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常听人说:穷家富路,这是什么意思?蕴含着什么道理?
优质回答:
谢邀。我的理解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说在家里生活时,再怎么苦也无所谓,还能有口饭吃,出门在外不比家里,一定要备足盘缠,别在人生地不熟之时亏待了自己。
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父母亲在我们读书上,会毫不含糊,只要手里有一块,他们绝不会只送你5角,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好,学习好!
孟郊的《游子吟》中也有诗句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境上虽然不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一样,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旅途中快乐、一帆风顺!
其他网友回答
穷家富路,指家是窝,在家还可以节俭过日子,出远门要多带钱。蕴含的道理就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穷家富路!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有人必须出差,经过计算,路费要至少,超出30%!不能让出差人,在路上为难。
其他网友回答
“穷家富路”,通俗点讲就是有备无患,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在家之时,人熟地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求助的渠道多,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出门以后不一样了,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一旦碰到问题,只能靠自己。
所以出门的时候,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防备各种不时之需,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穷家富路”就是说,即使是家里再穷,条件再不宽裕,只是要有出门的打算,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该备的东西备齐了,千万不要将就。
1
记得我出门时,母亲最常叮嘱的一句话就是“不饿带干粮,不冷捎衣裳。”这也是有备无患的朴素表达,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忧患意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有很多精华正是通过这种口语化的形式传承下来的。
并不是非得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才叫文化,文化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象“穷家富路”就属于口语化的文化理念,问题该出的时候,自然就会出来,它们不会按照我们的家庭财富来配比,也不会对应着人的智、愚来出现。
所以我们在出门以前,就要考虑到出门后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叫“忧患意识”,然后尽可能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该带的东西带上,该备的东西备好,这样一旦问题出来了,就不会束手无策,求助无门。
2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准备充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准备不足,有一句话叫“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准备,或者是准备不足,机会来了,或者是看不到,或者是看到了但抓不住,如果能保持足够的准备,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穷家富路”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一点,把这个思想扩充到治家,家庭就不至于陷入绝境,扩充到治国,政府就不会失却人心,其实这句话的用途很广,可以用之于战争、经商、治学、为政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可以用来修身养性,总之这只是一个原则,一个因果原则,具体运用起来,可以扩充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孟子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这段话可以说是从正反两方面把“穷家富路”的道理发挥到了极至。
3
有人说孔子所著的的《春秋》是微言大义,其实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大国,能体现出“微言大义”的地方太多了,随便一句话,一个习惯,可能里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生活中我们只要留心,这类东西到处都是,《古今贤文》里面讲“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其他网友回答
平时勤俭持家,出门多带盘缠。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也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