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战神有哪些 历史上战神有哪些

网友提问:

中国历史战神都有哪些?

优质回答:

他俩才是名副其实的战神!

战神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要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在战场上被敌人畏若天神;二要战功卓著,威名远扬,被百姓敬为天神;三要功高盖世,名垂千古,被历史评为天神。

符合以上标准的一是关羽。关羽,字云长,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骑胯下赤兔马,舞手中青龙偃月刀,驰骋沙场,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万军之中;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大显神威;斩颜良、诛文丑,横扫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 关公”,被历代朝廷奉为”关圣”、“ 武圣”、“关帝”等,与“ 文圣” 孔子齐名。难道被民间和历史都称为“武圣”了,还不是战神吗?

二是岳飞。岳飞,字鹏举,现在的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抗金英雄,民族英雄。岳飞武艺高强,勇冠三军,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既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又能冲锋陷阵,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另外,岳飞的“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及其岳家军战场无敌,百姓称赞,历史好评如潮。

为纪念岳飞,全国不少地方都建了岳王庙,早晚有人礼拜。人民和历史都认可的民族英雄,理当为战神。

关羽、岳飞战功累累,无敌于天下。后世备受尊崇,香火不断。所以,按照开头所说的标准,关羽、岳飞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战神。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神,哪来的神呢?李小龙是神?但被喜欢他的人封神了,古代武将也是一样。

很多人被《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类电视剧洗脑了,觉得武将就是项羽、关羽、张飞、吕布那样,力能扛鼎,一个人单挑几百人,觉得打仗就是双方对垒,武将先去单挑,然后士兵上。

哪来那简单呢?一般十几万的战争,战线分布很广的,不是双方一起上,那后面的永远接触不到,前面的必死,

实际上双方都是十几万人的战争,武将是不会接触的,都在后方,然后把军队分成若干份,让在一个战场上自己的人数绝对优势,

这是战场上体现武将的能力的情况,但战争是不是这简单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打仗就是发后勤,官渡之战把袁绍粮仓烧了,袁绍就输了,所以后勤是最重要的。

再就是兵力对于,很多人对于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岳飞800打十万,刘琦2000打十万,辛弃疾50人冲进数万人军营,完颜阿骨打2000打七十万的神话津津乐道,

但实际呢,白起打号称“纸上谈兵”的赵括的45万,需要100万秦军,需要全国男人运粮,注意,这是人屠白起

韩信打垓下之战,面对穷途末路的项羽的十万军队,韩信需要七十万大军,

王翦打已经快灭亡的楚国,需要60万大军,这是四大战神之一的王翦啊。

没有兵力上的优势,打仗想赢,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少胜多的有,少之又少,通常有其他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一人打几百个

再就是时势对战争的作用了,

很多人觉得这个有点扯,实际上呢,时势的作用是很大

我们翻开历史,但凡是国家建立时的统一战争,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基本不会吃败仗,王朝强盛时也是一样

但当王朝灭亡时,也是一边倒的,基本都是败仗,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项羽再厉害,还是落得乌江自刎,

没有战神,你看到的战神,基本都是王朝建立时的,他们也只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跟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不然你以为战神为什么都活在建国时?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可称之为“战神”的名将颇多,可谓连绵不绝。既蒙邀请,这里我也给朋友们简介一位我心目中诸多“战神”中的一位——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前燕国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景昭帝慕容儁的弟弟。史载,慕容恪幼年即以聪慧、练达而得其父的欢心。十七岁时,慕容恪就在军事上开始崭露头角,当时雄霸北方的后赵天王石虎以数十万大军围攻前燕政权,慕容皝在众将支持下顶住了后赵的攻势,当后赵军势衰撤退时,派出年轻的慕容恪率数千精骑追击,初生牛犊不怕虎,慕容恪居然取得了斩首三万的佳绩。

此战后,慕容恪得以正式跻身前燕军中大将的位置,在此后击败后赵将领麻秋、阳裕;攻灭段部鲜卑;远征高句丽和扶余等战争中,均屡立战功。等到与其私交甚笃的兄长慕容儁继位后,慕容恪更是成为了前燕国的军队统帅,趁后赵王朝自石虎死后内讧不已的局面,多次率领燕军南下攻伐掳掠,(与后世的清军多次南略明朝的局面类似)。

