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炮的时候炮管后缩 大炮为什么炮管伸缩

网友提问:

大炮在开炮后为什么炮管会往后缩?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优质回答:

现代火炮在开火时,炮管都要往后缩一下,然后再回复原位,是因为现代火炮大部分都是管退炮。

不光火炮炮管开火时后退,很多枪械的枪管也会向后缩一下。比如M107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还有很多手枪的枪管短后坐,都是为了缓冲后坐力。

现代火炮上有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复进两个部分。炮管与制退复进机相连,制退复进机安装在炮架上。

制退机采用液压原理,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火炮开火时,火药燃气一边将炮弹发射出去,一边推动炮管向后运动。制退管中的活塞压迫液体从漏口流到另一端,提供制动力。与此同时,复进机中的气体也被压缩。当后坐结束后,高压气体推动炮管回到原位。

整体后坐过程中,炮架基本不动,再次发射时就不需要矫正瞄准,只需装填炮弹即可,使得射速大大提高,一分钟能发射几十枚炮弹。为快速射击的高射炮、速射炮奠定了基础。

火炮刚出现时可不是这样子,那时的炮管与炮架是刚性连接的,没有缓冲后坐力装置。开炮时,巨大的后坐力将整门炮推离炮位,甚至蹦起来,不但损伤火炮,也容易砸伤炮手。

每次开炮后,都要将火炮推回原位,重新校准,每次瞄准都是孤立事件,无法借助弹着点修正射击。火炮射速极低,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发射一次,早期的舰炮、红衣大炮都是如此。

口径较小的火炮,还能通过增加重量提高稳定性,但大口径火炮就不行了。据测算,85毫米口径火炮,要想阻止炮架后移,起码要30吨以上,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么重的炮,谁拉得动呢?

后来人们发明了有上下炮架,带斜坡滑轨的架退炮。它的炮管与上炮架仍是刚性连接,但上下炮架是分开的。

开火时,上炮架沿斜面滑轨后退,轨道末端有弹簧。后坐结束,上炮架也移动到斜面高点。然后在重力、弹簧和人工的合力下,将上炮架推回原位。

这种方式比原来的刚性连接先进,上炮架在滑轨上运行,精度提高了不少。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定远舰、镇远舰上,就装备了这种架退的克虏伯、阿姆斯特朗舰炮。还有很多架退岸炮。

▲克虏伯舰炮

这种架退火炮射速依然很慢。于是在当时的海军强国中,中小口径速射舰炮开始流行。它是一种管退炮,是火炮技术的一大进步。

它的炮管与炮架不再刚性连接,而是安装水压、弹簧原理的缓冲器,是弹性连接。

中小口径速射炮一经出现,就受到各国海军的追捧。装备大量管退速射炮的巡洋舰有了对抗铁甲舰的资本,催生了“洗甲板”的新战术。

后来海军舰炮向陆军转移,其革命性的创新,要数法国的施耐德M1897式 75毫米野战炮。

这门炮在火炮历史上大名鼎鼎,是现代野战火炮的鼻祖。被法国人爱称为“75小姐”,是炮兵的亲密爱人。

▲75小姐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向二营长大吼:“你的意大利炮呢!”这门意大利炮就是法国的“75小姐”,之所以叫意大利炮,是因为这种炮是从意大利转口来的,刻有意大利铭文,被误认为意大利制造。

早期的制退复进机是弹簧缓冲的,也叫“弹簧制退机”。后来的“气体制退机”,它们原理相同,但缓冲能力都很有限。

19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路易斯·巴奎少校发明液压式制退机,成为火炮设计的热门之选,但其短后坐方式仍有很多不足。

1890年,德国人阿登纳.豪赛尔发明长后坐液压制退机,本想卖给德国克虏伯公司以获取厚利,但老奸巨猾的克虏伯看到液压装置的漏油问题难以未解决,所以拒绝了。豪赛尔一气之下将专利卖给法国人,当时普法战争结束不久,法德还在相互敌视中。

▲架退炮

法国人受此技术启发,1897年莫阿发明了实用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同年,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里马伊奥上尉三人小组研制的M1897式 75毫米野战炮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野炮,标志着野战火炮进入管退时代。

“75小姐”的超高射速让法国陆军欣喜若狂,该炮原本设计目标15发/分,对于当时2发/分的火炮射速来说,已经是一个极高的目标了。但“75小姐”在实验中轻松打出30发/分,甚至极速45发/分的惊人记录。即使普通炮手也能轻松打出20发/分的好成绩。

法国陆军将这个机密捂得严严实实的,为了掩人耳目,误导德国,甚至搞出了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冤案”,冤枉了一个正直而善良的犹太人。

民国时期,“75小姐”辗转来到中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此,世界火炮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各种液压的、弹簧的、分体的、一体的新式制退复进机广泛的应用在各类火炮上,成为现代火炮的主流。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一起了解有趣的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爽完了要抖一下,哈哈不逗了。谢邀啊,正式回答。

上面这张动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开炮后并不是炮管在缩,而是整个的炮管后退。注意炮管上还连着连杆从退制器中伸出。随后后炮管会整体从最远端回到初始位置。

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注意到,在炮管回退的过程中这门88炮的炮身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晃动。

观察到这点的读者就可以知道正解了,炮管回退会使炮架保持稳定,这样再次开炮的时候就可以不用修正射击诸元立刻继续开炮,有助于提高射速。

如果不退炮管行不行呢? 也行,看下图。

炮管和炮架刚性连接,开炮后整个炮都会跳起来,等炮不跳了再继续挪好火炮修正好跑位再装订射击诸元后开炮呗。只不过这样一来5-6分钟能够开一炮就不错了。

其实早期的火炮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早期火炮的射程很近,又使用了更厚更重的炮管,大炮跳起来的现象就不明显了。

