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韩琦 北宋宰相韩琦生平事迹

网友提问:

北宋名臣韩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优质回答:

韩琦公元1008年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分别在北宋担任过知府、谏议大夫的官职。韩琦很小就勤于学问,胸怀大志,虽然小心谨慎寡言,可身材高大,周边小孩子们一般无对手,所学文采更是受到先生看中。公元1027年考中进士,同时名列第二名榜眼,因此格外博人眼球,很快就在地方担任官职,公元1036年入朝做了司谏。韩琦为人素来刚正,此后更是打击朝中不法官臣,当时宰相陈尧佐等4人同时因韩琦弹劾而被罢免,被誉为是“片纸落去四宰执”。他大力打击权贵营私舞弊之行为,当时的名相王曾对他十分褒赞。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与宋朝摩擦不断,韩琦不避亲疏,大胆举荐范仲淹负责边防事宜,并亲自前往边境,与范仲淹共同谋划军事策略,但由于韩琦用人失策,部下草率大意,深入敌腹,被西夏击败,韩琦受到降职。后来两人成功抵御了西夏的入侵,以至边地流出“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

公元1045年韩琦推新政“庆历新政”遭到以当时宰相晏殊等守旧势力的反对,失败后被贬出京,直到公元1056年再次入京被拜为宰相。以后又被贬又用,一连三次为相。公元1073年返乡,1075年病逝,享年68岁。

其他网友回答

宋代的文人牛,牛到如何的程度?我想很多人都了解这一点,自宋真宗那首“劝学诗”的流传开始,文人墨客就已经站在了历史高位,在庞大的文官群体中,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以“东华门外唱名为好男”这句话,在北宋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就是一代名相韩琦。韩琦在北宋历经三朝,政绩斐然,在民间声名甚好,如果不是之前那句曾经羞辱狄青的话,可谓是标准的道德完人。这个性格耿直的文官首领,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幼年即丧父,由于母亲身份的低微,出身不是很好的韩琦在幼年屡受欺辱,但韩琦耿直不服输的性格,注定他不会低沉下去,在一次次棒打和教训后,学堂中的子弟皆被驯服,虽然韩琦年龄最小,但身材高大的他,已然成为众多幼童的老大。身手不凡的韩琦不光打仗厉害,他的学问更是了得,小小年纪便将文章讲的条条是道,这也让学堂的先生特别喜爱,常常在课余多加指点,韩琦的学业也在这样的环境下突飞猛进。正是因为韩琦的出类拔萃,让他的其余兄长另眼相看,开始重视起这个庶出的兄弟。

多年的苦学不缀,让韩琦胸有乾坤,公元1027年,不及弱冠的韩琦,在仁宗天圣五年科,凭借自身的才华高中进士,并且成绩名列前茅,他正式的成为了北宋的官员。这个正直又为的年轻人,将一腔热血融入到造福国家百姓中,他与大多进士出身的同僚一样,首先的职位便是外放为官,由于才干出众,几年后便升为司谏官,这个官职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言官。

在他的任期内,充分发挥了一个斗士的作业,以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直言官员不法,弹劾当朝宰相。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由于当年天灾频繁,朝中重臣两相制约,无人愿意承担责任,愤青韩琦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痛斥宰相集体毫无能力,任由灾祸加重民间疾苦,尸位素餐。最终四位宰相同一天被罢黜。韩琦一战成名,耿直忠勇的名气大盛,民间直言韩琦是“片纸落去四宰执”,名相王曾更是称赞他:“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言官都不干活,多是畏首畏尾的人,这样的话谁能矫正皇帝的不足,像韩琦这样,才是切中要害不迂腐,是国之栋才。这些口碑盛赞让宋仁宗对他刮目相看,很快,韩琦的职位又一次变动。

那一年四川大灾,庄稼久不见雨水,致使饥民无数,韩琦领旨知两府安抚使,由于北宋当初夺取后蜀时,牺牲了很多中原兵,宋朝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在四川设重税。这次大灾后,地方官员畏缩担责,不敢轻易开仓放粮。韩琦走马上任后,立即宣布开义仓,又在各灾区举粥棚,救活难民无数,这些终于吃上饱饭的灾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在官衙外叩首伏地,称赞韩琦救活蜀地一百多万良民。经此一事,韩琦的锋芒耀眼而出,这个心系百姓的好官,任谁也不会抹杀他的存在。

任何道路都不会是一只平坦,在四川赞誉而归的韩琦,马上接到新的任务,由于他之前的优异表现,仁宗皇帝把这颗犀利的棋子放到了陕西,职位是知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我们的牛人韩琦欣然领命,在这里他遇到了安抚使夏竦,也遇到了另一个安抚副使,这个人成为韩琦生平的重要知己,他就是范仲淹,一个被称作道德模范的大宋重臣。而韩琦也来到了他幼年向往的边塞,这个自小便立下宏伟志愿的人,终于有了治国平天下的机会。

但事与愿违,由于边防经验和军事领域的不足,韩琦与范仲淹几经反转,被西夏军牵着鼻子走,“好水川”大败后,虽然韩琦并未领兵作战,但分配将领调度均为韩琦,责任可谓不小,经过这次战败,这个未来北宋的宰相被贬作他用。我们可以想象韩琦当时的心情,一腔热血换回来损兵折将,这让韩琦心痛不已,在归家的路上,几千阵亡将士的家属围在道边,纸钱飘落哭声撼天,韩琦掩面而泣,这个耿直汉子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自此,在宋夏边界流传着一句话:“夏竦何足耸,韩琦未足奇。”

我是通辽人,欢迎关注留言,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我国北宋时期功高盖主,功成名就的人有很多,比如功高盖主的名将李继隆、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的狄青、创造鼎盛战绩的名将曹彬、戎马一生却晚年失足的潘美、抗击金兵的宗泽、雁门关大破辽军的杨业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北宋时期三朝名相韩琦,关于韩琦你了解他多少呢?

