允文继位,朱元璋担心镇不住,也大开杀戒。不杀功臣的也有三人,刘秀,李世民,赵匡胤。刘秀和赵匡胤都是以富贵安置功臣,李世民以爵位安置功臣。这三位,有个共同点,文化底蕴比较厚实,不是出身草根,眼界比较宽,的确有治国大才。说到唐太宗,他的宽容,还得益于长孙皇后的提点,不然,魏征早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