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几个月 明仁宗朱高炽之后谁继位

网友提问: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优质回答: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 生于洪武十一年,于洪武二十八年被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被父亲明成祖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在皇太子之位苦熬了二十年之后,终于于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熬死了父亲明成祖,荣登九五。但是,仅仅九个月之后,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便去世了,年仅四十七岁。明仁宗究竟是怎么死的,史籍记载很少,明朝公开的官方史料只记录了明仁宗从患病到病重、死亡的过程,并没有交代明确死因,这就让明仁宗的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于是,各种猜测出现了。有说明仁宗是“马上风”,死于纵欲过度的;有说明仁宗是被胞弟朱高煦派人暗杀的;更有甚者说明仁宗是被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派人暗杀的;最离奇的居然还有说明仁宗是被雷劈死的!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被雷劈死之说太过无稽!的确有被雷劈死之人,但是从古至今被雷劈死的名人有几个?被雷劈死的皇帝又有几个?这种概率简直比小概率事件还要低!几乎不可能发生。那么,暗杀说呢?这个乍一看可能性似乎还挺大的,但仔细琢磨琢磨,根本站不住脚。

自古以来,政治暗杀都是有诉求的。简单说就是,杀了被暗杀者之后,买凶者或者执行者是会有下一步政治行动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朱高炽和明宣宗在明仁宗去世后的表现。明仁宗去世后,朱高煦并没有身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封地乐安。而且,得到消息的朱高煦首先做的是派人在途中截杀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的明宣宗。因为事起仓促,朱高煦居然没有截到明宣宗!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如果是朱高煦谋杀了明仁宗,那么他必然是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的,让明宣宗漏网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会发生,似乎太不可思议了。更何况,如果朱高煦想弑兄篡位,自己提前进入北京、制造“兄终弟及”的既成事实难道不比单纯派人半路截杀明宣宗要更加稳妥?可是,朱高煦并没有。那只能说明,朱高煦是在明仁宗去世后才得到消息的,只因为山东比江苏更靠近北京,他才有机会在半路截杀明宣宗。可惜,事起仓促、准备不充分,居然让明宣宗漏网了,这样是不是更加合理一些呢?

至于明宣宗,他就更加不可能派人暗杀明仁宗了。首先,明宣宗彼时三十岁还不到,而且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后来只活了三十八岁。更何况,彼时明宣宗已经是皇太子了,名分早定,加之明仁宗身体并不好,他是很有期待的,并不需要急于抢班夺权。其次,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明朝的皇帝和皇太子实际上是分居北京和南京的。如果明宣宗弑父篡位,他不太可能一直待在南京,直到明仁宗去世后才前往北京奔丧。且不说其他问题,光就他那位比自己离北京更近的叔叔朱高煦就是个大障碍!要想抢班夺权,就只能先朱高煦下手,即便明宣宗不在北京,起码也得在现在的河北境内等着,这样才能比朱高煦更快,不是吗?可是,并没有!否则也就没有后来朱高煦派人截杀明宣宗的事情了。由此可见,暗杀说也站不住脚!

那么,“马上风”说呢?这个还真有可能。据史籍记载,明仁宗是个将近三百斤的大胖子,走路都要人扶,这样的体型,到了四十多岁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妥妥的“三高人群”!作为皇帝,而且是勤政的皇帝,明仁宗的工作压力肯定也小不了。这样的身体状况、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加上床上的那点儿小爱好,兴奋过度、突发“马上风”死在女人肚皮上,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但并不一定就是明仁宗的死因。个人更倾向于明仁宗是死于遗传性疾病,至于是什么病,几百年过去了,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明仁宗之后的明朝皇帝,除了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的!有人说,那是因为明朝皇帝普遍纵欲,而且喜欢服食春药、丹药所致。但是,明朝那么多没有实权的小宗藩王们整日里就是滚床单、生娃,服食春药、丹药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没有如此大规模英年早逝呢?而且,明朝的皇帝并没有被权臣、逆臣弑杀的,都是正常死亡。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他们患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否则,如此大规模地早逝根本无法用医学常识来解释。因此,个人认为,明成祖或者仁孝皇后徐氏很可能存在隐匿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在他们自己身上没有表现出来(事实上,仁孝皇后徐氏也不长寿,只活了四十五岁,很可能病根在她一方),但是他们的后代就遭殃了!明仁宗活了四十七岁、明宣宗活了三十八岁、明英宗活了三十七岁、明代宗活了二十九岁、明宪宗活了四十岁、明孝宗活了三十五岁、明武宗活了三十岁……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的!即便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也没能活过六十岁。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可活了七十多岁呢!

