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网友提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

优质回答:

留守儿童是当下中国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上千万的留守儿童给很多家庭、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足够的关爱、及时有效的管教、充分的教育,导致不少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走上了歪路,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需要重视。

要想解决教育留守儿童,尤其是强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的清楚留守儿童是怎么产生的。

留守儿童怎么来的?

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提高全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拉大了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偏远落后地区的人,如果不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选择留在家乡,靠着一亩三分地来过活,往往会很难维持生计,养活自己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有经济能力结婚、养育孩子了,离开家乡外出挣钱谋生,把孩子留在老家给老人照看,变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二、农村出来打工的人,大多是在工厂、工地等地方做工,城市里的住宿成本高昂,往往很难找到低廉的住处,也就只能选择住集体宿舍,即便是夫妻俩在同一个城市打工,很多时候都难得见上一面,也就更没有条件把孩子带上一起生活,如果要把孩子带上,必然需要租房住,生活成本将会随之飙升。

三、农村打工者的婚育年龄一直有年轻化的情况,自己的心智都没有成熟,因为家人的要求和安排,过早的结婚、生子,还没有养育孩子的心理准备,干脆放下养育的责任,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出去打工,乐的自由自在。

以下这几点问题不容忽视

一、不少打工家庭,在生下孩子后,没过多久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对于3岁以内年幼的孩子而言,最需要妈妈的疼爱、关怀和陪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缺少母亲的陪伴和照料,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长大以后普遍会出现安全感缺失、寻找母爱替代、感情淡薄等问题。

二、孩子在三岁到七八岁这个期间,是性格、品行、习惯、价值观、行为规范、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言传身教、做出及时的指引和纠正,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坏习惯,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严重的还ke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帮忙照料,老人养孩子总是习惯娇惯、让步,不舍得立规矩,只要孩子哭闹,基本上都是对孩子让步的多,导致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缺乏挫折教育,没有规则意识。

四、孩子的成长期要经历幼儿、少年、青年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打架、斗殴、吸烟、逃课的行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如果家长不能在身边进行及时有效的管教,那么等你返回家乡再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可能会觉得后悔莫及。

五、一旦错过孩子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缺少足够的陪伴,父母再想和孩子培养紧密的亲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能够用来联结你和孩子的情感纽带,可能只剩下血缘、母子关系、抚育责任和生活费来源了。父母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陪伴是教育的重要前提,而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父母却不得不面对分隔千里,常年不能相见的现实,这种状态下,谈父母教育就变成一个伪命题了,毕竟,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你又怎么及时的了解呢?

因此,我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最好有一位父母回到孩子身边。

如果不具备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话,建议最好由妈妈回到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的成长,辅导孩子的学习,指引孩子的发展。妈妈可以在本地找一份工作,避免自己过于清闲、荒废了时光,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尽量陪着孩子一起。

二、做好榜样很重要。

你不能一边要求孩子不要学抽烟,一边自己吞云吐雾;你也不能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自己在打麻将;你更不能陪着孩子玩耍、学习的时候,自己在刷手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并不会变成你所期待的那种人,除非,你自己能够做到。

三、跟孩子保持及时的沟通交流

现代的通讯手段很发达,即便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你也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络、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多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对孩子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觉得跟你们的距离很亲近,原因打开心扉跟你们沟通,只有拉近你和孩子的内心距离,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的这件事。

四、跟老人、老师及时的进行交流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父母的持续关注,也需要孩子的照料人(老人)和老师的用心,父母需要跟老人沟通照料孩子、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态度,让老人更好的把握尺度分寸。跟老师的沟通,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培养跟老师的感情,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国家,政府应加大力度。在学校,教师的配置上做实事,让亿万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放心的为国家多做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体化的产物,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城市里的教育资源有限,而且每个孩子都随父母进城就读也不现实。

现在的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乡镇以下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今后国家整体的发展。

我所在的乡镇是地区经济比较好的,是全省十强第五,依然有很多人外出务工,全镇的留守儿童约近200人,小学和初中的比例约为4:6。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整个教育系统都十分重视。

我的学校的做法就很到位,教育的效果也很明显。

首先,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小组。

其次,为每一个留守儿童根据班级授课情况安排一位辅导员老师作为留守儿童的帮扶老师。教师从学习上,思想上了解和帮助学生。侧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疏导和帮助。

第三,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在这个活动场所读书、下棋、做游戏、锻炼身体,遇到困难时可以找辅导员老师帮助。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爱。比如我们开展的端午节留守儿童一起包粽子活动;重阳节一起登山活动;各种体育和文字活动;节假日和父母连线活动。

第五,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引导。管理留守儿童的多为农村上岁数的爷爷奶奶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没有科学的方法。要不是宠爱过度,或者是放置不管。多组织监护人学习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科学管理办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往往是学校忽视的,做好了,事半功倍,因为教育的主体还是其监护人。

第六,是要疏导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要让孩子知道留守儿童不是贫困儿童,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我校一开始开展活动时,有很多学生不乐意参与,但经过疏导后,消除了孩子的顾虑,效果很好。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教育问题,不是只靠某个学校,某个人能做好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否则这些孩子的成长会成为今后社会的大问题。让我们都来关注留守儿童,付出一份支持与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留守儿童在我国农村非常普遍,父母为了谋生,远走他乡,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小孩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留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成了一类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

一、与孩子随时保持电话联系沟通。

尽可能抽工余时间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生活(吃、穿、住、行)和学习等情况,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为孩子排优解难,认识孩子的优、缺点,鼓励帮助孩子发扬优点,指出缺点,帮助改正。同时满足孩子正当合理需求。

二、与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交流沟通。

随时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生活、卫生、学习情况,请父母帮助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三、与孩子老师保持联系沟通。

了解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情况,请老师多鼓励孩子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尽管因为工作原因,与孩子聚少离多,但只要用心去投入,通过老师、孩子、自己、自己的父母共同努力,相信孩子一样会成为德、智、体、美、劳、心、创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多联系,多沟通让留守儿童和自己心在一起,孩子就会不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留守儿童”一个词包含了许多无奈,我们身边有不少的这样的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祖辈一起生活,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更多。

怎样才能让这些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呢?

1、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学校教师要了解自己班级学生情况,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微信群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2、关爱、鼓励每一位孩子

有些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觉得不受重视,形成自卑、胆小的性格。同自己的爷爷奶奶有代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这种情况,孩子的父母要经常同他们沟通,视屏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出来打工的辛苦和为什么要出来,要坚强的面对一切,知道父母是永远爱他们的,在为全家的幸福生活努力打拼。

3、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因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对他们会有一些愧疚。在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要求不高,只要他们吃饱穿暖就行,渐渐的会管不住他们,极易养成纪律性、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差的缺点。学校要及时同家长沟通,提出改进缺点方法,同孩子交流为什么自己会成为留守儿童,为了以后的生活自己应该怎么做,用身边先进事例激励他们进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