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哪一个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破坏更大?
优质回答:
这个毫无疑问肯定是八王之乱。
西汉的七国之乱是因为汉景帝削藩而引起的,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下诏削藩后,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一共七个刘姓诸侯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汉景帝派周亚夫征讨叛军,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因为叛乱持续时间太短,所以造成的影响也有限。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因为皇后贾南风引发的动乱,重要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动乱长达十六年,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可以说八王之乱的危害远远大于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仅持续了三个月,所以危害有限;而八王之乱总共持续了十六年,不仅导致西晋灭亡,而且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汉人在此期间被胡人称为两脚羊 ,此后中原陷入了长达三百多年分裂动乱,可谓是汉族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八王之乱对社会的影响破坏更大,最简单的比对就是七国之乱并未造成西汉王朝的崩溃,而八王之乱造成了西晋王朝国力衰微,造成了西晋王朝无力抵抗五胡力量的破坏,导致西晋王朝灭亡。
更重要的是之后由五胡乱华导致的长达几百年的中国乱世,可以说最后的乱世局面也与八王之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八王之乱比七国之乱对社会的影响破坏更大。简单来看七国之乱及八王之乱的异同,从异同当中其实可以看出八王之乱的影响比七国之乱更大。
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的相同之处:
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最大的相同点,都是皇族宗室封王不满中枢皇权,而引发的地方封王起兵的战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汉景帝时的一次地方诸侯叛乱,由当时刘氏宗亲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氏封王,起兵作乱想要对抗中枢。而八王之乱则是由司马氏宗亲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不满中枢而纷纷起兵抢夺朝政大权。
而另一个相同之处则是两次叛乱之中,都有外族势力的参与。刘濞起兵时,除了联合其他各国封王之外,还派人劝说匈奴、东越、闽越等外族势力参与,一起参与起兵。刘濞被周亚夫打败后,退守东越,最终东越王杀死刘濞。再看八王之乱,在这场诸王征伐的最终阶段是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的对抗。而司马颖和司马越为了最终的胜利,联合胡族作为自己的助力。司马颖联合匈奴和羯族势力,而司马越联合鲜卑、乌桓等胡族势力,两方的对峙最终以司马越和鲜卑一方的胜利为结局。
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的不同之处:
看完相同之处,在来看存在差别的地方,其实两者有着很多不同,除了所处的历史条件迥异之外,这两场地方封王的叛乱,造成的影响、时间、过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不同。而从这些不同之处中,完全可以看出八王之乱比七国之乱更加对社会造成影响破坏更大。
(1)战乱持续时间不同,八王之乱长达十几年
从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过程中看,七国之乱从刘濞联合其他诸侯起兵,到叛乱平定,只进行了三个月。而八王之乱不同,从司马亮参与的贾南风乱整开始,这场战乱就开始,直到最终司马越战胜司马颖,掌控西晋朝政大权,八王之乱持续了整整十六年。虽然在贾南风专政之后中间有八年的安定时期,但其他时间诸王之间互相征伐,战斗频繁,持续时间也很长。
相比七国之乱三个月就被平定,八万之乱持续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对西晋王朝的社会安定破坏力是极大的。经历三国乱世之后刚恢复一些的中原王朝,又经历了八王之乱的十几年的乱世。
(2)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八王之乱对西晋国力消耗巨大
七国之乱结束后,对西汉王朝的影响是十分正面的,虽然经历短暂的战争也有很多伤亡,但在七国之乱后,西汉王朝趁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地方权势,让地方封王的地方权力全部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枢的集权,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
而八王之乱后,西晋国力衰微,看之后对于匈奴、羯族的侵犯竟然毫无抵抗力的结局,便知道西晋国力在八王之乱中消耗极大。永嘉之乱时,匈奴、羯族势力大坡司马越和王衍所率西晋主力军队,最终覆灭了西晋王朝,便能看出当时西晋王朝国力衰弱。
