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由来是什么 汉族由何而来

网友提问:

汉族的由来是什么?

优质回答: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称‘’华夏”或“诸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占人口比例都超过90%。

汉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在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取得胜利,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和原来在山东境内的东夷集团融合,上古大华夏部落联盟最终形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

约4600-4000年前,华夏族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

华夏远古文明传承脉络大致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

在4100~2900年前,黄河中下游华夏族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华夏族又从分裂走向统一。

以后随着中国疆域的扩大,汉族发生多次人口大迁徙,但基因并不像其它民族一样成为混血民族。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后证明,汉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纯种民族之一。

今天的汉族人,占压倒性主体(超过90%)的是O—M175。 汉族的y染色体标志是OM175,说明汉族来自于同一个父系,是同根同源的一家。汉民族是由先羌(标志性基因O3—M122)分化而来,这里要做了说明,、O3—M122是O-M175发生了变异后形成的最大三个子支系(其他N多小类型都不算)之一,其他的二个子支系是:O1—M119、O2—M95。

特别强调一下的就是具有O1—M119的民族就是以蒙古人,满人为代表的阿尔泰语系民族,以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东夷““百越”等民族的直系祖先。

其他网友回答

汉族的起源是个动态的过程,他是以夏朝遗民为绝对主体,随着夏朝衰亡、商朝建立,不断分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他有几个重要的时间地点节点。由于汉族姓氏几乎99%来源炎帝、黄帝、蚩尤华夏帝王及其子孙。因此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夏朝所处位置和始止时间、迁移路线。公元前6200年第四纪冰川末尾期最后一次小冰期经过上百年,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山冰盖冰川退化,海平面从低现在海平面180米,逐渐上升。现代华夏人从亚特兰蒂斯和土耳斯哥贝克力山地,向两河流域下游迁移。第一站是著名的两河流域。从亚特兰蒂斯迁移来的先民掌握,古代农业文明在这里建立伊甸园,他是史上第一所大学,传播语言文字,农业畜牧业,天文历法,科技水利,马车船舶,金属冶炼,城市规划建设等,随之第一个文明国家苏美尔邦国产生。随着时间推移这里城邦国越来越多。属于炎、黄部族的苏美尔邦国后来发展到十二个邦国,还有亚速、埃兰、赫梯、卡德尔、西伯来邦国,之后二千多年由于人口膨胀、气侯变化、战争,苏美尔邦国整体迁移,巴比伦楔形文字记载:“公元前2200年苏美尔邦国变成一片废墟”。公元前2224年他们从伊朗高原迁移至印度河流域,建立以哈拉帕邦国为中心的夏朝。根据历史记载夏朝是有典籍、档案的文明古国,即夏朝具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洪范〉、〈政典〉、〈甘誓〉、〈禹刑〉等典集。有青铜冶炼技术,大型宫殿和城市建筑,管理和祭祀阶层。 其城市布局分内、外城、神庙,这也是中国古代每个王朝都城都具备的布局。夏朝起止时间约458年,我国有两个主要〈纪年表〉,第一,司马迁〈史记〉记载夏朝起止时间从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第二,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纪年表:记载夏朝起止时间为公元前2224年至公元前1766年。根据考古发现在中国范围内符合文明古国标准的(成熟文字系统)只有殷墟安阳,但殷墟测年只有3300年,达不到夏朝起止时间。符合夏朝起止时间,又在文字、青铜、鬼神祭拜、天文星象、农业畜牧业、丧葬习俗与商朝吻合的,只有在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境内哈拉帕、摩亨约.达罗城为代表的文明古国。下图:摩亨约.达罗城,羌寨。摩城民居和羌寨多相似。这两座城邦国经碳十四测定:他们具有青铜、文字系统时间,从公元前2200至公元前1760年左右。公元前1766年(少部分公元前1750年)这些印度河畔邦国均变成废墟。这些古国起止时间和邵雍纪年完全一致。实际先秦经典如〈诗经〉、〈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已指向了这个方位“昆仑墟”(又称夏墟)。根据考古发现那个时期印度河流域有数百个大小大一文明邦国,符合〈诗经〉:“诸夏”的描述。公元前1766年左右数百个城邦国变成废墟毁,邦国人那去了。公元前1766年前后哈拉帕地区突发连续数年干旱人畜生活发生危机,夏朝王桀率土之滨数百个邦国离开印度河流域数百个邦国。移迁是有序进行的,其中蚩尤邦国、彝、瑶、水、楚等邦国受令作为先遣迁移部队出发,从巴基斯坦哈拉帕翻越喀拉昆仑山率先到达西域,炎帝邦国殿后。下图:莎车县兰干公元前3750年青铜遗址。夏王桀本部与商邦国一起出发,到达南疆莎车县附近,商邦国首领商汤趁机控制夏桀,宣称为华夏族领袖。桀的子孙趁商不备率部分族人一路北上直至内蒙古高原,经数百年繁衍形成后来的匈奴,〈史记〉记载:“匈奴为夏朝遗民”。而炎邦国首领得知商汤政变后,认为其夺位不正,停留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地区,部分进入青藏高原,未随迁移大军东进,后来根据其所生活区域又分裂成为藏、羌、大月氏、北膘、氐等族。蚩尤邦国即苗、九黎邦国得悉后也不认为商汤正统性,从关中迁至山东境内,后与商战争失败迁移湖南、云、贵等地。彝、瑶等邦国也不认为商汤地位合法,从河西走廊直径迁至四川、云南地区,在那里也分裂成十几个少数民族。楚邦国首领也不服商王管辖率本邦族上迁至湖北境内,秦汉后楚邦国又与中原各邦国合并成汉民族。公元前50年炎帝后裔大月氏建立南到印度洋,北至咸海,东至孟加拉,西至阿姆河,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强大帝国贵霜帝国。他与当时的罗马帝国、东汉帝国齐名。〈竹书纪年〉:周穆王曾到西夏国与大月氏共叙亲情。1500年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到了河西走廊夏人进一步分化,留在河西走廊的后来形成羌族。向南移居青藏高原的形成藏族,向西南方向属缅族、党项族、巴、蜀。还有部分人这时也从大部队分化出来进入内蒙古大草源,他们形成后世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大部分人直奔中原,河南二里头经考古测定最早的青铜意义时间为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720年。 这是夏人到达中原的标志性时间节点。到达中原后又有部分夏人南迁,如苗、侗、黎、白、水、纳西等南迁形成南方少数民族。夏人在中原建立商朝后,在中原形成以夏人为核心的汉族雏形。周朝后少部分与东夷、南蛮、北狄、戎部族融合,到了秦汉时期汉族人已基本形成,仍然是夏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

