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故事(中国有哪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比较)

中国有哪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中国的数学家最有名的有:华罗庚,冯祖荀,熊庆来,林家翘,陈景润等;物理学家最有名的有: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邓稼先,钱伟长,严济慈,吴有训等等。

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武装直升机?

直-1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其总体性能达到世界第三代直升机水平。

该机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直升机工业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落户南航的这架直升机就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捐赠,将助力南航直升机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中国首批物理学家?

1,吴有训(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吴有训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任过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杨振宁、李政道当时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1921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教授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参与了康普顿教授领导下的X射线散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他在国际物理学界一举成名。

1977年12月7日我国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在京逝世,终年80岁。

2,钱三强,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

1992年逝世。

3,黄昆院士男1919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1945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1951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1-197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77-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3年至今,任名誉所长。

1987-1991年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于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岁。

4,(1891—1968)

饶毓泰,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毕生致力于我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

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设研究实验室,使北京大学物理系迅速位居国内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前列。

执教40余年,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虞福春、黄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王淦昌(1907~),中国核物理学家。

生于中国江苏常熟。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并曾任系主任。

1950年至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后兼任副所长。

1956年至1960年任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长,直到1960年底回国。

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

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1982年任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誉所长和研究员。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

6,周光召(1929~),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院。

曾先后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长期工作和访问。

他在理论物理学领域作出过许多重要贡献。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严格证明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这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因此世界公认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应的数学描述;他还用色散关系理论对非常重要的光核反应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

他组织领导了许多中青年对相互作用统一、CP破坏、陪集规范场、非线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论、超对称性破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及其与反常的联系等等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在凝聚态物理方面,他领导的小组发展了非平衡态统一理论中的数学形式——闭路格林函数方法。

他还参加并组织领导了中国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

1985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

7,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

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8黄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现为中科院院士、北师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9,钱学森(1911.12.11-)。

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

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55年回国。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

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

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国著名女物理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1912-1997)江苏太仓人。

女。

1930-1934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后赴美留学,获柏克莱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195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5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

1982年受聘为母校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每次回国,必到南大访问、讲学,并在南大设立有“吴健雄、袁家骝奖学金”。

先后以实验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

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几代物理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4、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5、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6、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7、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中国宇宙学家物理学家有哪些?

当代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

中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励。

宇宙学家武向平。

宇宙学家陈学雷。

中国八大物理学家?

邓稼先作为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发的先驱和奠基者,可以说没有邓稼先,中国的核发展也是受到很大的限制的,而且令人遗憾的是——邓稼先在一次试验中,遭受核辐射,终年62岁,这可以说是他全身心投入研究,使中国的防卫性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身邓稼先也是可以留在美国的,但他并没有停留在美国,而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毅然回国,因此,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中国最有前途的物理学家?

第一位 化学天才王庆根

王庆根出生于海南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小学没毕业,母亲连字都不认识,可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家庭,却培育出了一位化学天才。王庆根于1990年考入南京大学,1996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先后攻读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化学博士。

毕业后在美国deCarta公司和PayPal公司先后担任工程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但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在2012年突然自杀。就连曾经教过他的南京大学化学院沈教授都搞不清楚,王庆根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要知道王庆根自杀前不仅有高薪的工作,还有深爱他的妻子和孩子,如此美满的家庭却无法将他留在这个世界。直到后来王庆根的妻子接受采访时透露,王庆根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患有抑郁症,最后他在抑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第二位 物理学家冯奚桥

冯奚桥是我国公认最有潜力的物理学家,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证明自己就选择了自杀身亡。出生于1960年的冯奚桥,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物理天赋。17岁进入北大物理系就读,成功获得哈佛大学的青睐,进入哈佛攻读物理。