因此,个人认为,明仁宗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死于家族遗传性疾病。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并没有证据可以证实。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或许明仁宗只是死于急性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没有可能。又或许他就是正常死亡,毕竟在那个年代,四十七岁也算不得太短命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非正常死亡率很高的职业。正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许多皇帝的死亡,都会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四十六岁接替朱棣,成了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仁政,休养生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然而,这位仁君在位仅仅九个月,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享年四十七。

关于朱高炽的死因,一直都是未解之谜,明朝官方历史以及清朝修的《明史》全部只字未提,这就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太子谋害说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往往十分微妙,名义上是父子,实际上也是君臣。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君臣,太子是储君,如果迫不及待了,就会取而代之;皇帝是君,发现太子有不好的苗头,可以更换太子。所以,两人既有竞争关系,还要相互提防。

朱高炽在做太子的时候,每天都提心吊胆,朱棣好几次都想改立朱高煦。最后,在文臣的力保下,朱高炽才有惊无险地转正。朱高炽性情比较温和,还能安分守己,他的儿子朱瞻基就不一样了。

朱瞻基出生就自带英气,深受朱棣赏识,还被立为皇太孙。与朱高炽温厚的个性相反,朱瞻基喜欢阴谋诡计,很早就已经不安分了。

当了太子的朱瞻基,离皇位仅一步,他有无数理由说服自己不顾亲情,也有无数方法送朱高炽见先帝。

朱高炽去世前后,朱瞻基的行为都很反常。先与朱高炽身边的宦官密谋过;然后本该去凤阳,结果直奔南京,而且在南京就预料到朱高炽去世;回京奔丧,很快就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自信;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

朱瞻基的动机与反常行为,让他成为朱高炽去世的最大获益人和嫌疑人。

身体问题说

朱高炽当太子时过于谨慎,对自己各方面也很苛刻,当了皇帝后,没有约束,身体上也要解放自我。

有一次,一位大臣上书朱高炽,劝他在“夫妻之事”上要节制一下,切断与朱棣妃子的不正当关系。朱高炽看完奏折后怒不可遏,差点要了这位大臣的命,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不忘诅咒这位大臣。

有理由相信,朱高炽当皇帝后确实有纵欲的习惯,甚至与朱棣的妃子真有“那点事”,大臣的劝勉戳中了他心里的痛,否则他也不会如此介怀。

当时的朱高炽47岁,体型偏胖,体质偏弱,如果再加上纵欲,身体就会吃不消,不排除他是明朝的“汉成帝”。

《病逸漫记》记载,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患上“阴症”。“阴症”是一种很怪的病,无药可治,朱高炽病急烂投医,服食“金石之方”中毒而亡。

关于朱棣去世的种种猜测,还有“雷劈说”“心脏病发说”。

综上: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朱高炽的死因,但我觉得“太子谋害”的可能性最大。很明显,朱高炽的死因记录被刻意删除了。谁有能力删除?继任者朱瞻基。只有当事件与之相关,并让其心虚,他才会删除相关的历史记录,只是这样反而显得自己欲盖弥彰。

其他网友回答

《大明风华》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大明热”却经久不衰。特别是由梁冠华老师饰演的朱高炽,胖胖的样子,很惹人喜欢。

不过,朱高炽登基后10个月就突然去世,死因一直有很多人在讨论,究竟哪个有道理呢?

我是三少,我们一起来讨论。

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篡位谋杀的吗?

朱高炽之死,有人认为是儿子朱瞻基干的。这个观点,很有些站不住脚。

第1:朱瞻基的太子位一直很稳!

朱瞻基作为太子,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因素。从朱棣的培养开始,朝中的大臣,对于朱瞻基个人都是很拥护的。

第2:朱瞻基是位明君!

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朱瞻基,他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鲜有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仁君。他的这种仁,是骨子里所俱有的,无须装腔作势。这样的人,不会手刃自己的亲生父亲!

第3:朱瞻基没有必要杀父亲

我们都知道,朱高炽从小就身体不好,到了后来,走路都需要人搀扶。朱高炽登基的时候已经46岁了,这种年纪对于朱高炽来说,已经算是高寿了。

面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父亲,做儿子的何须背上杀父的千古罪名呢!

所以,朱瞻基不会杀自己的父亲!

朱高炽是心脑血管发作而猝死的吗?

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走路都走不动。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恐怕四高都占全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史书上说,朱高炽特别爱吃,也特别能吃。

那么,这么胖的身体,又能吃,又无法锻炼,冠心病肯定是有的。

如果说,朱高炽是心脑血管病引发的心梗而猝死,那在猝死前心脏非常难受,表现如:心绞痛,难受等等。

而据史书记载:朱高炽识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像改变,连忙召集蹇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

又叹息说道:

“我建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这段临别的话,发自肺腑,在场的人都哭了。

心梗的时候,疼痛难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看天象。

如果是脑卒中的话,更不可能。因为如果是脑卒中引发的猝死,在临死前早就不醒人事了。

所以,因为疾病引发的猝死,也好像战不住脚。

朱高炽是被被人投毒而死的吗?