韩琦简介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三岁时父母去世,此后,便由诸兄抚养长大。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考中进士,并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次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景祐三年(1036年)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

韩琦自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辅佐三朝,欧阳修曾有言赞韩琦:“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他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人称“韩范”,在军中的声望也是比较高,当时边疆还有歌谣传颂“韩范”说: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及《家传集》等。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韩琦、范仲淹“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韩琦、范仲淹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为执政大臣。当时北宋国力下降,宋仁宗希望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想要通过改革恢复国家繁荣,因此催促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尽快拿出救世方案。当时李元昊以契丹为后援,在宋夏和议时要挟宋朝“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而宰相晏殊及两府大臣都比较厌战,便想要答应这些要求,但是韩琦坚决反对,他上《论备御七事奏》:“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心,七曰营洛邑”。又陈述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的救弊八事。面对北宋中期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而这些与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基本一致。这次的政治改革,就是有名的“庆历新政”。

主持改革的范仲淹

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积极推行各项新政措施。但是庆历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一些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他们诬告新政官僚结成朋党,欺罔专权。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执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全都被贬职出朝。对于范仲淹、富弼的贬谪,韩琦挺身而出,据理辨析,但没有结果。三月,韩琦也因陈述十三条理由,支持尹洙反对修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而被贬出朝,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至此,主持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短暂的“新政”以失败告终。

韩琦与狄青

狄青(1008~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狄青

韩琦任知州兼安抚使官员,狄青任定州副总管,以宋朝的官制,狄青与韩琦当时的品级相当,但由于宋朝以文治武,同级别下,武官要比文官低一级。一次,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错被韩琦抓了,狄青得到消息后赶去求情,他站在台阶下,韩琦居高临下,狄青说:“焦用跟着我出生入死,作战勇猛,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没想到韩琦听后却不以为意,大声讥笑道:“区区一个武夫算什么好男儿,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名者才是好男儿。”说完就让手下杀了焦用。这件事一直让狄青耿耿于怀,他经常对人说:“我的功劳比韩琦大,差的只是一个进士出身而已。”

韩琦去世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九月,颁行“青苗法”。三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而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并公布于天下。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韩琦

此后,韩琦还对“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对意见。针对辽朝利用宋朝与西夏战争和国内危机时要求割让领土,韩琦也表示应该拒绝辽朝的无理要求,献策加强防范,增强对辽朝的军事准备,用武力抗击侵略,洗雪旧耻。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

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

韩琦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其他网友回答

韩琦(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时,参与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又反对“熙宁变法”。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至清代,更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 。

临近交卷,突然间悲剧发生。韩琦的卷子污了,一大片墨水铺上去,白纸变黑纸,卷子变废纸!旁边的人都吓呆了,以为马上就会听到韩琦的哭声。要知道文章这个东西不是单纯的文字,那是凝聚精神,融会知识,再调整情绪才能写出来的东西,尤其关乎一生的考卷,那是四五天的时间里全力以赴才完成的。马上要交卷了,除非过目不忘,不然没法重来! 但是这位18岁的少年镇定自若,请再拿一份笔墨来,我要重写。只见他刷刷点点,临危不乱,居然抢在交卷之前,把时文论政以及诗词歌赋同时写完。至于效果怎样,一甲进士第二名! 而这个探花不甘寂寞,在朝廷上也经常弄得血雨腥风,看谁不顺眼,就弹劾,因为他有个非常温柔的好上司,宋仁宗。因为这个主子比较怀柔,对于一些不干实事的家伙,最多罢免了事,不会深究,韩琦就抓住这一点,狠狠大刀阔斧,谁老,谁占着茅坑不拉屎,统统给老子滚蛋。 韩琦的位置是范仲淹以前坐过的,右司谏的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他把王随、陈尧佐、韩亿等人以权谋私的丑行一件一件地抖落出来,只差汇集成册,不然就是另一副《百官图》。最后韩琦郑重发问:太祖、太宗留下的基业,就是为了让他们随便乱搞的?

韩琦有策立之功。是北宋文官的顶流人物。同时门风保持的还挺不错。算很厉害的人物了。

当然,跟十全十美是比不上的,韩琦号称知兵。当时陕西有帅臣(韩琦、范仲淹)有名将(狄青),种家将、折家将。有雄兵,有财政支持。不能平定西夏,让元昊继续做大。足见当时韩琦的实际指挥能力不见的高明。神宗朝王韶、哲宗朝章楶论文赶不上韩琦,论武却比他有技术。可见北宋中期之后,由于武备废弛,缺乏独当一面的战略统帅,不复保持曹彬杨业至李继隆这样的方面统帅了。只有一个狄青,文韬武略兼备确实有此才能,然不得善终。

其他网友回答

玮琦乃北宋贤臣名相,是一位有大局观的政治家,却不是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