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文是谁的笔名(任仲文干什么的)

任仲文是谁?

任仲文是人民日报评论员的集体署名。作为外国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以及国内各界判断时局的重要参考,人民日报评论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任仲文”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4600字)。而任仲文亦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评论团队。“任仲文”开后修改为“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

求是的秋石先生是谁?

《人民日报》有时发表的评论文章,会署诸如“任仲平”、“国纪平”、“柯教平”之类的名字,“任仲平”就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可想而知,《求是》杂志在发表重要理论文章时就会以“求是”二字的谐音“秋石”来署名。显然,“秋石”并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这样的文章一般是《求是》杂志成立的专门的小组写的。

人民日报的“任仲平”、“钟轩理”、“仲祖文”、“来论”是什么意思?

答:

1、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2、钟轩理:中宣部理论组。

3、仲祖文: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

4、来论:读者来信言论。

每一篇由人民日报特殊笔名文章,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任仲平的介绍?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全文4600字。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

23年前,一个偶然的创意让“任仲平”开始了一段特殊之旅。15年来,“任仲平”同志风雨兼程,写出55篇评论,他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两个阶段

任仲平项目组组长、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将这15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3年到2003年5月。初成风格阶段。每年一到两篇。选题上,偏重理论时政的大主题,宏观的理论性题目比较多。这个阶段10年之内,一共写了20篇,平均一年两篇。

第二个阶段:2003年至今,共有35篇。“任仲平”创作进入了有规模、有机制、有影响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5月22日,胡锦涛同志对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作出批示: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文字清新。体现了《人民日报》在政论方面的优势。望再接再厉,让“任仲平”这一优势“品牌”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仲平的写作风格?

自进入新世纪后,“任仲平”同志一直在现任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同志的领导下,更准确地说,他也是“任仲平”同志,是很多任仲平文章的主创者。6年来,从人民日报分管理论的副总编,到总编辑直至社长,他的官职换了好几个,但一个职务始终没变:任仲平项目组长。也许正因为这种连贯性,造就了这个品牌,形成了“任仲平”创作机制。张研农社长概括为“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

七八条枪

“七八条枪”,指的是一种组织架构。“任仲平”成员来自全报社,有社领导,有部主任,有资深记者、编辑,也有入社不久的年轻人。大家各有专长,平时各忙各的,任务一召唤,便跨部门选人组合,项目负责制,任务完了就散。所以任仲平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产物,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像获得总书记批示的《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一稿,有来自6个部门9个同志参加。《论三贴近》有7个部门13个同志参加。

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指的是一种工作标准。大家精心、精致、精当,一稿、二稿、三稿,最终定稿,其间必经若干反复,以至推倒重来,直到所有人都觉得“还行”。成稿时,往往已脱胎换骨。比如,《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改了9稿,结构多次调整,段落再三修改,文字反复斟酌,题目是倒数第二稿才改定的。今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走好全国一盘棋》,写了近两年,初稿4万多字,改了14稿。去年获中国新闻奖的《长征,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改了11稿。

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指的是一种民主风气。在“任仲平”内部,即便对社长、总编辑发表的意见,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谁都可以表示不同看法。这样做,有时是为了文章框架,有时是为了主要观点,有时只是为了一个字词或标点的用法,实在统一不了,甚至会通过“票决”的方法来定夺。

任仲平等笔名由来?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也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品牌。它创建于1993年底。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全文4600字。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

任仲平是谁?

任仲平不是一个人,它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品牌。为配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要政策方针出台、国内重大社会事件发生,1993年起,人民日报社组织写作班子,以“任仲平”文章的形式,对关系国家发展全局性工作的事态进行针对性的深度评论。 “任仲平”的叫法,把这个品牌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信任。到目前为止,它已发表过百余篇文章,有力地引领着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任仲平”文章,以高屋建瓴的论调、真挚的民族情感、深入透彻的说理、文学的语言,创造性地诠释了社会思潮深刻变化时期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和丰富内涵。 对于关注中国历史进程的读者来说,《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选》是倾听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心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