公元350年,出身后赵王室养子的汉族军阀冉闵,占据邺城,攻杀石氏宗族,宣告了后赵王朝的覆灭。其后,冉闵与盘踞襄国的石氏残余势力,以及姚戈仲、李历、王朗、张贺度等后赵各族地方实力派混战,并于一年后攻取襄国,在中原地区雄霸一时。而此时,已巩固了辽西、辽东根本的前燕政权,也正式打出了进军中原的旗号,慕容恪的大军连续攻陷了幽州、中山等河北重镇,与冉闵的冉魏政权决一胜负的时机到了。

冉闵以勇冠三军闻名于世,部下骑兵也多精锐,燕军与之交锋多次,全部失利。但慕容恪却从中找到了破敌之法,他一面引诱冉闵军不断北上,远离其根本,然后以兵断其粮道。当冉闵愤然急于与之决战时,慕容恪由布以阵法,尤其将军中能开强弩硬弓者全部集中起来,共达5000人之多。当冉闵率骑兵突入燕军铁甲阵后,前突不得,两翼却遭到箭雨覆盖,冉魏军大败,冉闵率败兵东奔二十余里,依然不能摆脱燕军追杀,最终饥饿之军被全歼,冉闵被俘杀。

消灭冉魏政权后,慕容恪继续扫荡中原,先后取得对鲁口王午、野王吕护、广固段龛、东郡诸葛攸等战役的胜利,在这些战斗中,慕容恪再显自己杰出的军事才华,计谋百出,握战局于胸中。

公元360年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去世,临终委慕容恪为太宰、大司马,行周公事,总摄朝政,辅佐幼主。365年,慕容恪携慕容垂等攻克东晋据守的洛阳,俘杀晋军名将沈劲,并西略至崤山、渑池,关中地区的前秦国大为惶恐,国君苻坚亲自驻防陕城以防备。可惜第二年,慕容恪就患病不起,这位一生无敌的“战神”,没有实现他心目中统一中原的夙愿,憾甚。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的战神,应该要算上陈庆之一份。因为他的战绩,说实话实在是太震撼、太动人心弦了。

陈庆之早年是梁武帝萧衍的侍从,但是一直都只是个文官,直到四十一岁的时候才领兵打仗,但是从他带领部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军事传奇。

陈庆之的第一战,就是送梁朝豫章王做徐州刺史的路上遭遇北魏两万大军,陈庆之以两千人一鼓作气击退敌人,成功完成任务。转过年来陈庆之和元树北伐,攻破北魏豫州刺史李宪的两座城,并且生擒李宪。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大通元年北伐,陈庆之面对北魏十五万大军,梁军震恐的条件下,以二百白袍军突入敌阵,令魏军阵脚大乱,连克魏军十三座城池,俘虏三万人。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南逃,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负责护送其归国。遭遇敌人的第一日,陈庆之就攻陷三座城池,一月之间便攻克大梁(开封)。而后北魏三十万大军围困大梁城,陈庆之以仅仅七千人的部众击溃敌人,并就势反杀到洛阳城下,逼迫北魏守将开城出降,迎接元颢归帝位。

这次北伐,陈庆之在一百四十天内,先后攻克包括北魏首都洛阳在内的三十二座城市,大小四十七次战斗,毙俘八万余人,创造了南北朝期间南朝对北方最大的胜利。

不仅如此,陈庆之还是为数不多能击败侯景的人。在侯景还是东魏大将的时候,陈庆之就屡次击败过南犯的侯景,令当地百姓主动为其树碑感念功德。

陈庆之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却又秋毫无犯,军纪严明。他攻克洛阳的时候,洛阳城内风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和他的白袍军,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不朽的军事神话。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何为战神,那必须是能战,然后能在作战中用兵如神,基本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样的人才能担得起战神的称号。

另外战神那必须是能打仗,兵家分兵权谋、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四种流派,若想为战神最起码得是兵家代表人物,这样才够资格。

纵观历史能做到如此的历史人物很少很少,窃以为能担得起战神称呼的有四人,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双起:吴起、白起,汉初的项羽、韩信,这四人作为兵家的代表人物,再结合他们的战绩,当之无愧!你比如后人对他们的评价,

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韩信:国士无双。

吴起:无敌于天下。

白起:无人出其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