但开炮往回退的问题从火炮一出来就困扰着武器设计者。

最早就是简单的加厚炮管的管壁,使火炮的质量大大的提高,这样后退的幅度就会相对减小。

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厚炮管小炮口的古代大炮。

再后来觉得炮管不能无限加厚,否则大炮就只能固定在城墙上守城了。就在炮架上做文章。

将炮架的后部做长,在开炮前可以埋在土里面或者用重物压住。这样开炮移位的事情就缓解了。

但这样的“设计”根本起不到根除作用,于是最牛的火炮设计就出现了。从以前坚决顶住不让火炮后退改编成让火炮可控的后退。

克虏伯火炮

克虏伯炮为啥在当时是最高科技的火炮呢,主要是这门大炮不仅仅口径大射程远,而且还有退架装置。整个火炮安装在一个向前倾斜的滑台上,开炮后滑台上的炮架可以回退。然后在重力和弹簧的作用下(有时要配合人力)大炮可以迅速复位,看动图:

这个简单的装置在当时就是高科技了,克努伯大炮不仅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射速还高。

但整体炮架的后退和复进还是显得笨重。于是就加入了弹簧或者液压系统,将炮架也固定住,就成了题图的仅仅是炮管复进了。

其他网友回答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开跑后炮管向后缩,是为了通过后座行程来吸收掉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防止火炮移位,或者炮架损坏。

管退式火炮的原理

开炮后炮管往后缩的属于管退式火炮。管退式火炮的炮管因为弹丸和火药燃气的反冲,产生向后运动的趋势,这个时候在液压驻退装置开始工作,炮管向后做减速运动的时候,驻退装置内部的液压油开始压力,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同时产生一个阻碍火炮继续后座的反作用力,使火炮后座速度不断减小;当速度减到0时,就完成了后座。此时被压缩的空气膨胀做功,液压驻退装置推动炮管复位。现代所有超过40mm的火炮都属于管退式火炮。

不论什么类型的火炮,都要这么缩一下子

下图是一个管退式火炮的液压驻退复进装置。左边蓝色的头与炮管刚性连接(Lug On Breech Ring),然后通过一个冲击筒(RAM)伸到液压缸体内,这个冲击机构与缸体是可以有一定自由度来进行相对运动的。当火炮后座时,冲击筒向后冲击,由于液压油是不可压缩的,会随冲击筒一起向后运动,无保留地把力传递给空气。空气在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加,这就吸收掉了火炮后座的动能,使后座速度不断减小,直到降为0,此时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又将推动火炮向前运动,直至复位。

一种火炮液压驻退复进机

管退式火炮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液压驻退复进装置(Hydraulic recoil mechanism)的专利应该是1879年德国人豪森内注册的。最早便是用在了海军的舰炮上。之前的火炮都属于架退式。当时军舰上装备的管退式火炮也被称为速射炮,原因就是它的后座行程小,复位后无需调整射击诸元,因此射速较高;而架退式火炮射击后无法自动回位,需要调整归位并重新瞄准。在甲午战争时,日本联合舰队的速射炮装备量远远超出北洋海军的水平,因此火力密度明显更高。

管退式火炮发射原理,管动,炮架不动

架退火炮的历史由来已久

当时的克虏伯架退式火炮,火炮与炮架刚性连接,发射后火炮随炮架一起向后运动

同时期的阿姆斯特朗架退式火炮

然而德国陆军认为这个专利没有价值,因此拒绝采用。到了1894年,法国人莫阿从豪森内手上买来了这个专利,并率先将其用在了陆军野战炮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1897 75mm野战炮。这种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炮管是放在一个床子上,而这个床子内部有一个液压气动的驻退复进装置。下图为M1897野炮的射击状态:

M1897一经问世,就变成了爆款火炮。这种火炮重量轻,精度高,射速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让德国人吃尽了苦头。此时的德国人面对这门用着德国人专利制成的火炮,不知道是何感想。总之,M1897这种设计,成为了野战炮的鼻祖,被各国纷纷模仿,也包括德国人在内。

克虏伯的Mod.1903式 75mm野炮,采用了液压弹簧驻退复进机

其他网友回答

还记得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死啦死啦问克虏伯打一次炮移动位置怎么办?克虏伯回答一次一瞄的。

这个炮口向后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火炮不再打一次就被后坐力震的换地方,还得重新调整,这样一来无疑就会极大的提高火炮的射速,并且由于这样抵消的大部分的后座就可以使火炮的底座不用做的那么大,那么重,从而提高火炮的灵活性。

火炮的反后坐装置分为制退机和复进机两部分,火炮发射时推动制退器用来抵消后坐力,然后复进机在把炮管推回原位置,有用弹簧的也有用空气压缩的,现在用的最多的是液压的。总而言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抵消火炮的后坐力,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火炮的制退技术也是突飞猛进,比如液压的制退器使火炮制退更加高效,装备火炮制退器,引导火炮的火药气体像侧后方排出,从而形成一个向前推的力,从而进一步抵消火炮的后坐力。

其他网友回答

最主要的是减小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座力。后座力小了火炮的准度和机动性会大幅上升。

主要是三部分组成:制退器,复进机,助退器

火炮向后主要是复进机和助退器

驻退机是吸收后坐力的主要机构

复进机作用正如其名,是负责将炮管复位

制退器是安装在炮口的,用来减小后坐力,这东西不利于弹道和精度,但是能在不更换驻退机的情况下,有效减小炮管后坐行程,或者让火炮使用更高装药的炮弹

版权声明