由此可见,七国之乱的影响虽然有,但对王朝的发展是积极的。而八国之乱最终的结局,让西晋国力消耗一空,无力抵抗胡族对中原王朝的窥伺,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覆灭西晋王朝,中华大地重新陷入几百年乱世的局面。另外,有学者对八王之乱后中国人口进行分析,八王之乱对中国人口的破坏是巨大的。
(3)八王之乱对王朝稳定性影响极大
七国之乱最终的结局是皇权一方的军事力量压制七国兵力,最终七国之乱得以平定,在这个过程中西汉国力并未有极大破坏,中枢皇权并未受到影响和最终有所衰弱。而八王之乱的参与者是司马氏宗亲,最终的结局是地方封王所掌控的地方力量遭到消耗殆尽,而中枢朝政也因八王交替执政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西晋当时的皇权被削弱到了极致,即便八王之乱平定后,由东海王司马越掌控朝政,皇权依旧被压制严重。这其实也与之后西晋王朝被轻易摧毁有着巨大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战争持续时间上,还是两场叛乱造成的最终影响上,以及对于王朝皇权稳定性上,八王之乱的影响都是更具破坏性的。而八王之乱造成对社会影响破坏性更大的原因,有着几个方面:
(1)西汉与西晋对宗亲封王的态度不同
西汉时期,是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由此来看七国之乱时作乱地区仅为实行分封制的部分,而其余部分都在西汉皇权掌控之下。并且,从刘濞起兵作乱的缘由看,西汉有心想要削弱地方藩王势力,在七国之乱之前,便已经有过几次削藩。由此可知,中枢皇权有心想要削弱地方势力,七国之乱之所以发生,是在被中枢皇权触及底线时的一次反抗。因此,在七国之乱发生之时,中枢能够有实力做出反抗,并且有着强势兵力迅速平定封王叛乱。
而看西晋王朝,从司马炎称帝后,为了避免曹魏时期曹氏宗亲势力羸弱,而无法对中枢皇权形成拱卫的情况,司马炎大封天下,并且给予司马氏宗亲极大的地方权及兵权,造成了地方封王及朝中司马氏宗亲有着极大的权力。这就造成了八王之乱时,无论中枢还是地方封王,都参与到了争夺中枢权柄之中。
而西汉和西晋对于地方封王完全不同的态度,也就造成了最终七国之乱对西汉王朝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八王之乱对西晋国力和稳定性破坏巨大的原因所在。实在是西晋王朝中,参与作乱的八万对于西晋王朝影响极大,甚至能够左右稳定性和朝政走向的程度,由此作乱对于西晋王朝本身来说是消耗巨大的。
(2)两个叛乱所处的时代不同,在王朝不同的态度下,形成完全不同的走向。
看刘濞起兵的经过时,刘濞征募封国内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全部入伍,才联合了二三十万军队,由此可见刘濞当时所统帅的军队并非精锐之师。距离西汉王朝确立依旧过去几十年,并且在汉高祖、汉文帝时便有过对于地方藩王的削权,对于地方藩王的控制也有加强的趋势。刘邦消灭原本的异姓封王,是对中央集权的一次加强,也是对于地方兵权、地权的一次打击。及汉景帝继位后,就使用晁错的建议极力主张削藩。中枢皇权持续数代对地方藩王进行削弱的态势来看,西汉时的地方封王能够拥有的权势受到的极大的削弱。
而西晋时则不同,距离西晋王朝建立刚过去二十多年,距离西晋统一天下也才仅仅过去十几年,西晋内部参与平定天下的兵力并未完全马放南山。并且,司马炎也并无曹丕所坚持的不设军队的认知,而且司马炎对于地方司马氏宗亲的态度也是放任。由此可知,参与西晋平定天下的司马氏“八王”手中拥有的兵权,是对中枢皇权稳定的极大威胁。这也造成了,八王之乱时,中枢并无力量可以对抗地方封王力量,引致了更加混乱的八王之乱造成的混乱局面。
(3)中枢皇权不振,无法形成对地方的压制,不能及时治乱
由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发生时的王朝君主对比,可以看出某些八王之乱影响巨大的端倪。七国之乱时的汉景帝,承接前世高祖、文帝等的功绩,自汉文帝时便施行的轻徭薄赋等政策,对于西汉国力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汉景帝继位时,任用晁错等大臣,励精图治,为后世汉武帝盛世打造了基础。汉景帝面对七国之乱,任用周亚夫等人积极平定,能够用三个月时间迅速平复战乱,可见当时西汉中枢皇权较为稳固,这也是能够迅速治乱的原因所在。
而看八王之乱时,在位皇帝司马衷,不仅被皇后贾南风挟成傀儡,还在八王之乱后期被各王裹挟。根本无法形成影响西晋王朝走向的影响,对于八王之乱的过程也根本无法形成治乱的功绩。与汉景帝能够有力治乱相比,西晋时司马衷所代表的西晋皇权,无法形成对于国内战乱的制止,是八王之乱能够造成对社会的巨大破坏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处,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破坏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西汉七国和西晋八王,虽然都是乱,但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西汉七国之乱实质是讨薪要待遇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郡县封国并举制度,对于刘氏宗亲待遇很高,尤其是自己的子嗣,基本都化地盘给他们自治。没外敌的时候皇帝管郡县诸王玩封国,有外敌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设想蛮好的
到汉景帝的时,皇帝不干了,那些诸侯王既不听调也不听宣,打仗我上,捡好处你来,怎么行?所以,一气之下,汉景帝听从晁错建议开始削藩,打算把大汉全都搞成郡县自己管,那些诸侯王降薪降职……
这么一来,各大诸侯王不干了,我不听你归不听,但也不能降我职啊,大不了以后听你的就是。可汉景帝真的气坏了,已下定决心……