创建于2018.2.22

编辑

其他网友回答

汉民族自称是炎皇子孙,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前,生活在姬水流域的黄帝率部卒进入中原地区。黄帝部落同东夷人的炎帝部落产生冲突,炎帝战败臣服。炎黄部落战胜蚩尤,和部分黎民共同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下来,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分成赵人,韩人,魏人,楚人,秦人,齐人,燕人,称周边的民族为夷狄戎蛮。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统一华夏。秦朝仅存在十五年,重新拢起来的华夏人还没有来得及统一认识,便亡国了,否则,我们今天该称为秦人。

汉高祖刘邦是汉民族,汉文化的奠基人。三年楚汉战争,刘邦胜出。当初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在汉中,以地名称汉王,所以,建立王朝的名字叫汉朝。今天汉族这个名字同项羽有一定的渊源。

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代,国家己经非常强大了。汉武帝是雄材大略的皇帝,他凭借强大的国力,东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南灭赵武越国,平定西南夷,在河西走廊设张掖,武威,洒泉,敦煌四郡,北击匈奴,西征大宛,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周边国家把生活在汉朝境内的居民称作汉人,把汉朝官员称作汉使,汉境内的居民经过六七十年的融合,书同文,车同轨,儒家思想成为共回思想。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汉武大帝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称号。汉武大帝是把汉民族发扬光大的人,功高如日月。

此后,两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大家庭中,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大的一个族群,也是世界止人数最多的民族。

其他网友回答

汉族名称的由来有三:

1.汉族的名称,得名于汉朝。

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他的军队为汉军,建立的国家名称为“汉”。

2.汉朝时的少数民族把来自于汉朝的人统称为汉人,于是华夏族的后裔便逐渐以汉人自称。

我们是炎黄子孙,最初以华夏族人自称。以华夏族为正统,四周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汉高祖刘邦建立了统一的汉王朝,到了汉武帝,汉朝的经济文化非常强大,达到鼎盛。从此,汉朝人与各地少数民族的沟通交流渐渐频繁,少数民族人称我们大汉子民为“汉人”。

3.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

汉朝以后,“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朝历代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许多民族融入汉人行列,汇入汉族之中。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3%左右。它人口最多、分布最广,为中国的不断发展进步与民族融合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的民族为汉族,我们是汉人,我们的语言是汉语,我们的文字是汉字,我们的姓氏是汉姓……

其他网友回答

汉族为中国的主体民族,人口12.8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2021年)。

汉族是由古代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长期逐渐融合而成;曾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三朝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他们皆自认黄帝为其祖先,然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与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

西周时,已出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不同文化系统的蛮、夷、戎、狄等,但此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格。

春秋时,“华夷”之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均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

至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已形成了诸夏统一的趋势;而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渐与华夏融合,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

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四百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居主导地位。

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汉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之间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汉族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