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文化街(【西城之最】全国最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

琉璃厂文化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全国最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位于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外,东至延寿寺街,西到南北柳巷,由东、西琉璃厂两部分组成,全长约七百五十米。这里聚集着众多历史悠久、专营古旧书籍和文玩字画的老字号,反映着我国明清以来学术文化事业的兴衰,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风俗的特征,成为驰名中外的文化交流场所和旅游观光胜地。
辽代时,琉璃厂是城外郊区的一个小村落。元代在此设官窑,烧制琉璃瓦件。明代建北京宫阙,琉璃窑规模扩大,成为工部所属五大厂之一。清乾隆年间,琉璃厂窑迁到京西,但琉璃厂的主要建筑一直保留到清末,并演化成了地名。
清初,琉璃厂附近居住着一些汉族官员;加之会馆兴起,促使进京官员、举子、商人聚集,书肆及文化用品商店兴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编纂四库全书,促进了书业的发展。琉璃厂一带,书肆繁盛,碑帖字画、金石文物、文房四宝、刻版镌碑等店铺作坊也围聚而来。琉璃厂由此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一条文化街,成为人文荟萃之地。
康熙后期,年初集市迁移至此,时称“开厂甸”。每逢春节后的半个月里,全城及附近县份的商人云集琉璃厂摆摊设点。图书充栋,宝玩填衢,百货竞呈。厂甸“一市人如海”,成为北京人节日重要文化场所。这又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人们每每把厂甸与琉璃厂相提并论。
民国时期琉璃厂的古玩摊
辛亥革命后,新书业在琉璃厂兴起。1927年开通和平门,增辟南新华街。琉璃厂被分为两部分。西部以书业为主,东部以文物业为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等陆续在这里建立,印销教科书及学术、文化著作。琉璃厂文化街店铺群中,出现戏曲小说汇集、杂志期刊集配、古籍版本专营、碑帖信札收集以及装裱修补书籍等专业的细分化,涌现出了版本、字画、碑帖等领域的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琉璃厂店铺经调整、合并,分门别类成立了古旧书籍、碑帖、字画、笔墨文具、装裱修补等专业门店,保留了一些有传统特色的老字号。传统生产经营特色及工艺技术在这里得到发掘、整理和提高。文物古玩业也走上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健康轨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琉璃厂文化街进一步焕发青春。以我国古籍字画、文玩器物、民间工艺等为经营内容,集发掘、整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于聚散流转中继承传统文化商品的生产经营技艺,并不断发展、创造。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一得阁的墨汁、印泥制造,以及这里的风筝、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的发掘与产销,都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琉璃厂文化街新颜
琉璃厂文化街以博大丰厚的内容、古朴独特的方式,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和观光游客,促进了中外交流,培育了学术及各方面人才,在推动北京城市文化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琉璃厂文化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