无奈之下,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王联合起来要待遇了
讨薪要待遇,尤其是自己不占理,又能翻多大风浪?很快,这支队伍就被周亚夫给平了
西晋八王之乱实质是夺嫡争皇位
大约公元299年,西晋皇后贾南风搞死了晋惠帝唯一的太子儿子司马遹,准备让自己儿子实际是侄子的韩某某上位。事情没搞妥当,漏了风声,以至于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她杀的,那个韩某某是她外甥
皇帝是个傻子,还绝了嗣,这不就相当于帝位空悬嘛。司马家的各位王爷兴奋了,谁都想要那个位置
首先跳出来的叫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其实贾南风计划没有问题,关键给她出谋划策的就是这个司马伦,与虎谋皮被人算计
有心算无心之下,司马伦很快掌控中枢洛阳局势,一举登基!
可惜,纸包不住火,加上司马伦仅仅是个宗室王爷,还不是司马昭一脉,所以诸多司马王爷并不满意,帝位凭什么是你的不是我的?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还要司马睿、司马×等等诸多王爷,都相继起兵抢皇位,天下乱起
最终,东海王司马越笑到了最后
但是,天下打烂内耗光了,以匈奴、羯、羌、鲜卑、氐五胡为首诸多胡族乘势崛起南下,大战又起……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一个是讨薪要待遇一个是夺嫡抢天下,自然夺嫡抢天下的八王之乱影响更深,破坏力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相比,无疑是西晋八王之乱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力更大。西晋的八王之乱不管是持续的时间、规模和后续影响都远在西汉的七国之乱之上。
虽然两次战乱都是王朝内部的斗争,但是七国之乱最终被西汉政府所平定,而八王之乱最后虽然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胜利而结束,不过由于八王之乱已经大伤西晋的元气,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两次战乱的持续时间和规模对比
七国之乱爆发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带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一共七位刘姓宗室诸侯王,虽然一开始七国的声势十分浩大,但是七国军队的后劲严重不足。
在西汉军队在周亚夫的领导下,采取合理军事的策略,叛乱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被顺利平定了。由于持续时间不长,对于西汉社会造成的破坏是极其有限的。
而八王之乱的持续时间就要长多了,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八王之乱一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结束,和西汉七国之乱的持续时间是一样的,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是此处动乱的参与者,这一时期主要动乱主要发生是高层之间,对于民间影响不大。
第二阶段从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结束。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由此引发了地方诸侯王的不满,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联合向司马伦发动了攻击,仅仅这场战争就造成了多达十万人的死伤。接着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也加入到这次动乱中,在七年的战争中,各方之间大战数次,造成了大量军队百姓的死亡,西晋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结束了八王之乱的东海王司马越,得到的不是一个重新恢复和平安宁的西晋王朝,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西晋,此时周边的少数民族趁汉族由于内斗而实力大损,纷纷起兵造反,面对糟糕的形势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随着司马越的死,西晋王朝很快就崩溃了,中国进入更加动荡不安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八王之乱,理由很简单。
西汉和西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西汉江山由高祖刘邦诸暴秦,灭强楚历经千辛万苦方能定鼎基业;相比之下,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就容易多了,西晋的江山是司马懿,司马师打下来的,也不能说是打下来,应该说是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从曹魏手里夺取的,难度系数较低,也许这也是西晋国祚低于西汉的原因吧。
七国之乱后西汉元气未丧,而八王之乱后西晋几乎灭国,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西汉七国之乱尽管大张旗鼓,但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而西汉通过这场叛乱基本解决了诸侯王离心问题,为后来的武帝盛世打下了根底。而西晋八王之乱不仅持续了十六年,直接导致西晋消亡和之后东晋南北朝的大割裂局势。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