有人说,朱高炽是中毒而猝死的,投毒人是恭肃贵妃郭氏,武定候郭英的孙女。

话说,郭贵妃嫉妒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她也生了3个儿子。如果张皇后死了,朱高炽有可能立郭贵妃为皇后。因为郭贵妃长得貌美如花,很受朱高炽的宠爱。

再往深处说,如果郭贵妃真的当了皇后,那么她的儿子是不是也可能当太子呢?

所以,张皇后生日的时候,郭贵妃就献了一杯毒酒给张皇后。结果这杯酒张皇后并没有喝,而是由坐在身边的丈夫朱高炽一饮而尽,替代喝下了肚,接着就一命呜呼了!

郭贵妃后来愧疚自杀,最后给仁宗皇帝殉葬了。

好像,还说得过去哈!

仔细看看,如果郭贵妃真想杀死张皇后,为什么要选择在大厅广众之下送毒酒呢?

假设皇帝没有代张皇后喝毒酒,而是张皇后自己喝了,当场毒发身亡,郭贵妃作为献酒的人,嫌疑最大,她还有命活吗?

再说了,投毒,就悄悄地投不可以吗?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呢?

喝毒酒的人,轻则头昏眼花,肠胃难受,心里不舒服,重则七窍流血,朱高炽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看天象了。

所以,朱高炽误喝毒酒身亡的可能性,也不大。

朱高炽是纵欲而死的吗?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朱高炽是男人,对于女人肯定是非常喜欢的,他也有资格喜欢,因为他是皇帝,他的后宫美女如云。尤其是之前他监国20年,太子之位摇摇晃晃,自己的两个兄弟又不时的惹事生非,他的内心和身体都在煎熬。

等老爹朱棣驾崩后,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些。所以,对女人也更加放纵。

有史记载,大臣李时勉曾经上奏明仁宗,劝他谨嗜欲等等。朱高炽看了奏折以后,非常生气,差点要了李时勉的命。

皇帝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这说明李时勉的话触到了他的痛处!哪里痛呢?朱高炽的心里痛哦!

他倒是想放纵自己,但是,无奈他放纵也困难!因为他长期的药罐子,身体又胖,整个的身体已经是微微颤颤,对女人有心没有多少力呀!

我们再看看史书的记载:朱高炽死后,葬礼极其简单!

为什么皇帝死了,葬礼极其简单呢?如果是正常的猝死,也没必要极其简单呀!我们姑且想得深奥一点,可能皇帝的死不太正常,死像也不怎么好看。

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想放纵自己,怎么办呢?

服用丹药!

唐宣宗李忱的死,可以对朱高炽死有启发。《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记载:

“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

根据其病征,有人说其背上生了恶疮,应该是壮阳药补过了头。李忱死时已经50岁,这个年龄好像只有服食壮阳药,才能享受得了后宫的如云美女。

所以,朱高炽很有可能服用了壮阳药。这些壮阳药除了有春药的作用外,还可以大补。有的壮阳药还含有重金属,有毒。

雍正皇帝之死,也有说是长期服用道士所炼的丹药而死,死时 “七孔流血”。

那么,仁宗皇帝如果也服用丹药的话,身体在大补之下会更加虚。身体在虚的时候,他的头脑是清醒的,所以可以识别天象天象。

吃多了壮阳药而暴毙,历史上的皇帝有好几个,最后的样子都不好看。汉成帝刘骜、南朝齐明帝萧鸾、唐高宗李治等等。

不仅样子不好看,名声也不好吧。

所以,快速安葬明仁宗,又给他几个妃子陪葬,让他在极乐世界里,一直有美女陪着不是很好吗?

三少说:

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只有岁月知道!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明仁宗洪熙皇帝的驾崩还有一丝神秘色彩,据《明仁宗实录》记载,仁宗朱高炽夜观天象,预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时,对杨士奇说:“天命之矣!”叹息而起。

上图明仁宗朱高炽

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三日,仁宗朱高炽驾崩于钦安殿。仁宗之死,之前未见任何的征兆。十一日,仁宗尚在处理政务,命“行在翰林院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俱以言事改都察院掌道监察御史”。然而,正是在十一日,“上不豫,召尚书蹇义、杨士奇、黄淮、杨荣至,命杨士奇书敕,遣中官海寿弛召皇太子”。十三日,仁宗驾崩于钦安殿。