毕业后的他进入加州大学担任教授,这样一个物理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开朗乐观的人,他有许多爱好,是个热爱生活的物理学家。可惜在他34岁时,却选择从法国的一座高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人们才知道,人生一帆风顺的冯奚桥,却在爱情上遇到了无法攻克的关卡。原来冯奚桥遇到了一位大自己10岁的法国女性,两人顺利的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可惜在一次求婚中,他的法国女友拒绝了他,而他一时想不开选择了跳楼自杀。

第三位 物理学家张首晟

说起张首晟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他的“师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归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张首晟作为杨振宁的得意弟子,同样天资聪颖,很早就包揽了物理学界的重要奖项,甚至杨振宁还说:张首晟有朝一日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还没等到张首晟获奖,他就选择了自杀。原来张首晟虽然是美籍华人,但是却重视中美交流,因此他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开办了公司,希望为我国引进不少高科技技术。可是他虽然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者,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商人。

最后因为经营不善,不了解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张首晟的丹华资本破产,而张首晟也选择了自杀。在他自杀前,曾经不止一次地发出感叹,自己还是更喜欢教书授业,教室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国在巅峰时期自杀的三位科学家,其实都不是因为探索到了科学尽头,也并不是笃信科学尽头就是神学。他们之所以选择自杀,大多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至于科学尽头是否是神学,或许在未来某一天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我国杰出物理学家的贡献及其他们的爱国情怀?

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吴仲华院士。

吴仲华于1947年得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只有少数几个学校才能授予科学博士。在美期间,吴仲华提出了闻名于世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像后来我们熟知的波音、空客等飞机的发动机设计,用的都是吴仲华的理论。可正如信中所说,吴仲华夫妇始终没有忘记科学救国的使命,中国人研究出的成果,一定要为祖国服务。1954年,他们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决定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所长朱俊强回忆吴仲华的归国之路:“当时中国同美国之间没有外交关系,通航也是中断的,况且他的身份是NAC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身),受一些保密因素的影响,回国会更加困难,可以说是绕大半个地球,历经艰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吴仲华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在他的带动下,195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1961年创建工程热物理学科,从此开拓了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研究发展的新时代。1980年,由吴仲华创办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他非常重视研究所的人才培养,先后组织大批科研人员赴苏联、捷克等国交流学习,吴仲华在国外的一切花销都十分节俭,他说节约下来的经费可以让所里更多的年轻工作者出国交流,这样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

中国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经历了二战,经历了冷战,经历了中国的封闭、之后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经历了中国对科学的重新提倡和新世纪的飞速发展。50年前,杨振宁和新中国有了第一次接触,随后架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从1971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国一两个月,哪怕受到美国、台湾当局的威胁、诋毁,他依旧投身爱国事业。

杨振宁知道心中的“国”是哪里,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第二年台湾当局就授予他“中研院”院士,此后多次邀请他访问台湾,均被他拒绝。

一百年来,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追求和提倡,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真实的杨振宁

他的成就超乎你的想象在2000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杨振宁1922年出生,抗战时期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留学,拿到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物理学研究,师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正式开启了物理学生涯。杨振宁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宇称不守恒理论,另一个是规范场理论。

先说宇称不守恒理论。

在1956年之前,全世界都信奉着“宇称守恒定律”,这是当时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也被视为宇宙中的铁律。而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发表论文,从理论上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是不守恒的。

这项颠覆性的成就,让杨振宁在年仅35岁之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再说,规范场理论。

规范场理论是杨振宁先生最大的成就,尽管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的认证,却使杨振宁成为了无冕之王。

自然界中有且仅有4种基本力,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1678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20世纪初,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详细描述了引力,并给出了正确的引力场方程。

19世纪,麦克斯韦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阐释了电磁力。

而杨振宁在1954年发表的“杨-米尔斯规范场”,则描述了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发表之初,并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直到70年代前后,很多学者在研究时不自觉带入该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后来被物理学界认可为“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这两大理论是杨振宁最重要的成就,却不是仅有的。杨振宁还有玻色子多体问题、杨—Baxter方程、非对角长程序等众多成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