上图蹇义

短短一天,仁宗暴亡。其猝死原因有多种说法,包括“雷击”“纵欲”“中毒”“心脏病”诸说,更有危言耸听者认为是太子朱瞻基谋杀了父亲。

诸种死因中,“中毒”之说较盛。传说,郭贵妃于张皇后诞辰之日邀请皇帝、皇后到其宫中饮酒。席间,郭贵妃向皇后敬酒,皇后不喝。朱高炽说:“尔又多疑耶?”随手取酒-饮而尽,而郭贵妃大惊失色。朱高炽很快驾崩,郭妃亦自缢,而适逢此时又有雷声,故又有雷殛之说。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当时的朝鲜使臣曾在北京打听仁宗皇帝的死因,“或云天震之,或云病而崩,讳之也”。

另外有一种说法说奸邪小人进“金石之方”以致朱高炽误服而死。官员罗汝敬在写给杨士奇的信中即持此说。“金石之方’,指道家的丹药,很可能是一种房中药。

上图杨士奇

根据后世史家的梳理,认为仁宗之死与李时勉等人上疏似又有一定的关系。这在后来宣宗处置李时勉案时可见蹊跷。

李时勉在奏疏言事时说了什么,让人好奇。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载:“洪熙元年,翰林院侍讲李时勉、罗汝敬俱改监察御史,仍限李、罗一日言一事,凡三日而下狱。”

上图李时勉

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一日,令李时勉改监察御史,每天言事一件。到第三天,李时勉便得罪了朱高炽,被金瓜卫士扑了十八下,打断了三根肋骨,直接押赴市曹准备行刑。旋即仁宗怒稍减,命令将李时勉改系锦衣卫狱。也就是说,五月十三日仁宗驾崩的时间,恰好也是李时勉言事下狱的时间。

上图明宣宗朱瞻基

根据《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召李时勉,远远见到李时勉,就撸起袖子说要亲手射死李时勉。李时勉到了后,宣宗问,你是怎么让父皇暴怒的,奏疏里写了什么?李时勉回答说,自已在奏疏中称,“谅暗不宜近嫔妃,太子不宜离左右”。朱瞻基默默良久,感叹说:“忠臣!”

上图明献陵,仁宗葬于此

这表明朱高炽的猝死与因李时勉论宫掖事暴怒有关,仁宗驾崩的时候,太子没有在北京,朱瞻基是从南京回来后听说这件事的。当然,宣宗有“忠臣”之叹,表明洪熙年间太子是不愿意出镇南京的。

其他网友回答

明仁宗这一任确如你问题所述,从继位到死满打满算在位时间也不到10个月,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在明朝众多皇帝中属于干得好的那一类。明仁宗接的朱棣的班,是朱棣的嫡长子,一生跟着朱棣篡自家江山平自家乱,朱棣死后接班时还有自己兄弟抢位子,所以明仁宗当皇帝前也没少费心。

正史上对明仁宗的死因没有专题说明,咱们能看到书本上的记载,就是前一天明仁宗还在日理万机的干工作,第二天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驾鹤西游了。明仁宗其本人平时也没有疾病史,昨天还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隔天突然就死了,历史上只是非常模糊的简单交待了下他死因猝死,所以后世人对这个治世明君的死颇感好奇。明仁宗当皇帝后活的时间是不长,但他却干了不少正经事,让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积极明显的转变,甚至敏感的朱允炆那些旧事都在他手里消化了,由此可见明仁宗的处事水平。

明仁宗突然死亡的原因,根据其在世时的一些细节等记载,主要推断有三种可能。一是明仁宗好女人,可话说回来,古代帝王有几个不是后宫佳丽三千。所以猜测明仁宗贪恋女色不知节制而搞坏了身体,其实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因为古代帝王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后宫管理制度,礼制上的束缚对皇帝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就算明仁宗想扎女人堆里不出来也不行。加之明仁宗是个德行和操守都还过的去的人,自我素质和修养不见得那么不堪,这点自制力应该还是有的。

二是说明仁宗因为肥胖过度暗藏隐疾,史料上确实记载明仁宗比较胖,可能帝王们奢华的生活让他们活动量很少,一切都有身边的下人来伺候,这样明仁宗体重大也就不足为怪了。咱们都知道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几率,这些在古代落后等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明仁宗突发心脏病而死就能说的过去了。

三是说明仁宗的大儿子朱瞻基等不及了,确实古代好多帝王因为长寿,其等着接盘的储君都被熬死了。但明仁宗在位时间才仅仅几个月,朱瞻基就等不了?就算朱瞻基和明仁宗二人再不对眼,也不至于这么着急杀父篡位吧!明仁宗是个性格宽厚的人,平时眼里肯定能容的下他这大儿子,朱瞻基应该不会这么着急狠心杀父。最后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可能,那就是肥胖增加了明仁宗猝死的几率,明仁宗的短命间接告诉我们日常生活自律很重要,比如饮食和色欲自律都一样,哪怕有再大的能力,没健康的身体没命去完成一切都白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